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浅析家庭伦理剧银屏走俏的原因以及顺应时代的变化]银屏

    时间:2019-05-03 03:29: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争奇斗艳的电视剧艺术中,家庭伦理剧作为其中的一支,迅速成为了电视荧屏上的先锋。本文针对近年来家庭伦理剧的发展状况,阐释其在电视传媒中长盛不衰的原因,以及在时代变化潮流中所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日常生活 时代变迁 审美需求
      孟子曾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作为社会的组成单位在传统伦理文化为主的中国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近年来持续热播的家庭伦理剧更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家”这一主题是保留在人们心中的永恒情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新结婚时代》的收视率达到8.78%,《亲兄热弟》的收视率达到10%,《金婚》的收视率达到13.6%之高,近期热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的收视率更是超过了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潜伏》,创下了两年来电视剧的收视新高。
      家庭伦理剧的长盛不衰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有很大的关联。本文将以众多经典家庭伦理剧为研究对象,阐释家庭剧在电视传媒中长盛不衰的原因,并以时代的纵向发展为脉络,浅析在时代的潮流中,家庭伦理剧所发生的变化。
      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内的电视剧行业日益成熟。在荧幕上,观众们现在可以看到品种丰富的剧型,各式的古装剧、谍战剧、军事题材剧、恶搞剧轮番上场,各显神通,本章试图找出众多的家庭伦理剧的魅力所在,探析家庭伦理剧长久扣人心弦的原因。
      (1)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的积淀——“家”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本质而言可以说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根深蒂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伦常是其基本的理论框架,整个社会依托于宗法血缘关系,依靠这种宗法血缘关系来引导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最终起到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的作用。
      在《颜氏家训·兄弟篇》中有这样的文字表述:“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后,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从中可见夫妻之道、孝道以及悌道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性。由这三者所构成的家庭伦理结构,可谓是中国“家文化”中的核心。事实也是如此,在数目繁多的家庭伦理剧中,不管剧中的情节多么复杂,多么波澜壮阔,简单概括起来不外乎这几种伦理关系。家文化作为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家的归依是每一个观众共有的情感经历,在这样的情感认知上,家庭伦理剧的经久不衰就不言而喻了。
      (2)贴近日常生活——平民化的创作姿态
      对于观众而言,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关注往往要大于国内外政治事件或是其他事件,家庭伦理剧的家长里短对于他们来说,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充满熟悉感与亲切感,因为剧中的情节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正是由于这种息息相关性,观众也会产生一种参与感,甚至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剧中所发生的事件就是自己身边的人所经历的一样。
      2009年热播的家庭伦理剧《蜗居》,剧中所出现的房奴的社会现象与当下年青一代的真实处境相似,在看剧的同时仿佛置身于此,社会反响可想而知。同样在热播剧《双面胶》中,“婆媳关系”的冲突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这种冲突来自新旧两种观念的碰撞,传统的婆媳关系承认婆婆等长辈的绝对权威性,而新时代的婆媳关系则更趋于平等。由这两种不同的观念带来的矛盾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虽然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观众却在这些日常小事中看到了自己或他人的影子。这时,观众对于剧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会有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于此剧的热爱,同时也让他们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寄托,这对于缓解紧张的压力感有一定的作用。
      (3)与时代同步——反映当下社会问题,聚焦热门话题
      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家庭伦理剧当然也不例外。在每个时期出现的家庭伦理剧总是带着所属时代特有的剪影,所反映的也都是所属时代的事业观、爱情观以及社会观等。
      时代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当今社会,年轻人最关注的话题变为“买房”“小三”等,伴随而来的家庭伦理剧则相应地反映了这些问题,例如受年轻人热捧的《裸婚时代》就获得了收视新高。它在与现实的结合中,选择了当代婚姻价值观为切入口,探讨婚姻是否要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才能幸福的问题,深刻反映了当代人在价值观念上的寻找与迷失问题,发人深省。
      二
      从90年代初《渴望》的横空出世,到后来的《过把瘾》、《牵手》等脍炙人口的家庭伦理剧,纵观整个90年代的家庭伦理剧,主要探讨的问题集中在对浓郁人情味社会的向往,探讨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道德的缺失,呼唤没有被金钱所腐蚀的纯净心灵以及平和的生活态度。进入新世纪以后,家庭伦理剧则更多地将重心转移到个人价值上面,这种变化有着明显的由外向内的趋势,更加地趋向于私密空间的深度挖掘。
      近几年来,很多家庭伦理剧在遵循传统的伦理文化的同时,适当地植入了新的元素,在人物的塑造、叙事方法以及审美观上都进行了创新,以迎合新时期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文化消费需求,最终成就了它们的成功。
      (1)轻喜剧路线——植入轻松幽默的元素
      在家庭伦理剧中,苦难是其经常使用的叙事内容,大多数时候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感,心情随着剧中人物的情绪而波动起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工作之余更愿意选择身心的放松与舒适。
      针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变化,很多编剧非常敏感地抓住轻松这一点,在对家庭伦理剧进行细节编排的时候,加入了很多幽默十足的语言,使得整个剧在语言风格或是演员的表演上都带有了喜剧感。以《媳妇的美好时代》为例,海清(饰毛豆豆)与黄海波(饰余味)的对手戏就十分幽默搞笑,很多台词让观众忍俊不禁。在《老大的幸福》里饰演傅老大的范伟,其特有的小品演员的特质,使得观众对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充满了期待。
      (2)不再囿于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开放式结局的运用
      家庭伦理剧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心理来进行创造。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剧在价值判断上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团圆的结局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期望。但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观众也会在生硬的套路中感到审美疲劳。
      近几年来的家庭伦理剧在结局的处理上就进行了新的尝试,不再单一地追求大团圆的结局模式,而是根据情节的发展进行结尾。在《幸福来敲门》中,编剧最终选择以一种开放式的结局,这不仅能够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而且从剧情发展来说,也更加地符合真实情况,如果只是一味地往大团圆的结局上硬靠,也许只会事倍功半,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和逻辑性。
      (3)传统的苦情家庭伦理剧向幸福美好的审美观的过渡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将幸福放在显眼的位置,不再掖掖藏藏,观众在这些伦理剧中同样思考着幸福的真谛。例如《幸福像花儿一样》、《老大的幸福》、《幸福来敲门》等,这些以幸福为名的电视剧,从各个方面来阐释中国人的幸福观。
      在《老大的幸福》中,看似一穷二白的傅老大与其他财源滚滚的兄妹相比可能没有那么幸福,因为所有的人认为丰裕的生活条件是能让傅老大得到幸福的唯一出路,但是经过了诸多的事情之后,大家才发现正是这个看起来傻愣愣的,没钱没势的老大哥,教会了他们什么才是幸福。
      总之,家庭伦理剧作为我国电视剧种中的一支,其长久的主力地位是不能小觑的。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对家的依恋都是一样的。家庭伦理剧本是一颗幼嫩的树苗,但是因为它被植入一块纯天然的沃土,所以能够以罕见的速度茁壮成长起来,并一举成为名目众多的电视剧之林的参天大树。对于家庭伦理剧来说,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为观众提供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更应该承载起它对社会道德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清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韩颖琦:社会转型下的家庭伦理剧二十年历程扫描[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胡丹.新时期家庭伦理剧的历史和发展[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4]单长虹.家庭伦理剧为何火爆[N].光明日报,2004年10月26日.
      [5]高鑫,吴秋雅.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李新雨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100024)

    推荐访问:银屏 走俏 浅析 顺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