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孰重孰轻】孰重孰轻的前一句

    时间:2019-01-06 03:3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验区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许多教师在课堂中有机地融进新课程中所提及的“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等精神,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崭新气息。而一些教师因为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深,对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误区,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
      一、重“包装”,轻感悟
      从当前各种形式的“评优课”、“公开课”、“优质课”来看,语文教学往往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在课堂上长时间运用多媒体教学,好像教学手段越现代化,越会翻新搞热闹,课就上得越好。事实上,长期这样教学,教师板书少了,引导并指导观察看图理解文字的过程没有了,把一切语言文字的描述都形象化、具体化,对于学生来说好理解了,直观了,但是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揣摩没有了,学生的体会少了。这削弱了“语文”的功能。例如教学《槐乡五月》,在感悟槐花多、美、香、白时,我让学生设想自己就在欣赏满山遍野的槐花,带着心中的惊喜读课文,感受槐花那清香、醇香、浓想……许多同学都发表意见:花要慢慢欣赏,细细品味。他们在字里行间读到了槐花香气四溢的感觉。文字引领着他们把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香海中,彷佛身临其境,闭上眼睛边闻边读。而这样的感受只有学生反复揣摩课文中的描述,联系上下文才能渐渐地体会出。
      作为一堂语文课,本身就应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科书。它既要有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又要有美观、具有欣赏价值的课堂板书,更要有传情达意的各种体态语言。如果一位语文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自身的各种教学基本功就有被削弱的可能。时间长了,学生也可能出现越来越不爱动脑的现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那将是语文教学莫大的悲哀。少一点“包装”,多一份自然,少一点形式,多一份求真,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二、重求异,轻求同
      以前,在课题教学中注重求同是对传统的考试的一种应对。机械式的记忆、模式化的学习,抹杀了许多学生的想象与创造。于是,学习变得枯燥与乏味,课堂变得平淡与庸俗,学生变得保守与僵化。原来充满创造的造句练习被一“范句”统率得毫无情趣。于是,在作业中、试卷中的“好像”的造句是完全一样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命题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描写的都是“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我们在惊叹考试的答案如此相似的同时,更多的是为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而悲哀。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机制驱使下的学生的思想是单向的,与创造是无缘的,求异是不可能的。
      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有的正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狐狸和乌鸦》一课,有位教师提出“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时,学生们有的嘲笑乌鸦的愚蠢,有的却用欣赏的目光看着狐狸,说它十分聪明,遇到事情会动脑筋。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一一给予肯定。但到底又该以怎样的人文道德来看待狐狸,又该从乌鸦身上汲取怎样的教训?教师却没有总结。细细想想,这样的求异训练落到实处了吗?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的翅膀就不能起飞。求同,就是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就是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所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样也不能忽视求同能力的培养。惟有求同存异,方能丰满学生思维的双翼。
      三、重自主,轻发展
      自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关键词,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习惯,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要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
      然而,自主不等于说学生可以成为“自由人”。我们要求把课上得轻松自然,并不等于说没有教学目标和重点,或不要学生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学《小露珠》一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或字词,或句段,或标点……各个方面问题都有,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在逐一解决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中结束了。听了这堂课,我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一幅画面: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羊,哪里有草,牧羊人就把羊往哪边赶。这堂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非常活跃,但冷静想一想,这堂课重点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
      我们既要让学生自主,又要注重让学生发展。教师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气氛的营造上,更表现在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目标的落实,以及对课堂的随机应变的驾驭上。
      四、重“客串”,轻引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教师的使命就在于恰到好处地指导,启发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当然,这种“主导”不是强制执行,也不是硬性灌输。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许多老师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平时罗嗦惯了的教师认识到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感悟,于是不敢过多地讲话,惟恐占据学生的时间;不敢妄加评论,惟恐压制学生的个性。所以许多教师只是充当“点将官”的角色,在课堂中,我们能听到得更多的就是“你说”、“你说”、“你说”……教师的角色变成了较到位的“客串者”。
      在课堂上,教师到底该怎么做?当学生不会学时,教师要指导他们会学;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思维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可走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诚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较以前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分寸,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课堂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实践,形成语文能力,提高整体素养。

    推荐访问:孰重孰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