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西夏初期的军队战斗力]西夏战斗力

    时间:2019-04-26 03:2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夏元昊拒命》记载了元昊拒绝接受北宋朝廷的册封,建立国家,登基称帝的始末。党项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能在当时北宋和辽国的压力下,毅然的成立自己的国家,并且存在的时间比北宋和辽国的时间都长,这是有其原因的。西夏相比北宋和辽国无论从土地、人口、财力、物力都处于劣势,能维持政权这么久,没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是不可能。
      关键词:军队;西夏;元昊;北宋
      十一世纪,党项族在中国的西北部迅速崛起,经过几代的经营逐渐成为了让北宋和辽国不可小觑的势力。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国号,西夏正式成立,北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形势形成。新生的西夏政权随后就向北宋发动了战争,这在现在来看绝对是疯狂的举动。众所周知,西夏和北宋相比实力处于绝对劣势,“论国力,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西夏为小国寡民;论兵力,宋仁宗时有军队125万,而西夏仅有50余万。无论从版图、人力、物力及军队数量看,宋朝都占有压倒的优势”①。但是更令人震惊的是小小的西夏竟然打败了北宋。不可否认元昊本人是个用兵奇才,个人作用在战争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为依靠,元昊哪怕是“战神转世”也不可能打败宋军。宋军的人数是西夏的几倍,如果西夏军队的战斗力还要比宋军弱,这仗也不用打几年了。所以,西夏能打赢北宋,其强悍的战斗力弥补了数量上的劣势。那么西夏军队强悍的战斗力来自哪些地方?
      一、“尚武立国”方针的确立
      党项羌人在没有成立国家之前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阶段。整个社会组织“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②在游牧民族的历史上,要想生存必须要有足够的牧场,水源等,但是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这些少数民族经常发生战争,当时党项族不是统一的整体,大部分都是分散的,为了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而人数又太少,这就要求人人都要成为战斗一员。“俗尚武力”③就成了为党项人一种风气,人人以习武为荣。元昊建国后,首先面对的是要采取什么立国方针去治理国家。针对“然其民皆兵,居不縻饮食,动不勤转饷,”④实际情况,考虑到西夏的经济严重依靠北宋,立国后与北宋一战不可避免,军队的军饷根本不可能支持。所以元昊采用了以野利仁荣为代表的意见,树立“尚武立国”的方针。⑤这一方针的确立,大大地减轻了西夏政权的负担“建官置兵不用禄食,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风集云散,未尝聚养。”⑥而且提高了西夏战斗人员的数量“人人能斗击,无复兵民之别,有事则举国皆来。”⑦
      二、西夏初期军队的来源
      西夏党项族属于羌族的一支人数并不多,要想组建一支军队与北宋对抗,就必须扩大兵员,元昊深深地明白单靠党项族组成的军队在与北宋的战争中数量上处于劣势,哪怕西夏军队在能征善战,战争没有不死人的,西夏人口本来就少,能加入军队的就更少,打一仗损失的兵员单靠党项族的人员去补充时不现实的。元昊在加强“族内兵”建设的同时,还不忘组建“族外兵”⑧在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俘虏了大量的汉人,元昊决定从中挑选佼佼者“得汉人勇者为前军,号‘撞令郎’。”⑨这些“勇健者号‘撞令郎’。”⑩不但加强了西夏军队的人数,而且他们在打仗时冲在最前面,可以减少西夏党项兵的损失。
      三、西夏初期的军事制度
      西夏的军事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初期它的军队的骨干选举,出战都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11}战事发生部落出丁作战“男年登十五为丁,率二丁取正军一人。每负赡一人为一抄。负赡者,随军杂役也。四丁为两抄,余号空丁。愿隶正军者,得射他丁为负赡,无则许射正军之疲弱者为之。故壮者皆习战斗,而得正军为多。”{12}随着元昊的军事改革,西夏的军事制度也出现了变化。
      首先是军事指挥机构,仿照宋的机构“有左右厢十二监军司:曰左厢神勇、曰石州祥佑,……诸军兵总计五十余万。”{13}其次是西夏军队的装备十分完备“凡正军给长生马、驼各一。团练使以上,帐一、弓一、箭五百、马一、橐驼五,旗、鼓、枪、剑、棍棓、粆袋、披毡、浑脱、背索、锹镢、斤斧、箭牌、铁爪篱各一。刺史以下,无帐无旗鼓,人各橐驼一、箭三百、幕梁一。兵三人同一幕梁。幕梁,织毛为幕,而以木架。”{14}再次西夏的军种。在中央元昊组建了自己的侍卫军“选豪族善弓马五千人迭直,号六班直月给米二石。铁骑三千,分十部。”{15}在首都兴庆府河重镇的地方派遣精锐部队驻守“别有擒生十万。兴、灵之兵,精炼者又二万五千。别副以兵七万为资赡,”{16}为了加强军事实力元昊成立了专门抓俘虏的兵种“又分兵为左右厢,诸酋各选精骑,目为生刚捉生”{17}在地方上“置十二监军司,委豪右分统其众。”{18}西夏的军队的兵种只要有骑兵、步兵、炮兵、强弩兵等。西夏军队的骑兵最为精锐,史书上称其为“铁骑”“铁鹞子”“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19}步兵是西夏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数也是最多的。西夏的步兵能吃苦,善于打仗其中又以横山羌最为有名“而苦战倚山讹,山讹者,横山羌,平夏兵不及页。”{20}另外还有一种名为“步跋子”的步兵也十分有名“西贼有山间部落谓之‘步跋子’者,上下山坡出入溪涧,最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21}西夏还有攻城的炮兵“有炮手二百人号‘泼喜’陡立旋风炮于橐驼鞍,纵石如拳。”{22}党项族人多善弓马,而西夏又出产良弓。西夏步兵射弓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贼始纵铁骑冲我军,继以步奚挽强注射,锋不可当。”{23}
      相比西夏初期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横山延袤千里,多马宜稼,人物劲悍善战”{24},同时期的北宋又是什么样子?北宋自从与辽国签订合约了就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国家太平太久了,士兵素质低下,就算是号称精锐的禁军的战斗力都远远比不上北宋建立初期那会“虽称魁头,大率不能辛苦,而摧锋陷阵非其所长。”{25}北宋由于“士不练习,将不得人,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则必败。”{26}面对西夏军队的强势,北宋军队的弱势,此消彼长之下北宋统治者内部没有认清形势,做出统一的正确的作战方针,哪怕是范仲淹、韩琦这样的名臣都出现了意见不统一。{27}西夏初期军队战斗力的强大为元昊高超的指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得西夏在与北宋多年的战争中能胜多败少,直至使得北宋签订了对西夏有利的条约,并在随后的对辽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出统一的正确的作战方针,哪怕是范仲淹、韩琦这样的名臣都出现了意见不统一。{27}西夏初期军队战斗力的强大为元昊高超的指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得西夏在与北宋多年的战争中能胜多败少,直至使得北宋签订了对西夏有利的条约,并在随后的对辽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入我的阅览室   注释:
      ①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0页。
      ②[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5页。
      ③[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5页。
      ④[元]脱脱,《宋史·钱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51页。
      ⑤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9页。
      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4,庆历元年十一月,中华书局,1985年,第3203页。
      ⑦[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7,熙宁三年十一月,中华书局,1985年,第5285页。
      ⑧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5页。
      ⑨[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14029页。
      ⑩[元]脱脱:《辽史·西夏外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524页。
      {11}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07页。
      {12}[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13}[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9页。
      {14}[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15}[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5页。
      {16}[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9页。
      {17}《儒林公议》,中华书局,1985年,第6页。
      {18}[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4页。
      {19}[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720页。
      {20}[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5页。
      {21}[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720页。
      {22}[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23}[元]脱脱:《宋史·王尧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773页。
      {24}[元]脱脱:《宋史·种谔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45页。
      {25}[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574页。
      {26}[元]脱脱:《宋史·贾昌朝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13页。
      {27}郭琳,徐峰《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参考文献:
      [1]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85.
      [5][元]脱脱.辽史·西夏外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吴天墀.西夏史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7]儒林公议[M].中华书局,1985.
      [8][元]脱脱.宋史·种谔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郭琳,徐峰.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03).
      [10]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1]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李华瑞.宋夏关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白滨.西夏史论文集[C].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14]李范文,白滨.西夏通史[M].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丁文斌(1986.10-),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辽夏金史。) r>  ⑧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5页。
      ⑨[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14029页。
      ⑩[元]脱脱:《辽史·西夏外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524页。
      {11}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07页。
      {12}[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13}[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9页。
      {14}[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15}[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5页。
      {16}[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9页。
      {17}《儒林公议》,中华书局,1985年,第6页。
      {18}[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4页。
      {19}[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720页。
      {20}[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5页。
      {21}[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720页。
      {22}[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23}[元]脱脱:《宋史·王尧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773页。
      {24}[元]脱脱:《宋史·种谔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45页。
      {25}[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574页。
      {26}[元]脱脱:《宋史·贾昌朝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13页。
      {27}郭琳,徐峰《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参考文献:
      [1]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85.
      [5][元]脱脱.辽史·西夏外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吴天墀.西夏史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7]儒林公议[M].中华书局,1985.
      [8][元]脱脱.宋史·种谔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郭琳,徐峰.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03).
      [10]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1]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李华瑞.宋夏关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白滨.西夏史论文集[C].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14]李范文,白滨.西夏通史[M].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丁文斌(1986.10-),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辽夏金史。) 存入我的阅览室   注释:
      ①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0页。
      ②[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5页。
      ③[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5页。
      ④[元]脱脱,《宋史·钱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51页。
      ⑤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9页。
      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4,庆历元年十一月,中华书局,1985年,第3203页。
      ⑦[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7,熙宁三年十一月,中华书局,1985年,第5285页。
      ⑧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5页。
      ⑨[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14029页。
      ⑩[元]脱脱:《辽史·西夏外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524页。
      {11}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07页。
      {12}[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13}[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9页。
      {14}[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15}[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5页。
      {16}[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9页。
      {17}《儒林公议》,中华书局,1985年,第6页。
      {18}[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4页。
      {19}[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720页。
      {20}[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5页。
      {21}[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720页。
      {22}[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23}[元]脱脱:《宋史·王尧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773页。
      {24}[元]脱脱:《宋史·种谔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45页。
      {25}[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574页。
      {26}[元]脱脱:《宋史·贾昌朝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13页。
      {27}郭琳,徐峰《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参考文献:
      [1]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85.
      [5][元]脱脱.辽史·西夏外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吴天墀.西夏史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7]儒林公议[M].中华书局,1985.
      [8][元]脱脱.宋史·种谔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郭琳,徐峰.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03).
      [10]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1]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李华瑞.宋夏关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白滨.西夏史论文集[C].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14]李范文,白滨.西夏通史[M].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丁文斌(1986.10-),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辽夏金史。)   注释:
      ①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0页。
      ②[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5页。
      ③[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5页。
      ④[元]脱脱,《宋史·钱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51页。
      ⑤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9页。
      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4,庆历元年十一月,中华书局,1985年,第3203页。
      ⑦[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7,熙宁三年十一月,中华书局,1985年,第5285页。
      ⑧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5页。
      ⑨[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14029页。
      ⑩[元]脱脱:《辽史·西夏外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524页。
      {11}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07页。
      {12}[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13}[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9页。
      {14}[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15}[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5页。
      {16}[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9页。
      {17}《儒林公议》,中华书局,1985年,第6页。
      {18}[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4页。
      {19}[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720页。
      {20}[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95页。
      {21}[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720页。
      {22}[元]脱脱:《宋史·夏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028页。
      {23}[元]脱脱:《宋史·王尧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773页。
      {24}[元]脱脱:《宋史·种谔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45页。
      {25}[元]脱脱:《宋史·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574页。
      {26}[元]脱脱:《宋史·贾昌朝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9613页。
      {27}郭琳,徐峰《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参考文献:
      [1]李蔚:.中国历史:西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党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85.
      [5][元]脱脱.辽史·西夏外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吴天墀.西夏史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7]儒林公议[M].中华书局,1985.
      [8][元]脱脱.宋史·种谔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郭琳,徐峰.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03).
      [10]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1]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李华瑞.宋夏关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白滨.西夏史论文集[C].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14]李范文,白滨.西夏通史[M].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丁文斌(1986.10-),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辽夏金史。) 存入我的阅览室

    推荐访问:西夏 战斗力 初期 军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