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两面性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两面性与现代化定位

    时间:2019-04-25 03:17: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民众对各个时期上层建筑所做出的不同判定,在不断地学习、适应与创造过程中而形成的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它是对我国古代客观政治现实的反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包含各种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政治制度、政治认识、政治作风等等,这些要素基本被历代中国人民所接受认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在理论上思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两面性与现代化定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两面性;现代化定位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04-02
      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贯穿于自秦至清的九大王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所展现出的影响力作为时代精华的体现,其中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源远流长,绵延千年从未中断过。在黑格尔的《哲学史演讲录》里,就把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古希腊哲学并列为早期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有莫大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存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歧义,也有天道与人道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些传统的思维方法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两面性。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两面性
      1.中庸思想
      从根源看,所谓“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由孔子提倡、孔子的弟子子思阐发的关于提高人的基本道德水平、精神修养境界,以达到顺乎自然、天人合一境界的一系列理论。它要求人们在现有的各种外在条件作用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无不及的表达与价值实现。这就是《中庸》里“致中和”、“合内外之道”的思想理念。而且,这样一种适中的做人处事之道被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合于内心之“中”和外在之“道”的标准,并不是因为它处于两极的正中间。虽然通常情况下处于两极之间的选择相对来讲是比较客观、正确的,但是绝对不能说凡是处于两极中间的选择都是正确的选择,做人处事正确与否并不是由其中间性决定。
      若使中庸之道取其恰当的中间性质,那么对于我国现代政治文化会有积极促进的影响。对于公民个体自身,将受到有益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中庸思想中“执中知权”的思想对处理贫富差距过大这方面的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治国方略上,中庸思想提倡“德刑并用”会使社会更加公平正义。若是中庸之道取其损益的中间性质,那么对于我国现代政治文化会有消极的作用。在中庸的文化氛围中,人们易形成随大流的心态,不思进取使民族的活力下降;加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健全,中庸思想也可能对依法治国起阻碍作用,使人之思想甚嚣尘上;由于过于保守的原因,中庸思想蔓延演变为缺乏竞争意识,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法治观念
      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实际需要,不尚空谈。面对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是法家导致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建立;封建制度经法家之手,在2000多年前就确立了郡县制,后来历代王朝大体上承袭了秦代的制度,而秦制又是出自法家之手。后世许许多多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法家的变革精神。但是,法家为了统一全国上下的思想,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限制文化教育的某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
      法家思想和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有根本区别的,其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威权。君主集权制度在我国虽然已不复存在,但是,过分集权的现象仍有发生,这对公平、公正,人心所向有着巨大的影响。集权过度,仅仅强调法律价值的绝对性,忽视德治,这会极大地影响人心向背,不利于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而法家思想主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立法权要掌握在君主的手里,臣下只能服从,通过一系列的强制性的威权统和封建权力等级制度,形成了不同层级的权力核心,构建起了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这样崇尚法的制置,造成地方性的权利独裁,使法治转变为吏治,不仅没有我国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文关怀理念,更会加深民众对领导阶层的对立。
      3.权利本位倾向
      在我国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氛围中,民众对于官职的追求近乎狂热,不仅出于对社会地位的向往,更有对世代家族的考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有不少人投机逢迎。一方面,假借官宦权威谋取私利;另一方面,处心积虑利用职务之便攫取利益。这些行为不仅仅损害民众利用,更有损国家的发展。
      要使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得到合理运用,必须使民众改变对官本位的过分向往,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平衡各阶层社会地位,重点突出对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有益行业的社会地位,积极引导公民对权利的向往,努力形成尊重正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使民众有一个合理竞争的平台。并依靠法治观念来约束行政部门,特别是行政官员,灌输给官员权责一致的理念,论功行赏、论过刑罚,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权力主体在行使其权力时,必须依法履行相应的职务责任,用法律规范行政行为,从体制层面给予民众信任,获得支持,稳固执政基础。坚持并不断完善“德才兼备”为标准的选人用人机制,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这将使我国现代的政治文化、政治体制的运行状态有明显的改观。
      4.宗法制度
      宗法色彩浓厚和专制制度高度发达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倡导“天赋王权”,且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均为皇帝所私有,立法、司法、行政、军事等权力为皇帝独揽,皇帝随时享有对官员和民众生杀予夺的权力。在这种以人治和威权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下,法律处于皇权的从属地位,体现的是封建专制君主的意志,不反映社会的基本诉求。为了保障这种制度的贯彻执行,封建统治者构建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宗法思想,并建立起了庞大的宗法制度体系。传统的宗法思想使三纲五常等腐朽的伦理说教,束缚住了人们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强大的宗法制度增进了民族融合,在不断的战争与文化交融中,它促使边远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经千年的淬炼,宗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注重道德修养,重视人际温情,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但综合看宗法思想与制度,其弊远远大于利,它对现代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还很大很广,短期内还很难完全剔除。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自然有许多应该进行抛弃的糟粕部分。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毕竟是我国历代民众对政治活动学习总结得出的文化习惯,能够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不间断地延续几千年,必然也有它合理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吸收这些合理的成分,古为今用,对适用于我国建设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改造。
      1.儒学在中国民族交融中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在民族的相互接近、相互交融中,起决定作用的自然是生产方式、制度和文化,落后的向先进的靠拢、学习,但落后的也有自己的特长为先进者所吸取。以儒家思想无主导的传统政治文化,一直表现出大汉族主义的传统。“攘夷”是儒家的一贯思想,自先秦儒家乃至明清时期,“攘夷”的思想一直笼罩在古代高级知识分子的情怀中,其中多数是反对民族压迫的,例如,谭嗣同在《仁学》中说道:“辽、金、元、清,其土则秽壤也,其人则膻种也,其心则禽兽也……攫取中原子女玉帛。”但是,儒家思想的精髓部分,却是“大一统”思想,自从董仲舒提出后,我国古代封建大王朝在兼并统一战争中,不断涌现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
      我国现代政治文化是以例行千年的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在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形式下,尊重民族信仰、保护民族文化,鼓励并大力支持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大幅改善个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各民族地位平等,充分享有人权,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完全实现的。在奉行流行千年的大一统思想中,我国政府不断为统一台海地区而努力,“一国两制”政策的出台,“一国两区”策略的回应,这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与发展,而且无不显示出我国民族的感召力与融合力。
      2.对智慧结晶的扬弃——批判的继承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制度起于秦汉时期,其体制完善、思想丰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唐宋时期,经济富庶,外来番邦朝见,感叹中国之大;明清时期,有盛转衰,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凝固,陈旧保守不知进取,思想意识缺少灵活性。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才能确保我国社会形态平稳过渡,所以,合理用法与中庸之道相结合,摒弃功利主义思想,做到任人唯贤,把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贯穿始终,继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民主性、创新性内容,保留优秀的思维方式,针对传统的思想糟粕大胆地剔除,勇于扬弃,勇于创新,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的传承,有利于我国建设世界强国的夙愿。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相结合
      虽然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经过千年锻造,并联系国情加以改造,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政治文化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发展到了符合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政治文化的全新状态。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量的积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会产生作用。为此,我们应该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甄别,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实际重塑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之路,从而服务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之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挥超时代的精神力量。
      对待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要客观看待整个沿革的历史过程,分析整个进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出具有显示引导性的政策法规。要有足够的耐心,正确面对改造过程中的矛盾,把对立统一曲折发展作为文化改造的必经之路看待。历经一段时间后,必将会达到质量互变,实现我国现代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性飞跃。随着改着的深入,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必然进入“否定—肯定—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阶段,并形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符合中国实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文化。
      [责任编辑 王 莉]
      收稿日期:2012-05-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11D023);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科学指导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Ds2011—42)
      作者简介:张宏伟(1979-),男(满族),黑龙江海伦人,讲师,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推荐访问:两面性 中国传统 现代化 定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