•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考点复习要深联系、活理解、巧变通

    时间:2021-05-24 20:0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考点”表述规范简约,所包含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密集交织,体现了复习教学的刚性要求,是九年级复习的最重要资源,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深入解读,重视知识的联系、理解和变通,内化拓展,有效化解复习的重难点。
      “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中国的诞生”一课的考点为“知道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局势,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本文以此课为例,就考点复习如何“深联系、活理解、巧变通”,达成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目标,谈谈笔者的设想与实践。
      一、深联系:意在串线结网、疏通逻辑
      史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极强,逻辑严密,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时空发展和历史现象的纵横联系,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整体出发,突出一个“线”字,将集中的或分散的知识串点理线、串线结网,归类整理,让复习系统化、条理化。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复习课对知识的梳理属要素式的梳理,如罗列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缺少对知识重新整合与分析。复习“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中国的诞生”一课,要通过内在知识结构的梳理,理清以下几方面的逻辑关系:“两种命运的决战”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两目是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通过对比分析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主张及斗争实践,当时的局势和胜负的结果才会更加清晰,这是对比学习;而要进一步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还必须对国共双方从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向背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三件大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着重掌握它们对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如此疏通逻辑,多角度综合知识,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串线结网、疏通逻辑,常用到的教学法是图解。图解以图表示意,把错综复杂的现象、原理以直观、概括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中国的诞生”一课的知识可图解如下:
      梳理时,可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易混淆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充分考虑考点的范围,不作要求的知识点不必列出,对三年内战重点突出三大决战、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三大事件,即可展现当时历史发展的全貌,至于三大战役战况、战果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都不必复述了。
      从历史分期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所以复习时要把解放战争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体知识中回顾。基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可采用制作年代史的方法,突出几个重要时期,并用形象化的关键词予以标注。如1919年——“五四风雷”、1921年——“开天辟地”、1926年——“北伐进军”、1927年——“南昌枪声”、1934年——“战略转移”、1937年——“卢沟烽火”、1949年——“当家作主”等。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放入3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去理解,以时间连接空间(地点)、理解重大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就能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再解答“为什么民主主义革命有新旧之分?”“为什么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等问题就水到渠成。
      二、活理解:贵在创设情景、内化结论
      复习课不能干瘪瘪、瘦楞楞,只给几条线索、几句结论让学生记诵。在新课程下,“新材料,新情境”命题已成为综合文科命题的主要模式之一。经历第一阶段,将知识梳理串点成线,在学生具备了整体认识后,第二阶段复习就应突出对历史重大事件、重要地理事物的解释和判断,通过创设情景、鲜活细节,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认识。这与试题“理在书中,题在书外”的能力考查要求相吻合。
      例如,“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中国的诞生”一课的考点涉及的历史事件多,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概念抽象难懂,如果学生对特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没有了然于心,就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如2010年中考杭州卷曾围绕该课内容出过一道试题:
      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要称赞毛泽东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此题学科特色鲜明,情景鲜活生动,材料直接取于教科书内容(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122页)。然而,学生得分普遍不高,原因在于复习教学与中考考查要求不“对路”。许多教师组织学生复习“重庆谈判”,罗列时间、地点、人物、结果了事,把毛泽东作为“重庆谈判”唯一的人物要素予以识记,忽略了对课本其他资源的利用,没有用血肉丰满、生动描述、创设立体的学习素材来突出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顾大局求和平的大无畏英雄形象,导致学生头脑中留不下这段“历史”的深刻印记。
      又如,本课教学重心是“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教师若直接呈现“结论”,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识记、简单照抄,在新课程下,这种做法于试题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也无裨益。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原因及意义”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不妨选用蒋介石的“反思”:“此次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并出示问题: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用史实加以说明。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明确要求据史立论,且其中的“论”指的是从课本中引申出来的理论、观点和结论。如此处理,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学生观点一:正确,赞成!
      理由:1.蒋介石政府政治上独裁专政。(史实:建立中美合作所等特务机构压制民主活动等;活动:展示图7-72)2.蒋介石政府经济上横征暴敛,导致经济崩溃。(史实: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等;活动:观察国统区100元纸币可买商品情况表)
      学生观点二:片面,不赞成!
      1.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史实: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和开展大生产运动,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等。活动:观察图7-73,7-75)2.毛泽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史实: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等;活动:阅读“蘑菇战术”补充资料)3.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史实: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淮海战役等;活动:观察图7-78)4.有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5.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推荐访问:变通 考点 复习 理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