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天气与犯罪

    时间:2021-05-07 16:00: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高温令暴力犯罪增多
      自古以来,犯罪学家就认识到天气是犯罪的诱因之一。最早把气候的变化同犯罪联系起来的是孟德斯鸠(1689-1755),他是犯罪地理学派创始人、法国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关于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因素与犯罪之间关系的观点,是孟德斯鸠犯罪学理论中最著名的部分之一。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影响人们的体格、性格和道德风尚,进而会对犯罪产生影响。
      孟德斯鸠在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你将在北方气候之下看到邪恶少、品德多、极诚恳而坦白的人民。当你走进南方国家的时候,你便将看到自己已完全离开了道德的边界;在那里,最强烈的情欲产生各种犯罪,每个人都企图占别人的一切便宜来放纵这些情欲。在气候温暖的国家,你将看到风尚不定的人民,邪恶和品德也一样地无常,因为气候的性质没有充分的决定性,不能把它们固定下来。”这些论述是孟德斯鸠本人观察和推理的结果,缺乏大规模的调查和统计,因此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虽然孟德斯鸠认为气候温暖导致犯罪增多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现代犯罪学家认为其理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虽然犯罪率的高低与地区是否温暖并没有确切的联系,但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气温升高会诱发犯罪则是不争的事实。统计表明,一个地区犯罪率的高低,尤其是暴力犯罪的数量,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适度的温度和光照可以触发人的警觉水平,高温强光则使人烦躁易怒。
      由于高温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温环境下的犯罪率也相对较高。在1996 年奥运会前夕,美国警方曾委派专家作过细致研究,发现亚特兰大的日犯罪事件总数,是随气温的升高而递增的,其中最热的6、7月份,犯罪率最高,偏偏奥运会在这一时段举行。为了减轻人们的恐惧感,奥运会组委会的负责人,一度谎称亚特兰大夏季气温不超30℃。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刊发报告,通过对1950年至2008年间政府公布的每年平均气温数据与暴力犯罪数量进行比较,如果美国平均气温上升4.4℃,该国谋杀和故意伤害案件一年将增加十万起。对此美国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指出,更高的环境温度会在多个方面增加人的攻击性。
      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虽然天气变化和犯罪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但天气变化可能成为某些犯罪的诱因。研究表明,不仅仅是高温天气,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会推高自杀率,也可能诱发违法犯罪活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天气的刺激比其他人反应更强烈、更早。连续阴雨,不见阳光,人的精神状态、生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而在情绪低落、失望悲观感受达到一定程度时,一部分人就可能成为潜在的犯罪者。
      当然,并非所有恶劣天气都会提高暴力犯罪率,超高气温、寒潮、台风等恶劣天气反倒会降低暴力犯罪率。在夏天,人们的暴力倾向会在36℃达到顶峰,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暴力倾向反倒会减弱。在超高温的天气,人们不大在户外活动,即使在户外活动体能也会较低,户外的暴力犯罪率因此会降低。韩国警方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当寒潮来袭时,韩国犯罪事件也随之下降。首尔警察厅的档案资料显示,2010年1月4日,首尔出现暴雪天气,日平均气温-5.9℃,当地发生了607起犯罪事件;随着气温持续降低,在5日(-9.9℃)、6日(-11.2℃)和7日(-10.1℃),首尔的犯罪数量分别减少到330起、312起和246起;11日气温回升至-5.2℃,犯罪事件再次增至455起;但12日气温骤降至-10.3℃,犯罪事件数量再次减至301起。韩国东国大学警察行政学教授李润镐分析说:“天气寒冷,人们不愿意外出,发生矛盾的情况就减少,暴力等犯罪行为就随之减少。并且家里有人,入室盗窃等犯罪也会减少。”
      气候变化诱发大规模冲突
      除了个体的暴力冲突之外,人类社会群体之间一些大规模的暴力冲突也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每一年,全球因战争和暴力冲突致死的人数约50万到100万不等。面对如此高的生命代价,查明导致人类冲突的原因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最近在发表于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指出,气候与暴力冲突之间有着强烈关联。研究者分析了从公元前一万年至今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及冲突事件数据,揭示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冲突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通过对60项以往研究中涉及的45套数据统一进行重新分析,研究表明气候对人类冲突的影响横跨整个人类历史,遍布世界各地,并且深入到不同收入的人群和不同层次的冲突。研究者将冲突分成三个类型,分别是个人暴力及犯罪、群体暴力及政治动荡,以及制度颠覆。结果显示气候的变化对三种暴力冲突的发生率都有显著的影响。研究人员举例说,气温升高导致欧洲与南亚种族暴力更加频繁。此外,诸如巴西的土地侵占、荷兰的警察暴力、热带地区的冲突,乃至玛雅文明覆灭及中国古代王朝崩溃等,气候变化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为了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方便比较,研究人员引入统计学的标准差概念。它能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气候要素随时间的波动幅度,如气温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要素的标准差值不同,如对非洲国家而言,一年内气温的标准差为0.35℃;而在美国,一个月内气温的标准差为2.9℃。分析结果显示,气温或降水量发生一个标准差的变化,将导致个人暴力行为发生率提高4%,而群体冲突发生的风险增加14%。多个气候变化模型预测,到2050年,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气温值将升高2~4个标准差。这就是说,届时在最坏情况下,气候变化将导致个人暴力和群体冲突的风险分别增加16%和56%。
      在古代,社会是否稳定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是农业时代,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调节能力很弱,基本上都得“靠天吃饭”。气候变化引发大规模冲突的典型案例曾经发生在19世纪的欧洲。从被称作“没有夏天的一年”的1816年开始,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危机,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三年的革命热情。在许多城市,犯罪事件像瘟疫一般蔓延,史无前例,各国政府都极力挣扎以维持社会秩序。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大规模社会冲突的诱因是火山爆发引发的气候变化。1815年春天,印度尼西亚松巴瓦岛上的坦博拉火山多次爆发的,喷射入空中的火山尘埃弥漫到整个大气层,大大减少了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致使气温下降,由此导致粮食歉收,欧洲出现大范围的大饥荒,各地不断爆发冲突。历史学家波斯特称之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全球变暖令社会动荡增多
      有一段时间,媒体在报道气象灾害的时候,喜欢用“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等说法。现在,这样的说法在媒体上渐渐少见了,因为曾经几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都快成为常态了。在导致极端天气日渐增多的所有因素中,全球变暖是最主要的一个。在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气候变化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夏季的高温天气。
      目前,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气象灾害,或许还仅仅是气候变化的“序幕”。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系列评估报告。这些报告指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日益加剧且难以逆转。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不少地区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尤其是那些依靠农业生存的地区。一些地区变得越来越干旱,一些地区却会因为海面上升而永久沉没。近期的一些研究还表明,至2100年全球温度可能增加5~6℃。到了那时,地球上部分地区夏季时的灼热程度,将远超2003年欧洲人所经历过的。这些地区在夏季将成为“无人区”,人们可能会像候鸟那样进行季节性迁徙。
      由上述分析可见,全球变暖不仅会引发越来越多的气象灾害,更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动荡。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将会越来越少,不同区域之间的人们对领土、资源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美国加州大学马歇尔·伯克等人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不仅个人及群体的暴力行为会增多,地区性冲突乃至国家层面的动荡发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举个例子来说,由于今后数十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孟加拉国将有约 1000万人丧失家园和生计。他们将去什么地方?取代哪些人?随着“气候难民”向外地的“侵入”,人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将会越来越多。如果食物、淡水等基础资源越来越稀少,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使自然和社会环境加速恶化,那么人类社会的暴力冲突将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引发全球性难以控制的动乱。
      栏目主持人:刘雨濛 lymjcfy@163.com

    推荐访问:犯罪 天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