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1-01-19 08:00: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选择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作为因变量,在宏观层面上分析影响人口健康水平的因素,并对各因素的作用大小与机制进行讨论。总地来看,经济、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因素对人口健康水平起着大小不同的作用,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城乡差别。在城镇地区,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之外,是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水平能够更加直接和显著地影响人口健康水平,而不是供给水平。在乡村地区,提升健康水平的有效选择是:积极有效地改善乡村地区公共卫生设施,提高乡村人口安全饮水的比例;大力促进乡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水平。
      关键词:人口预期寿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4—0047—04
      
      一、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
      
      有关人口健康状况的许多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表明,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是每一种因素的作用机制、方向、大小,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人口对象的研究,结论不一样。Dever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探索健康和非健康的内涵,使源于传统医学的对机体病理机制的侧重,逐渐向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变量过渡。他提出了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即人类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及医疗卫生保健因素(Dever,1981)。
      本文采取Dever的分类方式,将健康影响因素分为四类:①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包括风俗习惯、日常行为方式(吸烟/饮酒等嗜好,体育锻炼等);②环境因素,本文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而不考虑气候等自然环境;③医疗卫生因素,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是资源的供给、分配、利用情况)、公共卫生(如安全饮水普及程度、卫生厕所使用状况)等;④遗传生物学因素。除了不探讨第④类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之外,前3类因素将作为自变量纳入分析模型,对各因素作用的方向和大小进行数量分析。
      
      
      二、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1.因变量和自变量的选择(模型1)①
      将2000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预期寿命(中国统计年鉴,2005)作为因变量,通过2000~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上发布的数据,初步选用的自变量为:
      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指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GRP、非农人口比重、文盲率、总和生育率;
      反映生活方式/行为的指标:少数民族人口比重②;
      反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情况的指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生数;
      反映医疗卫生利用情况的指标:医生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数、全国医院病床利用率、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
      
      反映公共卫生的指标: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饮用自来水人口比重、已改厕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比例;
      2.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能解释人口预期寿命省际差异的88.6%,回归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模型通过DW检验,误差项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
      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RP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为0.6,这支持了以往研究中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因素起重要作用的观点(如,门俐俐,1992;孙文生、靳光华,1995;游允中、郑晓瑛,2005);
      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越高的地区,平均预期寿命越低,且标准回归系数比较高(-0.278),仅次于人均GRP,表明生活行为、风俗习惯因素对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为在多元分析中,控制了与少数民族因素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因素之后,模型中的少数民族因素主要反映的是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如旧法接生,近亲婚配)的文化差异。
      
      改水受益人口占乡村人口比例”是最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回归系数为0.265,表明改水状况越好的地区,人口健康水平越高,这反映出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对于健康状况的重要意义,改善乡村地区人们的生活卫生条件能够较快、较显著地提升人口健康总体水平。
      文盲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负,反映出受人口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健康水平也越高。受过教育的个人和家庭,通常较少受不科学、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而更易接受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卫生常识,而且,也容易拥有比较好的生活/卫生条件,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抵御疾病和死亡的威胁。因此,减少文盲率、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对于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质、降低死亡率,有着不容忽视的政策意义。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健康水平好坏之间的正向关系是为绝大多数研究者公认的、毋庸置疑的。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面的变量(每千人医生数、每千人床位数)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而未进入回归方程。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相似的(如,郝虹生,1990;冯立天、戴星翼,1996;钱健明等,1997;游允中、郑晓瑛,2005等)。显然不能说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状况对人口健康没有影响。可能的解释是地理、交通条件、人口密度、经济能力的影响,某些地区,供给指标即使很高,其实际效率却可能很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医务人员和机构的素质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异,而上述指标只反映与医疗卫生系统有关的数量,而不反映其质量(郝虹生,1990)。
      反映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指标——乡镇卫生院病床利用率——的回归系数为-0.201,而表1显示它与因变量——人口预期寿命——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480。简单相关系数为正,恰恰说明卫生服务利用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人口健康状况,这实际上反映出目前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低于需求水平;回归系数为负,可以说反映了经济、教育状况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限制和筛选作用。进一步印证,在我国现阶段,仅仅关注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上的数量供给是不够的,更需要关注这些资源的被利用状况。
      
      三、城镇和乡村的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我国城镇和乡村地区人口预期寿命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地区不同的人口健康状况是它们不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综合作用,不同因素对城镇和乡村健康状况的影响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本部分将城镇和乡村分别进行独立的研究。
      1.因变量和自变量的选择(模型2、3)③
      如前所述,由于缺乏各省分城乡的预期寿命指标,在这一部分的分析中,以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各省分城乡的婴儿死亡率为因变量进行分析④。
      基于与模型1自变量选择框架同样的考虑,在模型2中,以各省城镇婴儿死亡率为因变量,初步选定的自变量有:城镇人口文盲率、城镇人口总和生育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生数;城镇人均医疗支出、医院病床利用率;饮用自来水户数占城镇人口总户数比重;
      在模型3中,以各省乡村婴儿死亡率为因变量,初步选定的自变量有:人均受教育年限、乡村人口总和生育率、乡村人口纯收入;乡村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每千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村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乡村人均医疗支出、乡镇卫生院病床利用率、乡镇卫生院年病床周转次数;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
      2.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2是对城镇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模型3是对乡村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模型2和模型3分别解释了城乡婴儿死亡率省际差异的42%和76%,回归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模型通过DW检验,误差项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

    推荐访问:寿命 预期 因素 影响 我国人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