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披文入情,净化学生心灵】 净化心灵的句子

    时间:2019-02-03 03:19: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的知识教育人类是不够的。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善的鲜明的辨别力。”那么,该用什么来教育人类呢?教育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给了我们回答:“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土壤。善良情感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如果青少年时期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我们也听过见过太多的事例,几年前的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最近报道的四个孩子面对第五个同伴的落水,竟无人呼救,并且事后还能想起来掩埋尸体,清扫现场;《今日说法》报道的四个小学的学生因为一个打火机,竟失手把一个初一的学生打死了。孩子们善良的情感哪里去了?我们的教育又哪里去了?
      对这些事件我们不应仅仅只是痛心疾首一时,而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被教育所轻视的东西。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我们必须让每个受教育者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且用他们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该有的高度。
      在这一过程中,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淡雅或清丽或崇高的美感。因此,在这些作品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教育。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地,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呢?本文从三个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谈谈怎样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问题。
      一、沿袭传统,升华主题
      在各级语文教材中,都有一些主题相对较为明显,也是经过较长时间考验的作品。对于这一类作品,只要沿袭传统的主题,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感悟之中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即可。
      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从对文章的分析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种深挚的爱。当然,仅仅从文章也许还无法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叙述自己相似的经历。譬如当他们离开家的时候,父亲是怎样送别他们的。因为这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都乐意说或者听。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叙述:“我的父亲默默地帮我提着箱子,那灰白的头发在汗水中晶莹发亮。把我安顿好后,不停地唠叨着要注意保暖,不要省钱,要吃好等最平常的话。当汽车已经开出很远,父亲还在原地不停地挥手,虽然他已经看不见我了。”这位同学的叙述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而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也就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文章中所表现的父亲对孩子的爱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拓展阅读,强化思想
      对一些文章,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一点,加以拓展,使它更加鲜明化,也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到情感的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时,我利用选文的最后一句话而展开,进行了一个类似于专题性质的阅读,使学生沉浸在情感之中:“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提到我读过的一句话:“只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没有变,是永恒。上帝也许太遥远了,慈祥的母亲是上帝派来的最美丽的天使,因为她永远对我们怀有仁慈之心。”而且准备了多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如《母爱的天空泪雨滂沱》《疯娘啊,我的疯娘》等,让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阅读,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阅读还能还原出文章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能将学生带到那个氛围之中,去审视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母爱,学生的审美快感随着情感的激发而产生,学生的审美体验也随着对母爱的敬仰之情而升腾。
      通过这样的专题阅读,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积累了更多的素材,而且真正从情感上了解了母亲,感受到了在他们身边的、曾被他们忽视的浓浓的母爱,使他们的品格得到了净化。
      三、另辟蹊径,倡导创新
      有的文章,旧有的观点已经不具备较好的说服力,或已经和我们的时代相背离。对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尽量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对它们重新思考,确立新的角度,重新阐释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譬如在上《项链》这一课时,我觉得再按照过去的说法来上这一课,就显得很不适应现实的情况,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从而提炼出新的主题,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比老方法更容易获得学生的理解,锻炼创新能力,从而激发更大的兴趣。我利用俗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强调只有把人放到特定的环境之下,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才会全部显现出来。就像一个人,平时总是高喊着爱国,可是当国家真的需要他付出时,他却退缩了,你说这个人是真的爱国吗?董存瑞用他的生命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读这篇小说,他们知道命运给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女主人公面对这样的困境,又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最后得出当玛蒂尔德做出这样的选择时,需要多么大的勇气,需要多么美好的心灵,从而对文章的主题有了一个新的解释:从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现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难能可贵的品格,每个人的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体现出人性的美。小说就是把玛蒂尔德放到这样一个困境中,让玛蒂尔德在困境中挣扎,在挣扎中体现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而这些品质在当时,甚至在现在也是许多人所缺少的。他们就如《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显得更加可亲可敬可爱。作者正是想通过这样的人物来给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树立榜样,歌颂人的人性美。
      这样分析,学习这篇小说的现实的意义也就非常明显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了小说人物身上的各种优秀的品质,从而也有了为人的榜样,对升华学生的情感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总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加强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心灵得到启迪,情操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1]刁新艳.勇于向命运抗争的玛蒂尔德.《名作欣赏》,2002.6.
      [2]徐胜斌.《项链》的人性美.《名作欣赏》,2002.6.

    推荐访问:净化 心灵 学生 披文入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