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语文学习的积累法浅探

    时间:2019-01-26 03:25: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积累法在我国古而有之。荀子认为:“积斫削而为工匠,积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仪而为君子”;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墨子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越广博深厚,所成就的学问也就越大。今天,积累更是学习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建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现我就谈谈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所做的积累工作环节。
      【关键词】语文学习 积累 词汇 语句 感悟
      
      1.积累词汇。这是一项夯实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基础工程,犹如修好高楼大厦的基脚。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要求的:学生初中一进校就必须备齐字典、词典等工具书,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就去向这位不说话的好老师请教,并能做到随时随地请教。在查看工具书的时候,要像串铜钱一样,成串的理解、记忆,如查“心有余悸”一词,就把所有带“心”的词语都看看、记记。在班上,我要求每天由一名学生利用黑板一角书写一个成语,并在课前引领全班同学来朗读、记忆、造句、说话,一并检查学生平时的练字情况。每期坚持举行一次文字基本功检测比赛,对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这也让后进生找到了自己语文学习的薄弱之处,鼓励他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只有学生积累的词汇丰富了,说话、写文之“炊”才不愁无“米”。
      2.积累语句。文字并不等于语言,要想学生“下笔如有神”,还得让学生通过读书领悟和课堂深化上所学的为文之道,向他人、向生活学习语言,博采诸家,“取益于众”,借鉴别人文章中精彩的语句,丰富自我的语言内存。所以我坚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每周用专门的阅读课来做,初一、二时可摘抄佳词妙句,初三时可多写读后感,字数都在五百字左右。同学间的作业要相互传阅、欣赏、借鉴、评价。从效果来看,刚开始时学生会觉得是一种任务,到初三时,他们会把这项工作变成一种自觉,看到好的文段就不禁手痒、心痒了。可以说,这项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文化、人格、心理、语言等都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让学生培养起了一种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3.积累感悟。积累不仅是知识才能的量的增加过程,还应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到质变的过程,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所以真正意义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要让学生通过感悟来沉淀语文学习的内蕴,从而又完善自己的生命。当然这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便在教学的时候注重了学生对课本的超文本演练,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有时也和学生一起讨论。
      如学了《风筝》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类似的经历;探索方仲永“泯然众人”的社会原因;探讨如何对待中学生上网的问题等。为此,我布置了“每周一记”、“每天一思”的笔头工作。通过引导学生对书本的逆向性、引申性思考,指导学生用这种思考去抓取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把所见所感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的“每天一思”,教师评价时注意的关键不是字数,而是学生在思考,有感悟。长期坚持,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难题了。这里摘引我初一学生的几则作业:“今天邻居李东向奶奶要两元钱买自动笔,可他出门就去买东西吃了。思──在众多的坏习惯中,撒谎、不诚实是最恶劣、最危险的。”“今天做一道数学题,做了两遍也没有做出来,翻了一下书后的答案,恍然大悟了。思――如果一个人掘井,就应该掘到井出水,以水灌井,有何意义?”
      学了《春》,老师让我们想象自己变成春天里的一种生物。“我想做一只青蛙――我就可以不冬眠了,到水里快活地游,到田野里去捉害虫了……”“我的书掉在地上被同桌踩脏了,他向我道了歉。思――我应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但决不原谅自己犯的错误。”这就是优质积累的表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通过这样的积累,我们一定能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充满灵性、富有创造、有发展潜能的人,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承也后继有人了!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教会学生体验──《春》教学浅探何谓体验?体验不同于一般的经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首先要能理解作品中作者的体验。
      现我就以《春》一文的教学,来谈自己如何开发“体验”资源,注重了学生的独特理解的。《春》是这样来写春雨的:“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春天里,雨是常见的,它绵绵无绝期,给人的出行带来很多的不便,且总让人的心情阴郁、烦恼。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作者也有,但他对此再度体验后,有了独特的感受,发现了雨的诗意世界,烦恼变成了清新和愉悦:雨是天空中微风斜织的网,网住了世间万物,让人们的房屋都腾着一层薄烟,它的细密柔亮,也是不同于任何季节的。
      在《春》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思想深处对春的诗意的感受,让他们的经验能变成体验。除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春天的图景外,我也设置了这样的谈话题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如果你可以选择做春天里的一个事物,你愿意做什么?为什么?”这样让学生有忘我体验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熟悉的春天的反刍式体验。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我愿意作一只蜜蜂,可以在百花丛中去采集甜甜的花蜜。”“我要作回一个五六岁的娃娃,这样就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在草地上去打滚玩耍了。”“我要作春风,我轻轻一吹,花就开了,树也绿了,还可以去周游世界。”“我要作天上的风筝……”“我要作地下的老鼠……”“我要作河里的青蛙……”这是学生眼中属于自己的春天,整个课堂亦如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把这样的想象和体验与课文中作者对景物的体验、描写做比较,学生自然就能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情感、景物的特征和写法的妙处了。
      任何一部作品都少不了作者的体验,理解文学作品也离不开学生的体验,要写好一篇文章更不能缺少体验。学生如何体验,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之后能形成他们的一种自觉,于是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就有更多的涵蕴和沉淀了。

    推荐访问:语文学习 积累 法浅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