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洞头岛:唱渔歌,讲故事,打“桥”牌|洞头五岛连桥

    时间:2019-04-04 03:1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2年初,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洞头县列入省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批复明确要把洞头建设成为浙江海岛综合开发利用先行区、海岛生态保护示范区、滨海旅游试验区和对台经贸合作区,打造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南翼的海岛新城。本文撷取的是洞头海洋文化建设中的几朵美丽的浪花。
      洞头地处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外东南方向,区域内有168个大小不一的岛屿,被世人称为“百岛之县”,清朝诗人王步霄曾惟妙惟肖地描绘其神韵:“苍江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云满碧山花满谷,此间小住亦神仙。”
      唱渔歌,构筑蓝色梦
      洞头岛是中国十四个海岛县(市)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地处海岛,岛上的居民世代以渔业为生,海洋捕捞是其主要的生产作业,是渔民渴望致富的蓝色梦想。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以及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捕捞风光不再,洞头由此也从以海洋捕捞为主,走向以海水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之路,渔民也从波涛汹涌的海上谋生转向了相对风平浪静的近海作业。
      洞头这个曾经的浙江海洋渔业捕捞渔场,经过多年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产业调整,洞头渔民的蓝色梦从海洋捕捞转向海水养殖。这里的养殖业不仅有了规模,而且还拥有了省级和国家级的金名片:浙江省紫菜之乡、中国羊栖菜之乡。从格式网箱养鱼到深水网箱养鱼;从海带、紫菜养殖,到羊栖菜、鼠尾藻养殖;从单纯的鱼类养殖,到鲍鱼、海藻养殖……洞头,一直围着渔业打转转,举着渔业作文章,那是一个“大唱渔歌”的时代。
      “什么出世滑溜溜,什么出世两条须,
      什么出世背盔甲,什么出世无眼珠;
      鳗鱼出世滑溜溜,红虾出世两条须,
      虾蛄出世背盔甲,海蜇出世无眼珠……”
      这是一首以闽南语演唱的洞头渔歌。它以丰富多彩的海洋鱼类故事传说为内容,表达了海岛人民喜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和地域风格。
      洞头是一个移民之地,其先民大多从邻近的温州及较远的福建迁徙而来,岛上居民主要讲温州吴语和闽南语两种方言。这里既保留瓯越文化的遗风,也延续闽南文化的流韵,两者和睦共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海岛文化。瓯闽人文薪火相传,在岛上,民间吹打、贝壳舞、贝雕……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其中就有海洋动物故事、七夕成人节等列入国家级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讲故事,扬帆向大海
      在碧水蓝天的百岛洞头,当你沉浸于沙滩、海浪、礁石的美景时,这里的导游会给你讲述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海洋动物故事,一下子把你带到浩瀚神奇的海洋世界里。海洋动物故事在洞头形成和传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茶余饭后,你总能听到一些。这些故事口耳相传,不断地被改编、被充实,形成了洞头特色的传统文化。而今,故事里生故事。在洞头人的智慧演绎下,那些古老的海洋动物故事,成了洞头海岛旅游的独特风景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我来到北岙九仙村,在村桥头依稀就能看见远方的船只,听到飘来的承载着渔民情感的渔歌。“我喜欢听这些故事,也喜欢讲。因为它们不仅好听,还能教育人、启示人。”当笔者见到72岁的许根才老人时,他手里正拿着修改的文稿,一说起海洋动物故事,神情中露出童真般的笑容。许根才十二三岁时跟着做手工艺的父亲几乎走遍了洞头的角角落落。每次他父亲做工,都吸引了当地很多好奇的村民。他们围在一起,一边看手工艺,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讲故事,特别是那些海岛特有的海洋动物故事。
      “我觉得这些故事不写下来太可惜了。”1985年之后,许根才一直致力于收集和整理海洋动物故事,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为了让故事更加真实和生动,他找老渔民讲故事,求证故事细节,这种鱼有没有牙齿,那种鱼有什么特点……在整理过程中,他一边自学,一边,逐字记录。至今,他已经整理海洋动物故事近70个。2008年,他将40多个海洋动物故事串连成一个故事集《百岛奇谭》,成为洞头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76岁的海霞村许楚义老人曾是渔老大,“出海捕鱼时,渔民喜欢喝酒,三杯酒下肚,‘话匣子’便打开了,‘三句不离本行’,这些故事为长期在渔船上生产、生活的船员们驱走寂寞。”许楚义说,“我们有时还会根据故事中海洋、鱼种的作息、体征、习性,玩猜谜语。”如“没脚会走,没嘴会吼,没头会打筋斗”。谜底是“波浪”。又如谜底为“虾”的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蓬松松。杀了没有血,煮熟红彤彤。”
      “我们都是海洋民俗文化中的一滴水!目前,能讲述此类故事的老人还有十多人。”《洞头海洋动物故事集》主编邱国鹰介绍,从1979年开始洞头县采集海洋民间故事,先后组织60余人次,深入洞头各个岛屿、渔村、岙头,采集到涉及海洋动物的传说、故事200多篇,有人变鱼虾的传说,有鱼虾入药的故事,有龙宫、人、鱼类之间的故事。而纯属特定含义的海洋动物故事有100多篇,整理成文的80余篇,是全国同类故事搜集整理数量最多的县之一。这些故事发表后,反响极大。收入这些故事的专集《东海鱼类故事》,荣获全国首届(1972-1982)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另有多篇作品获浙江省民间文学奖。
      告别了这些讲故事、写故事、编故事的老人,我欣喜地看到,如今还有一批新生的力量,正在为海洋动物故事挖掘出更有意义的新篇章。笔者来到洞头实验小学,随意走进几个班级一打听,发现会讲海洋动物故事的学生还不少。10岁的张彭珺给我们讲起了《青莎大王上钩》的故事,她说这个故事正是从她妈妈那里听来的,教会了她做人不要骄傲自满。四年级的周驰小朋友说:“我在一年级时,就开始读海洋动物故事了,家里有这本书,喜欢看,也很有趣。现在老师也给我们布置作业,去收集这些故事。”二年级的郭千婳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许多,对于讲述海洋生物故事,她有自己的见解:“每个故事中,都能学到一些道理,例如有的教人不能贪心,有的宣扬好人有好报等。”即便在儿童读物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仍有不少洞头孩子的家长,喜欢用讲述海洋动物故事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同时还鼓励孩子借助自己的想象力,不断丰富和演绎那些古老的故事。
      导游张颖告诉笔者,现在洞头有100多个导游,他们人人都会讲海洋动物故事,这些故事非常受游客们欢迎。

    推荐访问:洞头 渔歌 讲故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