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说说相同部件字】上下部件相同的字

    时间:2019-05-04 03:23: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汉字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有蛮大一部分相同部件字,对于这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字形,我们应该加以深入认知,掌握其特点。  关键词:相同;部件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12-0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其独有的特色。
      众所周知,汉字最初是一种图画文字,先祖们“近取诸物,远取诸身”,用图画来记录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从而达到记录语词,表达语义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慢慢地成为一种由构字部件组成的文字。既然关系到构字部件的组合,必然就会出现相同部件字。所谓相同部件字,是指构字部件相同的结构特殊的汉字。在古体字中,有一部分字的构字部件相同,但由于排列位置不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也就是说,汉字构字部件这个部分和由构字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否则就不会出现构字部件相同而字义不同的情况。尽管每一个汉字都由部件或元素组成,但是,由于位置不同,部件或元素对于它们的整体会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同一构字部件在不同的汉字的整体中就有了不同的作用。下面就从构字部件相同,字义不同的字和构字部件相同的异体字两方面着手。
      一、音义不同的同部件字
      这种情况占大多数,较之相同构字部件的异体字,更为复杂,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构字部件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在汉字基本定型的情况下,同样的形体,组合时部位的变换,都可成为不同的字。
      ①上下对调
      ⑴“杲”和“杳”是两个方位式会意字,其组合部件的位置关系在表示字义上起着重要作用。《说文》中对“杲”的解释是:“明也。从日,在木上”;对“杳”的解释是:“冥也。从日,在木下”。“杲(gǎo)、杳”二字,都是由“日”和“木”组合的,二者的区别只在于组合的方位不同,由于“杲”字是“日”在“木”上,因此它的本义是“光明”,成语有“杲杲出日”;而“杳”字是“日”在“木”下,所以它的本义是“日色全冥,什么也看不见”,成语有“杳无音信”。
      ⑵“尖”:后起的会意字,在《说文解字》中未收录。从小,从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本义指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又《广韵》“尖,锐也”。“夵”:《廣韻》《集韻》均注“以冉切,音琰,即yǎn,物上大下小也。”“尖”和“夵”,二者由于组合的方位不同(一个上“小”下“大”,一个上“大”下“小”)而成为不同的两个字,随着汉字的发展,“尖”字继续发扬光大,而“夵”,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使用。
      ②左右对调: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从、北、比”这三个字了。从,《说文》“相聽也。从二人。”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会相跟随之意,本义指人相跟随,可见许慎对从本义的解释有出处。如《周礼·司仪》中有:“客从拜辱于朝”。北,《说文》:“北也。从二人相背。”会背离之意,是“背”的本字,本义指相背、背离。比,《说文》:“密也。二人爲从,反从爲比。”甲骨文字形,像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本义为并列、并排。如《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从、北、比”三字都是有“人”形构成,唯一的不同就是“人”向。“从”是前后两人,“北”是两人相背,而“比”,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于是,三字所代表的意思也就不同了。
      ③不规则对调:
      忡,《说文》:“憂也。从心中聲。”忠,《说文》:“敬也。从心中聲。” 楷书中的“心”作左旁时写作“忄”,有时作下部偏旁时写作“心”。所以“忡、忠”两个字的构字部件完全相同,但配置方式不同,于是形成两个不同的字。又如怠—怡、景—晾、吟—含等。
      (二)指事符号的位置不同:
      ⑴人们必须解决的生理需要尿和屎二字,虽然都是由“人”和“点”两种部件组成的,但代表的是两种事物。当我们看到“点”时,谁也不能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然而当它和组合出自人前下,一目了然,就知道是“尿”了,自人后出时,又成了“屎”字,这都是由于人这个提示符号出现的前后不同而形成的。
      ⑵本,《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朱,《说文》“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末,《说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本、朱、未”三字均由木部和一部组成。但“一”这个指事符号分别处于上中下三个位置表示不同的意义,必然就代表不同的汉字。
      (三)古体字字形一致
      月和肉,小篆一致,现代汉语通用字体却不同。月本义指月亮,肉本义是动物的肌肉。许慎解释“肉”为象形字。鸟兽之肉割下来没有规则,不知如何去表形,于是篆体就写成斜着的“月”,用以表示肉的纹理。到了后世,从“肉”的字和从“月”的字就混为一谈了,均写作“月”,不过从字意上还可以区分。如“朗”和“肠”很简单的就能区分开来。
      (四)某字的或体字和其他字的正字的构字部件相同
      饕,《说文》:“贪也。从食,號声。叨,饕或从,刀声。”召,《说文》:“呼也。从口,刀声。”此处“叨”是“饕”的或体字,与“召”字的构字部件相,均为“口、刀”,“叨”是左右结构,“召”是上下结构,字形同,字义亦不同。
      二、音义相同的异体字
      早期汉字形体很不固定,由于它的辗转滋生和发展变化,同字异体现象十分普遍,其中有种情况是由于偏旁位置不固定而造成的。历来,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绝大多数是固定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固定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些音义相同的异体字。其中一个是正体,一个是或体字,或体现在已经退出了时代的舞台,不为人类所使用。如峰—峯、和—咊、秋—秌、墩—墪、群—羣、鞍—鞌等。这些字中正体为左右结构,或体为上下结构,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由于异体字的存在,使得汉字数量增大,字形变得杂乱,增加了对汉字学习辨认的难度,给掌握使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必须做出规范和调整,于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挥了它的功用。
      这种同构现象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下,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文字本身在造字时,由于各个地方文化的差异,其取向角度在大致相似的主流下必然会出现支流特立独行,再加上文字组构过程中的不断改变等原因,都会形成如此同构现象。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崔小英.《说文解字》相同部件字简析[J].教育理论研究。
      [3]、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广韵校本.周祖谟.北京:中华书局,2011。
      [5]、任德山、任犀然.汉字博物馆[M].北京:商务印书馆。
      [6]、陆忠发.汉字学的新方向[M].江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部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