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痴茶者和他的茶银行】 大痴茶

    时间:2019-05-13 03:21: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现如今,爱茶之人很多,可真能将自己关在深山茶园,与茶农同吃同住几个月的,实属罕见;茶馆、茶楼已是大众通俗产业,可将它开成银衍的,则是业界奇葩。当“罕见”遇上“奇葩”,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这就是陈国璋,一个来自香港的“资深茶人”。
      8个月茶山生活,给亿万富翁深深震撼
      在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的1850创意园内,坐落着一栋青砖结构的方形建筑。墙的一侧,一块巨型的阴沉木(乌木)赫然而立,上刻“陈国璋茶文化馆”7个金漆大字。
      步入馆中,扑鼻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幽幽茶香,舒畅、清明,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气。仔细打量,才发现茶香来自室内的三面茶墙。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门厅那面“普洱屏风墙”,一个个由陈国璋设计的栅栏式木箱整齐叠放直达天花板,认真一数,整面墙收藏了1536块茶饼。而厅中那张由古旧船木打制而成的“聚贤大桌”更令人惊叹,茶桌足有6.5米长、2米宽,可同时容纳30人围坐品茗。
      叩开二楼的潮州金漆屏风做成的雕花木门,一身白色唐装的陈国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一口港式粤语不经意间透露了他的出身,而满室陈列的历代茶艺工艺品,则彰显了他“资深茶人”的身份……
      说起自己与茶的结缘,陈国璋仅用了两个字概括——偶然。一切皆因玩心而起。
      陈国璋出生于香港,本在香港经营巴士生意,资产上亿。198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日本体验了日本茶道。回到香港后,他向朋友感叹:“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日本这么好的茶道呢?”谁知朋友笑道:“日本的茶道也是唐宋时期从中国东渡去的,日本人不过是换了和服,加了一些礼仪。中国才是茶道的发源地。”陈国璋恍然大悟,心生遗憾。
      不久,陈国璋应台湾朋友之邀参加聚会,席间有两个黑帮大哥。陈国璋懂得规矩——“大哥”请客,不喝倒是出不去的。这边陈国璋一心做好了大醉的准备,那边“大哥”却不紧不慢地抛出一句令在场人震惊的指令:“上茶!”这一次,“大哥”的口吻似乎没有往日的狠戾,竟有着一丝难以言明的平和。原来,两名“大哥”最近迷上了台湾茶道,不仅酒喝少了,连人也平和了许多。这让陈国璋对茶更添几分兴趣:难道茶有如此大的魅力?
      带着种种疑惑和好奇,陈国璋经朋友介绍,前往台湾阿里山的高山茶区。他决定跟随当地茶农耕种、除草、摘茶、烘茶……全程体验“茶的诞生”。
      陈国璋一待就是8个月。茶农不仅教会了他茶艺,更教会了他茶道精神之一——耐心。当时,同样的茶叶,内地出产的每斤20元,而台湾出产的每斤却高达200元。奥秘何在?
      此行终于让陈国璋明白了,一切皆源于茶农的耐心和对“一手茶”的坚守。对茶农来说,每到采摘期,就要“看天做茶”:天气晴朗,则早上山;如遇阴雨,则推迟,须等阳光蒸发掉部分水分,才能摘取湿度适宜的好茶叶。茶叶一经采摘,必须立刻制作,当天完成,而且每一步都是人工操作,一气呵成。因为新鲜茶叶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色,随着时间流逝,做绿茶的茶叶很快会变成乌龙茶原料,再迟就成了红茶原料。因此在烘焙过程中,若没人接手,即便是想吃饭、如厕都得忍着。所以,茶农从清晨采茶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茶叶制作完成才能休息。可这个准则在当时的内地,很少有人能做到。
      这些体验让陈国璋对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对茶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更让他的个人素养提高不少。他一改往日的暴躁,变得平和、坦然了。
      50岁痴迷茶道,用心“把玩”兴趣
      从台湾回香港后,陈国璋对茶的热情并未减退。他和朋友一起开始了探访大陆古茶树和茶艺人的旅行。他们游走在深山间,一边旅行,一边寻访古茶树和它们的守护人。
      云南是中国古茶树保留最多的地区。在当地,茶可饮、可入药,在百年前,茶票还一度充当银票使用。云南以前的风俗,茶园主在女儿出嫁时,常常会将茶园作为嫁妆送给女儿,结果,很多茶园无人打理,任茶树自然生长。因此,几百年的老茶树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很多茶树的树根足有数丈之深。
      这一次探访,给了陈国璋很大信心,内地好的茶原料远远超出他的预期,也让他产生强烈的振兴民族茶道之心。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文化,就必须让大家尝到真正的好茶。
      1993年8月,他将香港的巴士生意交给儿子打理,来广州创办了一家茶艺公司。从那以后,茶从一种纯粹的兴趣变成了陈国璋新的人生事业。
      每年10月至12月是收购铁观音的好时节。茶农大多天刚亮就上山采茶,出产好茶的主要山头是各厂家的必争之地。只有起得早、抢占最高点,才能截到更多的茶农、找到好货源。为了抢到最好的货源,陈国璋和员工经常上演“拦路打劫”。他们半夜上山,爬上最高的山坡,在茶农必经的山路边搭一张小桌,生一炉炭火,时刻煮着一壶开水。但凡有茶农经过,陈国璋都会一步上前,笑着将其拦下,当场抽取茶筐中的茶叶现场品尝。合格,便将茶农的货品通通截下。如此一截,每天能收上一吨多上佳新茶。
      对于普洱茶,陈国璋更是下了不少苦工。陈家普洱之所以独到,皆在于陈国璋所坚持的拼配之法。
      他说,茶树因朝向不同而茶味各异:朝东者香气重;朝南者茶味薄、水味重;朝西者茶味重、水味薄;朝北者甜味重。所以,他只收东、西、北向的茶叶,基本不收南向的。
      陈国璋说:“一饼上好的普洱需由三向茶树的茶叶拼配,才能彰显层次,提升口感。”
      为此,陈国璋不仅需要熟悉每个收购地茶树的朝向,更要对当地本年度的天气有所了解。雨水多时,多收西向茶,东、北向的茶叶少收;雨水少时,则相反。每一年,他都是亲临茶园试茶、收茶。有时候,他也会开上自己的“货车”(他对自己座驾的戏称),驾一路收一路。
      当然,要保证茶叶品质,茶农很关键。早年走访古茶树的守护人,让他获得了优质茶农资源,他也会用心维护着和茶农亦师亦友的关系。
      2006年,普洱茶价格被茶叶炒家哄抬,出现“天价”。有几个茶农腼腆地对陈国璋说:“陈先生,你看附近的茶农都涨价了,你是不是也能帮我们涨一点点?”陈国璋做茶并非只为牟利,更不屑于炒作。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茶农感动不已的决定:“今年你只需给我一半茶叶,其他的你自己去卖。”
      到2007年价位最高峰时,陈国璋干脆放话:“我今年暂时不做茶了,你们把茶都卖给别家吧!”
      2008年,泡沫破灭,普洱茶价格猛然下跌,一时无人问津。正在茶农焦急万分之时,陈国璋出现了,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陈国璋说:“做茶和做人一样,都要舍得。赚合理的钱,做正确的事。放宽心胸、不计得失,也是茶道教给我的精神之一。”
      茶友茶道茶缘,分享最快乐
      为将茶道精神发扬光大,早在1992年,陈国璋就在广州兰圃开了一家茶馆,办起了茶文化推广兴趣班教授茶道、传播茶文化。那时候,在茶馆品茗,一壶好茶要120元,可陈国璋推出的兴趣班每周一至周五,从晚上7点至9点,5晚只收每位学员100元学费。他还特意以每周5000港元高价,从香港请来茶艺师傅授课。这个亏本的兴趣班坚持了两年。
      如今,“陈国璋茶文化馆”的会员有三分之一是在兰圃结缘的学员或茶友,他们现在都成了“茶精”。
      除了“资深茶人”的美誉,陈国璋还有另一个头衔——“茶叶银行”行长。大家可以将从陈国璋的公司购买的普洱茶像存钱一样存在特定的茶仓里,每位储户都可拿到“茶业银行”派发的“藏茶证”,储户的储存信息,会被一一登记在案。储户拥有支配权,凭证存取茶叶,预先通知即可。“茶业银行”每年收取一支(84饼,每饼重1斤)50元的保管费。在这里,茶叶能得到精心保护。
      “茶叶银行”还为会员提供自由交易的平台。临时找不到买家,又想抛售的储户,也可将茶卖给茶仓,茶仓会在保证原价的基础上,给予储户每年增值10%的“利息”。
      陈国璋给会员算过一笔账:以一年买4件(42斤/件),每斤60元计算,每年投资约10080元;买足5年后,在第六年,可取出第一年的两件,这时,这两件茶已升值,价格足以在第六年买4件新茶。如此循环。从第六年起,不仅喝茶不用花钱,再投资也不用花钱了。
      陈国璋还在位于江门市的茶仓附近买下150亩地,开辟茶园供会员游览、观赏,他还办起了茶友俱乐部。每到周末,俱乐部都会举办讲座和活动。
      如今,年近七十的陈国璋仍在为茶文化奔波。他相信,通过他的茶文化推广,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中国茶文化的振兴之路上。
      责任编辑:张译玲

    推荐访问:银行 痴茶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