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 试论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2-11 03:22: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以体育教学为载体,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 途径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适应性的表现,也就是大学生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列为课程目标之一。
      体育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着相互间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缩影。因此,充分利用体育活动的社会特性,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当引起高校体育教师的重视。
      1.社会适应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意义
      后工业社会给人们带来的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激烈的人才竞争,极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以及现代文明对人体提出的挑战,这一切都对人们的生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生存能力。对大学生而言,要立足于社会,谋求生存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的重要条件,它对当代大学生投身于社会,谋求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学校体育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作用
      2.1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机会,并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集体的认同感,社会强化的刺激性,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逐步形成与他人交往的需求、艺术、技巧和习惯,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2培养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从事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性的活动和和游戏竞赛,往往需要个体与群体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与合作,以增强整个团队的力量,而经常参与这种团队活动,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宽容和谅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些优良素质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参与社会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
      2.3培养敢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体育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既有个人之间的竞争,又有团队之间的竞争;既是对自身能力的挑战,又是与对手之间的争夺,而且体育的竞争还受到规则的制约,讲究公平对等,需要良好的体育道德。取得胜利依仗的是自身的实力而不是狡诈的阴谋,在经常的体育竞争中,就会逐步形成敢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中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3.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的社会特性,可通过以下途径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1营造合谐学习的氛围,发展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不仅是健身的积极手段,而且是健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体育承载着人类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希冀,这是体育本质的反映,更是后工业社会体育发展的主导,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往与了解的机会,这一切使得体育运动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并能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其次要注意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摩、相互纠正,使其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2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是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和年龄较轻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常因个人的经验、知识、情绪、态度、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要么过高评价自己,要么过低评价自己,在自我认知方面出现问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自己充满自信,经常保持积极的心态,并远离骄傲和盲目乐观,不忘追求和进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定最近发展领域学习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将来应对社会挑战充满自信。
      3.3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学生一跨进大学校门就意味着个人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生从对他人的依赖到独立生活,这是他们人生发展的必然,也是健康、成熟的体现。独立生活能力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健康生活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健康生活知识的方法,使他们逐渐学会照顾自己,养成良好的行活习惯;在学习上应重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科学用脑,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与人交往上要注意交往的对象和方式,不能良莠不分,什么人都交,也不要孤芳自赏,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使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在社会实践生活的磨炼中不断得到提高,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3.4实施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挫折总是难免的,能正视挫折、战胜困境、迎难而进,这是一种成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表现。当一个人的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挫折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可以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引导人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追求得到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使人变得消沉,情绪低落。因此,正确应对挫折,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防止和克服消极情绪,正确地面对人生、社会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1)改变练习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2)人为设置障碍,使学生在一定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3)鼓励学生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4)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
      3.5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树立创新意识。意识是一种愿望或想法,是人采取某种行动的推动力量。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它表现为主动性强,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源泉。(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能带来新价值的思维,表现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独特、灵活、不喜欢盲从,是对创新思维进行构想、设计和指导创新行为的指南。(3)创新行为。创新思维只有变成具体的创新行为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行为,进行大胆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对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只提要求不教方法的做法,鼓励学生去尝试学习,使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董俊,刘雪冰.高校体育教学新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试论 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