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新的生活_菁菁苑中秀,熠熠“新”生辉

    时间:2019-01-04 03:32: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和奋斗目标。面对当前的知识、经济浪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摆在了教育工作者前面。语文教师当然责无旁贷。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扭转学生怕写作文、写落俗套作文的不良局面,努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作文与做人”的有机统一,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亟待钻研的课题。我认为,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紧扣一个“新”字,优化作文教学环节,以创新训练为主线,从大处放手,自细处点拨,多教学生作“新”文章,真正让创新之花在作文教学园地中熠熠生辉,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训练。
      一、储新料:织绣作文的锦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平时多注意储备材料,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感可抒。应该说,不少语文教师已经这样做了,像要求学生备个摘抄本、坚持记日记、做剪报等,学生兴致也很高,但在摘抄句子和事例时,眼光容易老是盯在名句、名例上。固然这些句子、名例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若是动辄提到孔子、司马迁、鲁迅、高尔基,读者看了未免大倒胃口。选例非名人不可吗?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身边的例子用到作文中未尝不可,反倒使文章充满活力。其实,生活瞬息万变,异彩纷呈,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多从生活中“找米”,从生活中引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腿勤心细耳聪目敏”,敏感细心地深思、感悟、口述、笔抒。当然,利用现代化手段上网搜集一些资料,更不失为一种好途径。这样写作时定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并且个性突出,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二、立新意:放飞思维的翅膀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主题,立意就是要确立好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统率与灵魂,新奇的立意,常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智慧的启迪。一般说来,对事物形成某种认识并不困难,难的是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应当有一定的深度和人所未道的新意。“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多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善于展示个性,进行创造性的写作。“以创造性的写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创新思维的人正是做人与作文的有机统一的一种高层次的境界”,叶圣陶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也应成为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尤为关键。可选一些格言、俗语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譬如从“近墨者黑”中这样立意,“近墨者未必黑”,谈如何抵制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反映一尘不染的自律精神;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立意:“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既翻出了新意,又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特点。又如有一则材料写道:某行政部门在上班时人手一把剪子,一瓶浆糊,翻贴废旧信封,结果减少了一笔购买信封的开支。一般学生写成“节约精神赞”,其实,工作人员上班时无公可办,却是去粘贴废旧信封,表明有的机关人浮于事,这正是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实际上是最大的浪费,做法不可取。如此“披沙拣金”,就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想象是一条好途径。想象犹如三棱镜,它能够折射出七彩人生,学生一旦具备了发散思维能力,也就具有了创造性。再如教完《孔乙已》一文后,我曾让学生写“给孔乙已的一封信”,有的写希望孔乙已放下架子,学会营生;有的写孔乙已应该读“活书”活“读书”;还有的劝孔乙己要站着做人,要勇于同恶势力斗争,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活了,灵感来了,文章自然新意迭出。
      三、选新材:打造个性化的精品
      “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有一次,初一年级考试作文题是“第一次……”,结果相当一部分同学写“第一次做饭”或“第一次骑车”,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追根求源,学生不会选材,缺乏新意。如何诱导学生选新材呢?不妨从三方面着手训练:一是鼓励学生抒写自我。由于年龄、性格、阅历、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各人的见解、感受必然不同。为什么学生的日记很细腻,很有感染力,让人耳目一新,那就是因为学生敞开了心扉,展现了真实的自我。二是引导学生作文要贴近生活,紧按时代的脉搏,记真事,抒真情,发真感。生活是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只要用心观察,独立思考,收获肯定是各有不同,入文的当然多少有点“新”意了。三是指导学生选材时要灵活处理,大胆取舍。有时选的材料虽说是亲身经历的,但也要想想,这样的经历,别人多不多,如多,就干脆避开。
      四、布新局:设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不少学生仍习惯于写老三段的文章。其实“入格”训练以后,就要多指导学生在谋篇布局上翻新。如灵活安排叙述顺序,巧妙拟定小标题,恰当设置线索,精心设计过渡语言,大胆设计首尾等,当然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布局特点,譬如,给记叙文拟写小标题,我曾经让学生写一篇“初中生活回眸”的习作,指导学生用“苦、辣、酸、甜”或“喜、怒、哀、乐”来作小标题,再充实相关的内容,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令人耳目一新。这方面的例子不再赘述。
      五、用新语:奏出迷人的乐曲
      如果说上述的构思是一篇文章的“蓝图”,那么表达就算是具体的“工程”实施。表达是写作的关键一环,而不少学生的习作是充满套话、大话、空话、假语,读了让人生烦、生厌。究其原因,学生语汇贫乏,也不肯动脑筋选择。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有两条途径:其一是让学生“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向“活人”学“活语”。比如,有一次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妈妈对她说的话:“到学校后,要勤奋学习,将来为社会作贡献。”看后,我问她:“你妈真是这样教育你的吗?”她扑哧一笑。我要求她回去留心听,再来改这一段话,结果她写道:“上学读书可要小心啊,赶明儿见识多,不会犯难了,才能干大事。”显然,这里的人物语言很鲜活,很能打动人。其二是指导学生学会锤炼语言。这当然是靠学生多修改了。如“吟安一个字,捻断三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言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顺畅。特别是标题用词力求新颖、醒目,首尾用语力求简洁、明快。当然,语言的创新绝不是生造词语。倘若这样,除表明用语态度不严肃外,还直接影响意思的表达。
      以上仅是我的一些浅见。语文教师如能从以上几方面注意作文教学的创新,既为学生“松绑”,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又从细节上点拨学生,引领他们渐入写作佳境,稚嫩的学生习作也会熠熠生辉。相信“山花”烂漫之时,会有我们欣慰地笑。

    推荐访问:菁菁 熠熠 生辉 苑中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