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高校招生网站存在的现实意义 票据法存在的现实意义

    时间:2019-01-14 03:2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通知》(教学[2005]4号),强调了实施阳光工程的有关要求,主张建立和完善以“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明确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时间和要求,在报名、考试、录取三个主要工作阶段,全面、准确、及时发布相关招生信息。由于招生录取信息查询、沟通不畅通,曾经发生过假录取通知书以传销模式发放,导致亿元特大招生诈骗案的事情。在新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招生体制改革,高校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竞争意识,主动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根据自身情况不断研究和探索招生宣传规律,加强组织、精心落实,提高招生宣传的质量,增强有效性,才能保证充足的生源和高质量的生源,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的更快发展。
      据笔者2007年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获取招生信息的渠道方面,有45.69%的新生是通过互联网络媒体获得的,36.15%的新生是通过省级考试院部门出版的《招生考试报》获取的,有18.16%是通过高校自身印制的《报考指南》和《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通过认真仔细分析了解到:第一,招生信息网是考生获得高校招生信息的主要渠道;第二,省级考试院的媒体在宣传招生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考生对高校自己印制的宣传材料关注比例相对不高。
      
      一、高校本科生招生网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一项调查显示: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其中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人,在所有网民中的比例接近2/3。报告显示,我国网站总数达到了788,400个,其中今年上半年增长了9万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则达到214175M,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159.2%。此次报告首次加入了青少年上网的数据分析,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学校和考生家长的信息交流带来巨大的便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招生网站必将得到蓬勃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会全方位服务于社会。
      从笔者2008年做的一项有关招生宣传媒介的调查结果可以得知,各种媒体在招生宣传的各阶段所发挥的效能是不同的。考生平时学习非常紧张,无暇去顾及了解高校,大多数考生都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才去关注、了解高校的。此时印有当年度招生计划的《招生考试报》(各省考试院发行的刊物)印刷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36.15%的考生是在《招生考试报》上知道并关注高校的。学校网站以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详实、形式活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成了考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一所高校的首选,占77.56%。
      建立高校本科生招生网,一是学校发展的需要。高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采取各种方式宣传自己,让社会、考生、家长了解学校、信任学校,从而选择报考学校;二是体现招生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需要。招生宣传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招生管理,使录取行为得到监督,增加招生工作透明度,更好地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三是满足考生及家长的需要。考生只有在填报志愿前充分了解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才能够按照自己的条件正确、合理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招生政策;学校概况;专业介绍;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奖贷学金;校园文化。
      从1977年我国恢复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以来,各级招生考试系统为我国各类高校招收了数以千万计的学生。高校招生无论从考生人数、招生规模、考试内容、招生类型,还是从录取方式和手段来说,都呈现出跨越式大发展。
      高校招生事关千百万考生和家庭的利益,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确保公平公正也是整个招生工作的第一要务。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的招生管理,更好地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防止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录取的公平公正,2005年教育部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办法的基础上,在高校招生中实施了“阳光工程”。通过几年的实践,“阳光工程”已经成为高校招生的一项基本制度,也已经成为教育战线招生工作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在2005年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基础上,教育部就2006年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推出力度更大的举措,对违法违规招生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更加严厉的打击,其重点治理的领域是体制外和计划外招生。
      一是对违规招生一律不予学历证书电子注册。2005年对约35000名不符合录取要求和注册要求的学生未予电子注册。
      二是实行全部招生计划网上实时监测和管理。
      三是严格规范特殊类型招生。高职的艺术类专业均须安排招生来源计划,并使用省级专业统考成绩。招生学校要对保送生进行必要的文化考试,防止弄虚作假、资格不实。
      四是公安机关组织精干力量对非法中介的诈骗案件快侦、快破,依法严厉查处。
      
      二、高校本科生招生网站是“阳光工程”的助推器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招生黑幕――2003年8月,媒体报道了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招生黑幕:两名基本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却以美术专业课高考“状元”和“榜眼”的身份被录取;在海南大学教务处组织的2002级学生专业课抽查中,居然一半学生不及格,甚至出现2分(百分制)的离谱成绩。随后的调查显示,这并不是学生高考作弊的问题,该院美术系一位学生坦言:“招生老师收了我的钱”。
      北航招生丑闻――2004年8月,一名广西考生在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档后,遭该校招生工作人员索要10万元钱。此事经媒体披露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兰州理工大学招生事件――一名内蒙古考生在2004年高考中取得547分的好成绩,比当地本科线高出了50多分。她报考的一般本科院校中,第一志愿是兰州理工大学。该校招录人员称,她的成绩比学校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低3分,可以考虑通过“机动名额”录取她,但必须要交3万块钱。
      西安音乐学院“赞助费”案――2004年7月,一名浙江考生在考取西安音乐学院后,被招生办要求将3万元“教育基金”汇到学校账户,否则将不予录取。有关部门查出,近几年西安音乐学院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收取各种“赞助费”和“捐款”金额巨大。
      2005年8月,有中介机构和个人冒充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和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3万元到6万元不等的价格,先后售出假录取通知书2000多份。后查实的受骗学生共有1750多人,涉及全国17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1亿元。传统招生方式和政策的信息不透明,使得招生黑中介有了生存的土壤。
      高校从招录人员的确定、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到选人提档,整个招生过程神秘莫测。招生信息的不公开,为高校招生的“暗箱操作”留足了空间,使得一些高校蒙蔽社会以及学生、家长,使大行腐败得以隐身有术。应该让招生活动全程透明,以保证对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高校的招生与录取是高校与考生双向选择的结果,因此在高校和考生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比考生更了解自身的实力信息,如学校对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师资状况、学术地位、教学设施、各专业的就业前景等等非常清楚,处于信息优势,而考生对这些信息并不了解,处于信息劣势。二是考生对自身的信息如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情况较为了解,而高校对学生的情况并不了解。三是高校和考生对于某些政策信息的把握,如对招生录取政策、专业限报条件的理解存在着不对称性。
      大力推进招生信息公开的制度化。我们要求所有的招生政策要向公众公开,比如“公布”所有的有资格招生的学校,比如要求所有享受加分政策考生的名单要向社会公示等,而且实行分级负责制。比如对具备“保送生资格、艺术特长生资格、高水平运动员资格、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的名单,在我们的网上全部实行公示,一共有3万多考生。教育部实行公示之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任何举报。同时我们也要求地方招办、大学、中学也要分级公示相关考生的名单来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高校应注重加强招生信息网的建设,准确、真实、全面、及时地发布招生信息。抓住特色,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功能,在招生填报志愿期间,通过网络手段实施高效快捷的“一对一”宣传,实现学校与考生的良好对接,满足每个考生需求的差异。
      
      三、高校本科生招生网站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工具
      
      在高校招生中考生不能有效、及时、全面地了解院校的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造成了招生系统中的逆向选择现象。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到高校招生系统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理论对高校招生系统中的问题和解决方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在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中“高校”和“学生”是招生系统中的两个主体,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一方比另一方占有更多的相关信息;双方对各自在信息占有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由此造成结果完成前后发生逆向选择(高分考生降到下一批次录取和违规招生行为),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引起招生失败(高分考生落榜、学校招不足学生以及录取后不报到)。
      公众的期望越来越高。随着考生和家长社会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不断走向公开透明。现在高等教育发展节奏放慢,招生计划比较紧张,人民群众对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期望更高,对招生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招的要求更高,对少数高校出现的乱招生、乱收费现象反响更加强烈。
      高校招生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高校招生公平问题,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高校招生公平的程度,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招生制度,变革招生录取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招生工作的透明度。从全国一张考卷到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自主命题,从手工录取方式变革到现如今基本完善的网上录取方式,以及实施高校招生工作“阳光工程”提高招生工作的监督力度等等,维护了考生的合法权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网上录取的实施,尽显高校招生改革之成效,促进了高校招生录取更加公正、公平、公开,大大提高了录取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在创造公平录取的和谐空间中更是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高校选拔高素质、合格生源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要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招生工作,确保生源质量,招生部门不仅要对工作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更应该从技术手段上狠下功夫,积极主动地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招生工作中,丰富招生工作职能的内涵,构建新型的招生管理模式。
      网络具有随时访问、双向交互、超级链接、多媒体展示等优点,是招生宣传的理想工具。学校建立一个招生网站,把相关的招生信息放在网站上,就给考生提供了24小时随时查询的方便。而且考生可以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需要进一步关心的问题向学校提问,学校根据考生提问进行统一回复或者个别回复,适当的时候学校还可以与考生进行在线交流,或召开网络发布会。在网页上面介绍招生专业、收费标准等信息的同时可以利用超级链接功能对学校的概况、优势、特色专业、学习和生活条件等内容进行介绍,给学生提供全面了解学校的窗口。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展示相关内容,做到形象、直观,让考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同时还能让考生对自己向往的大学生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对考生的吸引力。
      总之,通过合理的招生网站平台,将招生信息及时给予发布,实现招生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化解原来信息不透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打破私有信息和信息垄断,增加高校招生和录取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打破考生及家长与高校的“信息不对称”,并进一步增强招生工作者自我约束和接受监督的意识,提高招生工作的效率,有力地打击近几年社会上出现的“暗箱操作”和“黑中介”等招生诈骗的不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建发.高校招生宣传的心理策略与传播技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2]李艺.现代教育技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3]李艺.网络时代的学习需求[J].中国电化教育,2001(9).
      [4]蒋胜华,于艳华.关于高校招生宣传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5]聂波,苟国旗,冯晓桦.高校招生宣传策略探微[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6).
      [6]信汝东.对高校招生宣传的几点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3(1).
      [7]于薇.高校招生宣传[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4).
      
      给教师的建议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常常是适得其反:每向前一年,学生就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作为教师,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如果教师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那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教师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推荐访问:高校招生 现实意义 网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