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胸中有理 练中有法 上胸练法

    时间:2019-02-12 03:33: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课标赋予高三地理的复习以新的指导思想,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教师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地理意识;适时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
      
      一、脑中有理
      
      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学生以基本的几对地理意识为落脚点,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成因、规律。
      1. 体现地理事物、现象特性的基本地理意识――时间性和空间性。
      以时、空为依托,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进而去了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这是贯穿我们高三地理复习过程始终最基本的线索,如宇宙是时空的结合体,对宇宙的认识常沿时空隧道不断发展、扩大;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仅在时间分配上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而且空间上分布也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因此在安排农事活动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因此要因时制宜、不违农时;而工业生产在空间布局具有灵活性,在时间分配具有连续性,说明了社会经济因素对它的影响较大;城市交通运输在空间上点线面结合,具有综合性,在时间上强调人流、车流高峰的变化性。人口、聚落、商业网点的形成与分布等都可以抓住时、空两条线索,去延伸视角、去分析原因、去探索结果。
      2.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区位因素的基本地理意识――自然、人文因素。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有其必然因素,追究其形成原因无非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另一类是人文因素,包括原料、燃料、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等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国防安全、民族团结等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和科技因素等,所以地理教师在教给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成因时,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才能确保答案的全面性。
      3. 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特点的基本地理意识――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任何地理事物、现象的存在均有其优缺点,我们在分析该地理事物、现象的特点时,应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剖析其有利条件,以利于它的优势资源的发挥,又能挖掘它的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如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我们可以发挥其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煤化学工业、建火电站等;但开采过程中,地方的小煤窑事故频发,地表因煤炭的开采而有些地方出现塌陷、水污染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趋利避害,造福一方百姓。
      又如城市交通网布局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的出行,但城市交通面临两大问题:①是交通拥堵②是环境污染。针对前者,合理规划是根本;针对后者,技术、生物、工程措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寻找突破口。诸如此类的案例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有许多,我们应按这种思路去分析、解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4. 揭示地理事物、现象分布规律的基本地理意识――整体性与差异性。
      任何事物的分布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在揭示事物、现象的分布规律时应认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地理课的学习上表现为整体性与区域性的关系。只有弄清了两者的关系,才能透彻理解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如全球的气候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但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都不近相同,赤道附近的非洲大陆按理想的气候模式图东部应该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的影响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全球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都体现了整体与局部、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工业、农业、城市、环境、交通等也都有整体性与区域的差异。像环境问题已趋向全球化,但全球各个地区所出现的环境问题不完全相同。则说明在分析地理事物、现象分布规律时,应该从全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两方面考虑,才能处理好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二、 练习有法
      
      在平常的练习过程中,我们自己要有意识地强化以下几个方面,过好几关。
      1. 审题关。
      细读材料、图表信息及设问要求,特别是注意问题的限制性条件。如2003年江苏地理卷最后一题,分析江苏发展的条件,不少学生只答出了有利条件,短短几个字的不利条件未答而痛失4分。
      2. 筛选信息关。
      找准信息的着力点,是答题的依据。从图例、经纬度位置、景观图到数值特征,一一不能错过,为解题提供坚强后盾。
      3. 切入关。
      寻找试题与以往所学知识的结合点,这是解题的关键。如借鉴学习德国鲁尔区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腾飞献计献策,只要把德国鲁尔区的有关内容烂熟于胸,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4. 速度关。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限时限量,不仅注意练习的质量,更要重视速度。把小的练习当成高考对待,养成良好的习惯,到了高考就能驾轻就熟。
      5. 语言组织关。
      吃透题目的要求,根据分值的大小确定内容的多少,全方位多角度按要点分析阐述论证,做到条理清晰,尽量采用地理语言,保持试卷的整洁。
      新课标下的高三地理复习,从细节入手,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自主探索,全面提高地理能力,就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

    推荐访问:有法 胸中 有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