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我见

    时间:2021-03-31 12:0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开发西部,在近期,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长期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需要。

      第一阶段(2000~2010年)
      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使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环境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和改善,整个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社会公共产品享用水平向全国平均水准趋近。
      其中,前五年(2000~2005年)为起步期(或称启动期),重点在调查研究、 科学谋划的基础上编制好西部开发的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进行制度建设,包括如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如何使用中央财政援助和东部地区的对口帮扶,建立大江大河中下游对上游环境生态建设的补偿机制(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等等。上述方面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后,亟须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力争在“十五”期间,草拟通过《西部地区大开发法》。

      第二阶段(2011~2030年)
      在前一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和制度建设取得成就基础上,进入西部发展的“加速期”。西部各省(市、区)和地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走势和科技进步的方向,从本地区区情出发,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地区特色经济,在不同领域(行业、产品)的国内外大市场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成就,城市化率超过50%,部分地区率先完成工业化, 大多数地区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生活福利水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取齐。
      第三阶段(2031~2049年)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其他地区亦都搭上了现代化的班车。在21世纪中叶,西部地区将以经济繁荣、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康的新姿,和全国人民一起喜迎新中国的百年华诞。
      从西部地区的现状和实现大开发目标出发,大开发特别是第一阶段的工作宜抓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本开发,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归位等5个重点。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天然气管线、城乡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网络和城乡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显著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降低西部地区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的交易费用,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机会的差距。在西北和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摆在突出位置。
      交通网络建设要逐步形成西部与中东部连接,西北与西南连接,西部各省、区、市之间的连接,城市之间的连接和城乡连接以及西部与周边国家连接的主支通道。最终争取实现绝大部分县能在半天时间内到达路网干线或交通枢纽。

      二、抓好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

      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既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又是关系大开发成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重点在于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在长江干支流的上游、黄河上中游和其他江河的上游地区,在西北、内蒙古等干旱风沙区。主要措施是陡坡耕地的逐步退耕和制止过牧。关键在于一是退耕土地的新利用方式,是还林、还草,还是还桑、还麻等?草、灌、乔,生态林、经济林的合理选择与配置,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二是国家对退耕地的粮款补助确实兑现到户,中间不被截留。总起来说,就是要构建起从物质利益上促使农民热衷环境生态建设的新机制。

      三、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地区特色经济

      (1)指导原则
      1. 在富农强工中推进工业化。
      西部农业与农村经济面临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各种“原”字号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既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又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催育西部市场。
      “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把西部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农业、农村经济战略调整两篇文章合在一起做,实现农业联动互促,是西部工业化的取胜之道。四川是我国的中药材大省,直到1990年还大部分卖药材,中成药工业的年产值不足1亿元, 位居全国倒数第9位;以后着力发展中药材加工,到1998年中成药工业产值超过38亿元,利税8.8亿元,双双跃上全国第1位,就是有说服力的佐证。
      2. 坚持走结构优化升级之路。
      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一盘棋”方针下对西部工业布局的安排,八九十年代在发挥资源优势战略指导下的发展,使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在西部地区工业中占很高的份额(36.5% ,比全国平均值和东部地区分别高7.6个和11.9个百分点)。
      这些工业的发展,对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对支援全国经济建设都曾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这样的结构特征今后必须改变。这是因为采掘工业有个越采越深、成本递增以至资源枯竭的问题;其次,我国相当一部分矿藏的储存条件复杂,有效含量不高或迭冶难度大,在对外开放的新环境下,极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所有这些影响亦会转移到原材料工业中;再者,上游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收益,亦远低于下游产业。如果保持既有结构格局,最好的结局只能是保持和发达地区等距离的差距。为此在西部地区结构调整与选择上,宜采取“异中求同、同中寻异”的方针。“异中求同”是说西部地区不能拘泥于主要搞上游产业,与发达地区同样要走产业升级之路,要发展下游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实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西部又要从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现实出发,在策略上尽可能采取“差距化战略”、“错位经营”、“分层竞争战略”等“同中寻异”的策略,从比较优势出发,着力构建有竞争优势的地区特色经济,以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西部地区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电(网)、(公)路、(通)讯等生活设施建设的展开,国家重振国防工业、重点项目重大装备国产化等等,对多种装备、工具、零部件……提出了庞大需求,抓住商机、调整重组、及时跟进。是西部地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工业走出困境、重塑自我之路。
      3. 着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发掘与培育。
      市场经济下区域经济发展与传统体制下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通过竞争在统一大市场中占取的份额。80年代中期,西部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区)都先后新建了飞机、录音机、洗衣机、冰箱、彩电等家电和消费品工业,除四川“长虹”有长足发展外,其他到90年代初中期先后萎缩,不少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就个案而论,陕西的“海燕(飞机、录音机)折翅”、“黄河(彩电)断流”、“骆驼(搪瓷)低头”,云南家电“五朵金花”凋谢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而从制度安排、运行机制、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直到各种“非正式制度短缺”等方方面面,反复咀嚼上述苦果,是不难体味出西部工业发展亟须的观念更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直到区域“商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区域氛围的培育。如果说铁路、公路等等是“硬基础设施”,上述方面则是“软基础设施”,西部工业化的列车只有在“软”“硬”双轨俱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驶入快车道。
      宁夏自治区的工业总量不大,在西部和全国位居后列,但他们充分利用区内集结有一批高素质的稀有金属冶炼研究开发科技队伍,在钽、铌、铍的冶炼加工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培育出全球钽铌行业的四大企业之一,在世界钽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新疆特种变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80年代末还是一个濒临破产的街道企业,10年来坚持不断创新,产品领先,在变压器和高压电线电缆市场上始终占据制高点,产品远销十余个国家;西部越来越多的企业凭依竞争优势驰骋国内外大市场之日,将是西部经济崛起之时。
      (2)第一阶段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方向
      通过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的教鞭,西部有望利用既有的相对优势,就某些系列产业群培植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国内外大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广大西部地区,按众多经济社会指标衡量,总的讲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大开发的初、中期,从生产力发展看,实质是在西部地区补上工业化这一课,但终究是在知识经济、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的大背景下的补课,因此要特别重视科技新成果,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克服区位偏远、信息闭塞和科技文卫人才资源短缺等长期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化的水准,实现技术跨越,缩短“补课”时间。
      1. 发展农畜产品特别是西部特有的农畜瓜果山货土特产和中药材的加工与深加工工业。
      2. 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多种能源, 形成强大的能源工业和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等。
      3. 依托矿藏资源和丰裕能源,在一系列有色金属(镍、铜、铝、铅、锌、钒、钛、钼和锂、锶、镁、钠轻金属)、稀土金属、稀有金属材料工业,新型合金与功能材料工业,超微细碳化硅、氮化硼、氮化硅等非金属新材料工业上,构建竞争优势。
      4. 发展磷肥、钾肥、磷酸盐类和钾盐工业。
      5. 依托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在电子信息、 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型医药工业的某些领域上抢占制高点。
      通过对机电设备制造业庞大存量的重组与技术改造,力争在西部地区具有广泛需求的支线飞机,节水灌溉设备,太阳能、风能和沼气制备设施,污水处理与循环使用设备与行业上创建竞争优势。
      6. 为高技术下局部战争服务的国防装备工业。
      (3)第一阶段西部地区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
      1.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调整土地利用方式。
      第一步是有计划将6600万亩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麻。在退耕农户家计新来源建立之前,保证国家补助的粮、款落实到户,是西部地区构建新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的关键。在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的同时,对坡度15度以下的耕地(西部地区约有3.7 亿亩),实行集约经营,首先是改善灌溉条件、增加科技投入;实现优质良种化等措施,依靠这3.7亿亩耕地单产的提高,多数地区有望实现口粮就地或基本就地供应。
      2. 从国际比较优势出发,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率将降到17%(2004年),届时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将进一步融汇,国内农产品既可更大范围进入全球市场,亦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国际比较优势出发,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如新疆的优质棉花、高红色素的蕃茄,广西和云南的甘蔗,新疆和内蒙古的甜菜,云南和广西的热带、亚热带水果,陕西的优质苹果,新疆的葡萄和哈密瓜,甘肃的白兰瓜,四川、云南、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新疆的反季节优质蔬菜,云南、甘肃和陕西等省的花卉,各省市的特有中药材,以及云贵两省的优质烟叶。通过选育、引进良种,采用现代保鲜、加工和包装技术,建立现代营销网络,发展“标准农业”、“订单农业”,构筑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3.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牧区,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
      从解决超载过牧切入,坚持草畜平衡,尽快停止以年底存栏牲畜头数及其增长率的考核办法。进一步从两方面着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牧区与高效牧业的双重目标:一是通过围栏封育轮牧、水利设施建设和牧草良种推广,加强草地治理和建设;全面落实草地承包经营,通过制度建设调动牧民保护与建设草地的积极性;二是改变养殖方式,实行放养和舍饲相结合,就地或异地育肥,按照市场导向与提高饲料报酬率的原则,调整畜群品种结构、牲畜出栏周期(如实行乳羊当年出栏,不养“老头羊”),大力推广良种,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畜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参与草地建设和畜群改良。

      四、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东西部差距,从深层次看是科技教育、观念意识与民众素质的差距。坚持教育为本、人力资本投资为先,是培育西部发展能力的根本之道。重点在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应发展高等教育。要充分利用因特网等发展远程教育,提高西部农村与中小城市教师的素质;以花费少、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发展成年人的文化、科技与各种专业技能的教育。
      在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的同时,大力发展与西部优势产业培育相匹配的、按企业机制运作的种类应用型科研机构,在着力收集、推广成熟适用技术的基础上,培育能针对本地发展需要,自主开发的创新能力。
      五、建立精干廉洁高效的基层政府
      在西部地区多数企业效益水平不高,广大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剩余产品”很有限的情况下,减轻税负,特别是税外种种不合理负担,就成为地区千万市场主体顺利发育与壮大的前提,因此特别需要建立起精干、廉洁、高效低成本的政府,而臃肿、低效、腐败的政府则严重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多引进区外、国(境)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在改善“硬投资环境”的同时,必须完善软环境,而政府的廉洁高效,地方法制的完备,执法、司法的公正等则构成软环境的核心内容。在西部大开发中,上级政府各种财政资助、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能否得到有效利用,能否如数到达应享受的民众和企业手中,而不“跑冒滴漏”,都与基层政府的素质相关。为了有效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和西部的工业化,建立区域经济高效运行的机制,应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边界,结合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解除政府与所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包括基层政府和乡镇、街道集体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通过政企分开使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真正成为无行政主管,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格市场主体。

    推荐访问:我见 大开发 西部 战略 实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