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菡萏”一词能否调换 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时间:2020-02-23 07:29: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学习苏教版《唐宋诗词选读》时,对南唐中主李�的《浣溪纱》“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一句,有同学进行深究:既然课本对“菡萏”注解为“荷花”,而“荷花”又有“芙蓉”、“芙蕖”等别称,那么能否将词中的“菡萏”改为“荷花”、“芙蓉”或“芙蕖”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探究。
      荷花在古诗文里有很多别称,诸如菡萏、芙蕖、芙蓉、泽芝等。《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其本�,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南朝梁江淹《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由此看来,这些有关“荷”的名称里,虽然它们有时可以指代同一个物种,但之间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它们更多的是各自指代“荷”的不同部位。那么,李�《浣溪纱》中的“菡萏”是否因这些名称指代不同而不可调换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 诗词的意象
      古诗文里,“芙蓉”意象的选用往往取其谐音,一般象征着“富”和“荣”,或引申为荣誉与显赫。如王维的《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诗中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芙蓉”又何尝不是“富贵”与“荣华”的象征呢?另外将“芙蓉”比作美丽的姑娘,也是最常见的意象。
      “莲”与“联”、“连”同音,又与“怜”(怜爱、怜香惜玉)同音,因此,“莲”的意象常指爱慕、爱怜,是爱情的象征。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采用谐音兼语意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纯洁的爱情。“莲”又称作“荷”,“荷”又与“和”、“合”同音,所以“莲荷”意象中又有“和睦相爱”之意。至于“芙蕖”,它是人们对“荷”这种水生植物的统称,少见特别的含义。
      “菡萏”本指“荷花”未绽开的花苞,是“荷花”的别称而不是“荷”的别称,诗文中少见用其表现特定的意象,偶有用其表现一种珍贵的品质。此处,李�尊崇文人选取意象的传统做法,没有选取“芙蓉”、“莲荷”、“芙蕖”等,而是选取“菡萏”嵌入词中,其用意容易被看出。
      二、 词语对举及立意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销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菡萏”与“翠叶”对举,既然“翠叶”指荷叶,那么,此处就应该用“花”的别称词“菡萏”对“翠叶”,而不用“芙蕖”、“莲荷”等统称词。就主题立意来看,李�用花叶凋零来感叹朝代的没落,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一种深广的忧患意识,与屈原的《离骚》取意大有相似之处,为词注入了个人和家国之感。
      三、 诗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虽不像近体诗那样要求严整,但随着词的不断发展,其格律要求也逐渐得以固定与明确。《浣溪纱》有杂言、齐言二体,李�的《浣溪纱》属杂言(亦称“摊破浣溪纱”),其在韵律方面的特点是:上阕三平韵(即下面加点处),下阕两平韵(即下面加点处),一韵到底;下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其韵律格式如下:
      上阕:(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阕:(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用括号标注处的格律是灵活的,平仄要求不严格;李�《浣溪纱》句“还与韶光共憔悴”用的是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但一般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由此格律发现,首句前两字处(即上面画线处)应为两个“仄”声字,至少第二字应为“仄”声。而在“荷”别称的“菡萏”、“芙蕖”、“芙蓉”、“泽芝”几个词语里,唯有“菡萏”在韵律上切合。
      由此看来,李�《浣溪纱》中的“菡萏”不能调整为荷的其他别称,这是词人精心打磨的结果。作为一代帝王,虽然他治国安邦的策略鲜有称道之处,但从这首词的遣词造句及写作技巧来看,其深厚的写作功力及含蓄蕴藉的立意取向,足以令我们叹服。

    推荐访问:菡萏 调换 一词 “菡萏”一词能否调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