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拈花一笑的展现:拈花一笑

    时间:2020-02-13 07:22: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佛的俯瞰下,让所有的鲜花在此刻绽放,让所有的祥鸟在此刻飞翔,让所有的人都吉祥如意,应该是爱好和平的芸芸众生的信仰与共识。      作为印度的邻国,特别是长期来受佛教影响极其深刻的中国观众,对来自佛教发祥地的珍贵文物应该不会陌生。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两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唐朝时的玄奘法师前往天竺(印度古称)取大乘教义真经的故事。古印度文明的最大特色是它的宗教文化。这种文化的载体最让人们激动的应该是艺术,包括建筑、石刻、雕塑、壁画、铜器,还有歌舞和经文等。所以,面对这一文明的遗存,刹那间油然而生的隔世之感或似曾相识之感,均包裹在一种亲切感和崇敬感之中。凡俗的,宗教的,或者纯粹是出于审美的,种种反应会真实记录在每一位参观者的脸庞上,心底涌动的波澜,则激荡在对历史长河的回望之中。
      8月5日起至11月15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特别展览,可使中国观众对印度的神庙艺术有直观的了解,或者从中感知佛教在自诞生起的数千年里,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哲学观念与生活方式。
      今年,对中印两国而言,是一个不应忽视的时间节点,两个东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已经有一个甲子了。通过宗教的载体来加深两国的了解与互信或许体现了一种良好的愿望。不过不能回避的尴尬是,这些艺术珍品全部来自另一个遥远的、宗教背景截然不同的西方国家――英国。是的,你也猜得出这些文物是如何运抵英吉利海峡彼岸的。今天在所谓地球村概念的主导下,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提供了能够代表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三教建筑、绘画和雕刻艺术的106件,组文物,展品代表了古印度宗教艺术,特别是建筑、绘画和雕刻最高水平的石雕、铜像和绘画等文物。他们希望把印度的宗教艺术引荐给中国观众,以增进对这一邻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并通过介绍古印度三大宗教来让观众深入理解印度文化的内涵。
      就整个世界的文化交流案例而言,这肯定是一个小项目,但对中印两国的交往而言,特别是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给予更高、更善的期待。古印度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文明之一,对人类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东汉末年,佛教传人东土后,迅速与道教互为作用,渗透到庙堂与乡野,在宗教、哲学及文化诸层面上对中国的影响不可低估。甚至,当佛教在印度式微后,在中国却有了花枝春满的收获,创建了诸多的流派,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应该是参观这个文物展的基本认识。在佛的俯瞰下,让所有的鲜花在此刻绽放,让所有的祥鸟在此刻飞翔,让所有的人都吉祥如意,应该是爱好和平的芸芸众生的信仰与共识。
      本次展览将向观众展示从公元前2世纪到20世纪初各个时期与印度三大宗教有关的艺术精品。展览的第一部分为大家展示了印度的佛教艺术。在中国和印度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中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唐朝时的玄奘法师前往天竺(印度古称)取大乘教义真经的故事,而在第一部分的展品中,就有一尊与玄奘翻译的大乘教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一时代的观世音菩萨坐像。这座雕像制作于约公元3世纪,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观世音菩萨造像。另外,在这部分的展示中除了几座佛祖释迦牟尼像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出土于安德拉邦阿摩罗婆提遗址的佛足印石板,这块石板是印度南部最早的佛足印之一。在公元1世纪以前的古印度佛足印是最常见的象征佛陀的符号,寄托了当时信徒虔诚的信念。这次展览中的这件佛足印是印度南部最早的佛足印之一,上面还刻有象征佛陀教诲的法轮。
      第二部分展出的是印度第一宗教――印度教的历代文物。作为印度第一宗教的印度教是传承于古老的吠陀教义的一种多神教,相比另两大宗教更注重对神祗的偶像崇拜,因此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神像资料。观众们可在这部分的展览看到以不同媒介表现的印度教中重要神祗,包括毗湿奴、湿婆、吉祥天等。维护宇宙秩序的毗湿奴是人间的保护神,可化为各种形态降临人世,惩恶济善。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多以四臂形象出现,装扮有如印度王者。湿婆则是创造与毁灭之主,虽不像毗湿奴化肉身降临凡世,但能呈现各种“相”,其中尤以舞王相最为著名。本次展览中的一尊朱罗王朝时期(9―13世纪)的铜质舞王湿婆像尤其值得注意。这尊造像以精湛的工艺和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造型展现湿婆跳“极乐之舞”的形态,四臂的手印和所持法器象征了他的五大神力:创造、维护、毁灭、隐迹、显迹。无论在造型还是工艺上这件作品都是代表9―13世纪印度南部宗教艺术特色的经典。
      第三部分介绍的耆那教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其实印度著名的政治领袖甘地就是现代耆那教的代表。“耆那”一词意为完成修行的人。根据耆那教的文献记录一共有24位通过苦行脱离轮回达到全知境界的圣者,称大雄,他们生前是信徒的精神领袖,教导他们正确的信仰和操行。耆那教宣扬的生活观可以归结为“五戒”,即戒暴、戒诳、戒盗、戒淫和戒财。在第三部分展厅中有一件在耆那教宗教信仰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宗教艺术品,即雕刻着“人定峰”的大理石饰板。“人定峰”即印度东部的伯勒斯纳特山。耆那教24位祖师中的20位在这里最终修成正果,使这座山成为耆那教教徒的圣地。雕板上蜿蜒山间小径通向位于山顶的神龛,中间神殿中端坐的是最后一位在“人定峰”悟道的二十三代大雄巴湿伐那陀。

    推荐访问:一笑 展现 拈花一笑的展现 拈花一笑下一句 拈花一笑醉流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