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的关系简析

    时间:2021-05-09 16:00: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公共管理“公共性”以及“社会性”的探讨有利于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利于我国公共部门实施公共管理活动,实现公共利益。本文从公共管理的历史起源讲起,接着从其主体、目的与性质、客体等方面进行了解析,认为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公共性”,并简要分析了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公共性 社会性
      作者簡介:余君,重庆市公安局八处。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81
      上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英文为Public Administration,它是从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与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中分离出来的一大新概念。简而言之,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即为公共管理。
      在文化、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困扰我们的社会公共问题。现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优化治理结构,才能使各管理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决策质量和运行效率。
      一、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生成
      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确立,不是概念演变或理论演绎的结果,而是有效解决公共问题的现实需求迫使人们在不断改革的公共治理实践活动中凝结累积的思想成果。
      发掘历史脉络,我们发现,“公共”最早更多地指向存在于古希腊政治社会的非个体性。到了中世纪,神权替代了人权,封建君主、教会成了公共领域的核心。直到17、18 世纪,公共领域从私人领域部分挣脱,才有了学者们普遍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但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过分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严重威胁了公共性。随着封建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私有化,社会逐渐成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融合体,这时可以将“公共”等同于“国家”,也就是说,公共领域(公共性)只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在一些西方国家产生,开始坚持政治同行政相分离,研究如何提高行政效率,这奠定了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20世纪上半叶,受决策理论、人际关系学影响,使人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在广泛吸收了社会、政治和运筹等方面的理论的甚而上得到极大提高。加之该时期国际经济的自由化趋势,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政府管理的创新及出路,这一切都对公共管理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始,在西方,由于财政等问题,民众对于政府的支持与信任日渐式微,迫使政府发起“再造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公共管理逐渐代替了行政管理,造成公共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随着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渗透,公共性开始被操控于权力机关、组织特别是政党的手中,这意味着政府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功能。历史上,各国的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包括公共危机问题,事实上也都是由各国政府及其统率的国家机器来处理解决的。
      二、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释义
      有学者认为,公共性是指政府作为人民权力的授予者和委托权力的执行者,应按照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从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点出发,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 。另有研究者用了五个“必须”概括了公共性内涵:第一,公共管理活动必须公正;第二,公共权力的运用必须合法;第三,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必须公开;第四,一切公共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必须是公共利益;第五,“公共管理必须接受公民社会的监督 。我认为,随着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形态的不断完善,可以将实现公共利益这一目标的普遍认可,视为对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的简单释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之中:
      (一)公共管理主体具有公共性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在现代社会,它主要的有两大部分:一是政府组织,二是非政府组织(如非盈利部门、第三部门及权威性机构,而不是私人企业、私人机构)。从地位作用上讲,前者是核心主体,所以,学术界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长期集中在对行政管理的研究。在职能分工上,前者多肩负长远的,大的方面的管理职能(如国防、法律与政策的制定等),而比较具体的、细微的管理,多由非政府组织来做(如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些具体事项)。
      (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人类社会大体可划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大领域,社会事务也相应可大体分为私人事务(私人利益的最大化是其目标)和公共事务(公众利益的最大化是其目标)两类事务。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每个政府都必须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实现作为公共管理的目标。
      公共管理的目的决定了它必须肩负是一个复合的责任体系,它包括民主政治性、义务性和制度性三个方面。当代社会,公共管理在加强和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能力、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更要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活动中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为公共管理的客体,它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和规模性等特点,并分层次呈现,有区域性的,有国家性的,有国际性的,有全球性的,但大体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三类公共事务。社会越发展,需要处理的公共事务就越多。这些类型的公共事务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同时这部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是直接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实施对象,因此,它所显示的社会公共性也最强。
      (四)公共管理活动必须公开透明
      公民只有能够通过有效的参与渠道,实现公共利益的相关决策制定的体验,才意味着“公共性”的存在。这就要求建立高效的信息公开、发布,与舆情回应相协调的工作机制,使公共管理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信息对等,这点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时代尤为重要。此外,公共管理主体还要将公共政策制定权力、人力资源、公共财政与预算情况都置于公众、立法司法机关、大众媒体的检查和监督之下。

    推荐访问:社会性 公共管理 性及 关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