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原因剖析] 圣经与英语语言文化

    时间:2019-02-10 03:20: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圣经》是基督教的灵魂,是英语世界的文化源头之一,也是英语习语的宝库,它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文学艺术和语言都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入手,对《圣经》在英语语言文化中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归纳与探讨。
      关键词: 《圣经》 语言 文化 原因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涉及神学、历史、伦理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无数读者受圣经的哺育成长为不同凡响的卓越人物。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John Bunyan(约翰・班扬)靠读《圣经》并受其思想的影响,写下了《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等几部不朽之作,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在他们的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圣经》上的典故或谚语。了解《圣经》中的故事,对我们学习英语语言是非常有帮助的。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曾这样评论过《圣经》:“世界可以它的步伐飞速前进,人类的科学可向最高的阶段发展,但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圣经》的地位。”《圣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着普遍而重大的影响。
      一、影响
      (一)生活用语
      《圣经》对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更是深刻而全面。[1]“breakfast”(早餐)便来自宗教习俗“解除禁食”(breaking the fast)。如“restaurant”(餐厅)这个词在全世界随处可见,它也源自《圣经》。restaurant一词中的rest出自《圣经・马太福音》:“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厨师布朗哲(Boulanger)1766年在巴黎开了一个店,专门向人们提供食物,他在店门前挂了一个大招牌,上面就写了这句话,从此“restaurant”(餐厅)一词便流行开来。又如为什么一个星期有七天而不是十天?这也缘于犹太基督教的传统。据说上帝在六日之内造了天地,然后在第七日休息,这就形成了现在一周七天的模式。还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词也源于《圣经》。人们分手时说的“Goodbye”(再会),其意思原本是“神与你同在”(God be with you);与“俄底浦斯情结”同样著名的“弥赛亚情结”(Missianic Complex)是从弥赛亚来的。在希伯来文里,弥赛亚意为“受难者”,而弥赛亚的希腊文是“基督”,“弥塞亚情结”就是一种受难情结,即甘为人类受难的情结。“holiday”(假日)的意思是“圣日”(holy-day)。
      (二)英语习语
      《圣经》是人类文明的一份珍贵遗产,对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圣经》中的故事,产生了很多重要成语和谚语,已经成为了英语语言的一部分,尤其是与《圣经》中人物有关的英语习语。比如:[2]Noah’s ark(诺亚方舟)出自《旧约・创世纪》(Genesis):人们罪孽深重,上帝十分震怒,于是决定发大洪水惩罚世人,只有义人、完人诺亚(诺亚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十世子孙)在上帝面前蒙恩,按照上帝的吩咐造了方舟,保全了家人和每种动物的雌雄各一只,诺亚为了避洪水,在地上造的方型大船叫诺亚方舟(Noah’s ark),从此来喻指避难所或大难中仅有的安全地带。150天后,诺亚把鸽子放了出去,鸽子叼回一片翠绿的橄榄叶,由此诺亚知道洪水退了。于是诺亚全家及其各种生物才出来繁衍生息。由此人们把鸽子(dove)和橄榄叶(olive leaf)视为和平与安宁的象征。
      (三)成语
      《圣经》中的很多人名、动物、地名和言行等都作为家喻户晓的成语保留下来了。如:
      Adam and Eve 祖先,人类始祖
      Moses 领导者,领袖
      the patience of Job 极大的耐心
      The leopard won’t change its spots. 本性难改。
      wolves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区别好坏,分清良莠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白费好意
      the tower of Babel. 通天塔
      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四)《圣经》在文学中的应用
      西方的文学家们大量地学习并承继了《圣经》的语言风格,有的在作品中直接引用了《圣经》的语言,有的说到的浪漫主义文学,则是继承了《圣经》自然质朴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也有作家深受《圣经》教义的影响,在创作中阐释了许多《圣经》的主旨,等等。如20世纪作家托尔金,就在其著作《哈伯特人》及《上帝和钟声》里阐发了一系列关于《圣经》世界观的故事。[3]陀斯妥耶夫斯基几乎在其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中始终宣扬“人类心灵的两重性”,赞美驯顺、受苦和博爱的宗教精神。其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开篇就直接引述了《圣经・约翰福音》的话:“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小说中,阿辽沙和大长老等人的话中更是充斥了大量的《圣经》引语。即使是无神论者阿辽沙的二哥伊凡也不得不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言谈中不时可见《圣经》语言、思想的影子。
      二、原因
      综上所述,《圣经》对英语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文学或宗教作品所不及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大多数《圣经》语言的表达具有明确的赞扬或批判的态度,运用这些语言可以鲜活地表达观点和倾向于内心渴望幸福,期待完美的结局,人们乐于引用《圣经》词语来表达美好的愿望。这在父母为孩子取名时体现得尤为突出。Moses是最受欢迎的男孩名之一,因为在《圣经》中,Moses是拯救犹太民族的英雄。他获上帝指引,回到埃及,引导整个犹太民族穿越Sinai沙漠,迁徙他国,最终摆脱奴役生活,获得自由。于是取Moses寄托了父母的莫大希望:愿孩子如英雄般坚定勇敢,成就伟大事业;反之,引用反面人物很自然地显示了人们厌恶虚伪、憎恨邪恶的真实情感。
      (二)《圣经》中对某些行为与道德的评判,与人们的日常的行为标准与道德规范具有一致性,从而得到了广泛认同《圣经》提倡友爱、奉献、宽容等高尚的品质,而对于诸多优秀品格的重视与推崇也恰恰推进了人们对相关语言的接受。
      (三)大量《圣经》语言蕴含比喻义,活泼生动,易于理解,便于记忆。这些语言通常通过普通、平实的人物或事实体现深刻含义,简洁而又形象,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总的说来,此类语言以有关动物和身体部位居多。如眼睛被视为人体最重要的部位,而明眸则更为传神与迷人,所以人们乐于借用《圣经》短语fight of one’s eyes来比喻自己心仪的物品或深爱的人。不可否认,蕴含比喻义的词语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运用也颇为有效地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冗长与沉重感,因而得到人们的喜爱。
      (四)《圣经》典故对于文学作品意义非凡。作为文学创作的惯常表现手法,引用《圣经》典故可以深化主题,突出人物形象。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蕴含着极高的文化和文学价值,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作家无一不从中引经据典、选取素材、改写情节、引用人物、汲取灵感。
      
      参考文献:
      [1]廖光蓉.源于《圣经》的词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2]李先诗.英语典故精选[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1980.
      [3]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英语 圣经 剖析 原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