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贫困家庭学生帮扶记录【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时间:2019-01-15 03:3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教育是民生之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使他们能够通过教育改善生活、改变命运,成为教育的历史使命。目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是,面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必须尽快完善资助制度和体系,通过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担负起教育是民生之基所赋予的重大责任。�
      关键词:贫困家庭;资助帮扶;现实问题��
      
      一、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现实问题�
      
      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是关系民生、加强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构建以政府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体系方面一直在不断努力。从制度和体系方面看,“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补助生活费)政策惠及城乡广大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的学生。2006年,国家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 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 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 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7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从教育资助范围和规模来看,除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费用的减免,“寒窗基金”“金秋助学”“慈善助学”、国家助学贷款等形式的资助也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学生如愿进入高校学习。�
      应该说,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绩。但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帮扶政策和制度基本完善,但是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出台时间跨度较大,分散在不同时期的政府规章和文件中,缺乏整合性、系统性,容易造成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冲突。而且国家资助范围不断扩大,政府投入主体责任越来越大,亟须通过政策和制度整合,强化公共财政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职能。�
      2.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工作不仅教育部门在做,民政、慈善、妇联等政府部门也在大力推进。而且各政府部门所管辖的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也参与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活动。各种途径的资助资源比较分散,一旦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则会导致资助资源的重复使用,影响资助效果,甚至使社会产生政府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力度不强的错觉。�
      3.目前,教育部门确定资助对象,主要是就学学生持有低保证件,并且向学校反映给予减免有关费用。对于因为学生或家庭主要成员突然致病、致残等特殊原因导致的突发性、临时性经济困难,学校和教师往往通过师生捐款、社会呼吁等形式资助学生,但是往往是杯水车薪。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反映情况,为这些学生向具体的民政部门提出救助意见的意识缺乏,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在为有关贫困家庭争取社会救助的作用发挥不够。�
      4.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尤其是长期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确实体现了一个教师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教师作为公职人员,还没有使资助自己身边的贫困家庭学生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5.资助、帮扶贫困家庭的学生,让其能够感恩社会,进而成人、成才,回报社会,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工作。从这一活动的客观效果看,有为贫困生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推动学生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强化学生依赖和弱势地位,尤其是强化其精神弱势的潜在不利因素。我们对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还不深刻,视野尚不够开阔,宣传的热点大都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进取模式。�
      6.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需要教师和广大社会工作者一起携手,需要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义务的社会工作者,至少要面向贫困家庭学生的父母开展工作,发挥为社区服务的功能。而目前,教师普遍社会工作能力不高,社会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容易背负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某部分群体利益而误了更多孩子”的社会指责,从而影响教师帮扶的深入开展。�
      
      二、进一步做好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思路及其对策�
      
      1.充分认识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时代意义,提高此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进一步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困难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确实成为影响我国继续稳定、持续、和谐、科学发展的“短板”,并有可能影响发展的大局。�
      在工业化社会,以及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社会,教育与就业紧密相关。受教育层次较低往往是贫困的首要因素,而困难家庭的子女又容易丧失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样容易形成家庭贫困的恶性循环,难以摆脱贫困――丧失受教育――再贫困――再丧失受教育的怪圈。�
      因此,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的客观要求,履行政府公共财政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高度,充分认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2.构建完善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尽快制发综合性的相关政府规章�
      从宏观上说,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统筹安排、协调运作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协助、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个人的关心支持,更需要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责任、义务和具体的运作程序。目前这一机制尚未完善。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建立政府为主体的资助制度是关键,应当着眼于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设计。《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出台,表明了党和政府之致力建立“不重不漏全覆盖”的资助体系的决心。�
      
      3.设立临时困难救助专项资金,常年救助和临时困难救助不同类型区别对待�
      界定贫困不能是抽象的,而要受具体历史条件的影响。而且,贫困是动态的,疾病、灾荒及各种家庭变故,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一个原本健全、幸福的家庭变得困顿不堪。此外,婚姻破裂、丧失劳动力等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会让相对富裕群体滑进贫困者的行列。针对贫困结构多元化,致贫突发因素增多的现实情况,建议设立政府临时困难救助专项资金,区分于常年救助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对临时困难资助区别对待。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贫困家庭学生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适时上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帮扶,为贫困家庭雪中送炭。�
      4.建立学校贫困学生调查记录备案制度,形成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长效机制�
      “暖人先暖心”。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帮扶,教育资助帮扶,最重要的是精神抚慰,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精神。同时还要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升上有所体现。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工作,应当成为学校日常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和教学、德育、教师教育等结合并在这些工作中渗透帮困,既确定帮扶重点对象,也要照顾帮扶对象全体,将帮扶工作抓实、抓牢。要尽快建立学校贫困学生调查记录备案制度,确保在校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贫困学生调查记录备案应当成为班主任工作、学校教导(教务)机构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应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姓名、性别、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家庭经济背景、家庭致贫原因、社会帮扶现状、其他救助渠道等,做到了如指掌。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尽快把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情况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校长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5.关注贫困学生家长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特殊家庭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让受资助的学生能学会感恩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回报于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其父母的影响。贫困家庭学生的父母职业技能大都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已失去体能、劳动力、年龄的优势,没有职业安全感;有的对生活前途悲观,远离社会主流生活,疏离、封闭,社会联系受限,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偏离甚至逆转;有的对社会、政府和自身有很高的期望但又多处于受压抑状态,缺乏畅通的表达和泄释渠道等等。这些状况进一步造成了弱势群体心理上的挫折感,极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发生强烈的内向自虐和外向攻击,进一步导致外向的反社会性,隐藏着对社会较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学校和教师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把关注的触角由学生自然延伸到家长,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的同时,矫正其家长的心理偏向或障碍,才能达到资助、帮扶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3]贺艳秋.论弱势群体及其社会管理.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3).�
      [4]钱再见.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江海学刊,2002,(3).

    推荐访问:帮扶 资助 对策 贫困家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