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浸泡式英语教学中对认知与学习策略的调节改善_

    时间:2018-12-27 03:33: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基于英语浸泡营的授课背景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从行为塑造入手,注重探讨教学实际操作中,怎样协调认知差异大与学习时间短的双重矛盾。   关键词: 浸泡式教学 英语教学 认识与学习策略 调节改善
      
      1.概述
      语言教学的目的应当重视学习者理解和表达语言的每个方面,根据观察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的变化,通过严谨的步骤,使学习者积累实践经验,自觉地运用语言。本文拟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浸泡营的教学实践为依据,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节改善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策略。
      认知通常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认知即人的整个认识活动;狭义上,指领会、理解、意识到的东西,即思维、记忆、感知、识别、分类等心理过程。本文取狭义。
      2.资料研究
      2.1学习外语的基本类型
      教学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塑造过程,而塑造是用于改变行为的过程(Schunk,2003)。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教学成效,必须要考虑受教者的特征。
      别利雅也夫(Belyayev,B.V.)认为,学习外语知识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直觉的,另一种是理性和逻辑的。
      第一种通过实践学习外语,无须先掌握理论知识,认为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语法分析或翻译成母语。他们运用语言时集中在谈话的内容上,一般不。他们认为在不同的语言中不存在对等的单个词或词语,因此想翻译得十分准确是不可能的。他们能用外语思考,但在外语和母语互译时却感到吃力。
      第二种与上述相反:需要学习语言理论,强调没有理论作指导,想要学好是不可能的。他们学得慢而吃力,要学好几年。运用语言时既要进行语法分析又要译成母语。说话的时候既考虑语言的意义也考虑语法特征。他们认为可以准确翻译词和词语,也通过翻译来解释词语,并且为了记住而认真分析和多次重复。他们很少用外语思考,即使思考时也会感到紧张。
      第二种在意识上比第一种优越,但是在学习速度和对外语的实际掌握难度不如前者。
      目前国内教育系统用的是第二种,也就是以理论学习语言――注重语法的教育办法。纯粹按照这种方法,除非本身具有语言的天赋,否则很难掌握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语言学习不同与其他学科,它涉及到人与人的交际,因此不仅要求有适当的认知技能,还要求有某些社会和交际技能。
      对短期的培训是教学和成人的业余教学来说,使用第一种方法,或者说尽量让学习者成为用直觉和感觉来学习语言的的,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浸泡式教学的目的。
      2.2短期学生特点
      与专职学生不同,短期的学生有以下特点:(1)年龄参差不齐,一半以上为在职或有工作经验,(2)教育背景不一,(3)英语基础不一。
      (1)年龄参差不齐。年龄小的对语言的模仿能力强,接受快,但多数是在家长要求下学习的,自觉度不够;年龄大的对语言学习目标明确,但语言模仿能力差,常常属于第二种即理论型的学习者,而且急于求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浸泡营开办以来,一直以二十人以下的小班教学方式进行,其总的年龄分布百分比如下:
      目前为止,23岁以上的人占56%。其中有4%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主要集中在入门级别学习。其他级别的超过一大半有工作经验,其中28岁(不含)以上的占20%,35岁以上的占9%,他们往往具有管理或经营的经验,在学习时,会下意识地对教学方法和步骤进行干预,希望可以符合其个人的学习设想;有初级工作经验的,容易受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影响。
      (2)学生教育背景不一,尤其欠缺历史文化的通识,学习方法欠缺、效率不高。通识教育知识的欠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产生理解障碍,常常试图以个人的、中文式的经验来理解英语。这一点在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3)在英语浸泡营,根据记录,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一般受过初中教育;18岁至22岁多受过高中教育,小部分有正规大学全日制教育背景;23岁以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几乎都有过高中或以上的学习经历,但年纪越大的,就对学习方法忘记得越多。总的来说,英语基础不一,在教育教学中,这一向是个难题。即使有了基本的分班测试,但个人在语言上的听说读写能力,整齐划一的可能性非常小。
      2.3学生的学习动机构成
      Williams & Burden(1997)提出的三元素关系比较有助于分析这个群体的动机构成。他们指出,动机有内在外在,构成以社会为背景(Social Context),原因(Reasons)、决心(Sustaining Effort)和坚持不懈(Decision)三者相互依托制约的关系:
      原因、决心和坚持程度交叉影响,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起逆向的消极作用。此三项因素来自学习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成一致,教学者要做的,是以态度、行为、方法、材料来等正面引导学习者。消极的动机和过于大的期望对学习的效果都是极大的障碍。
      在浸泡营学习的人半数以上有工作经验,这给交际技能的相互学习提供了先天的优势。训练他们成为用直觉和感觉来学习语言的人,就需要培养学习方法和认知。认知的培养,在短期内要有效,教学顺序非常重要。为了让原因、决心和坚持程度这三点成为相互促进的因素,在训练中教学者要非常注意步骤技巧,决不可让学生关注在“为什么使用这个方法”的问题上,这是引导语法学习者成为直觉学习者的关键要求。
      2.4策略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O’Malley & Chamot在1990年给出一个策略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模式,该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员自我禁锢在“语法学习者”的习惯里。
      (1)准备阶段。发展学生认识不同的策略:以小组的方式来对任务进行对话式回顾;让学生学会自言自语的方法,并组成小组来练习。
      (2)演示阶段。发展学生对策略的认识:提供策略运用的基本原理;描述策略并且给其命名;把策略模式化。
      (3)实践阶段。发展学生在理论学习上对策略的使用技巧:联手学习指定的任务;在试图解决问题的时候自言自语;专注于理论型的任务;分组讨论。
      (4)评估阶段。发展学生评价其各自策略的能力:完成指定任务后立刻把策略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探讨策略的应用;保存关于策略应用的对话记录。
      (5)扩充阶段。使在新任务中的策略转化技巧:就个人认识和动力方面来讨论策略的应用;就相类似的理论型任务进行多次练习。
      该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步骤地、主动地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学习策略。以这种方法掌握的学习策略,可以实现贯穿一生的自我学习,不单单限于语言教学。O’Malley & Chamot的步骤强调时间上的按部就班,比较适合多学年、全日制的授课模式。对时间必须局限于学期来计算的继续教育/培训,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完成不了整个理想化的模式推行。但其中有几个重要点可以提供很大帮助:
      (1)自言自语。此方法可以减少学生对话前的紧张情绪,目前要求英语浸泡营的学生对话前先练习自言自语,同时句子必须短而简单。
      (2)小组练习。简单准备之后,就特定话题进行“同意、反对”的讨论。
      (3)联手完成任务。就给出话题进行了“同意、反对”讨论后,共同进行“原因”的讨论。
      (4)分组讨论。每组对同一话题提出不同观点,就此进行差异化的讨论。
      (5)训练对不同任务采用不同策略的能力。不同类型的话题,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分析研究,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特长,组与组之间的合作等,会在多次练习后凸显。
      (6)把策略模式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总结个人与各小组的谈话与合作模式,把此模式发展成自主的学习方法。
      这里小组的形式是该方法的核心。毕竟语言的目的是交流,在小范围的课堂里要进行最大限度的交流,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3.实践步骤
      在确定了教学特点和结构后,下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具体的培训中,步骤化地帮助学员摆脱其原来的定式,培养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和使用该语言的习惯。
      短期教学中,为了把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减到最低,首先要接受语言的模糊性。接受语言的模糊性是指:尽量放弃对外语学习的翻译方式,而使用直觉来对语言本身作出相应的反应。
      训练对语言的直觉需要从人的本能入手,最初是理解语言中的较强烈的喜怒哀乐情绪,然后是理解非常同意和极度反对,接下来表达由情绪出发的理由――为什么同意和反对。这个阶段主要是从正面引导入手,让学习者体会少量的词语也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
      人在最初学习语言时,首先学到的是和感情变化有关的词,比如父母、赞同和拒绝。在开始学习抽象表达的时候,充满情绪变化的词语会带来难以磨灭的印象,而这些词又常常和表情、肢体语言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可以直接越过理论和语法的学习,属于本能的天赋。对成年的语言学习者来说,教会他们直接使用情绪来感觉语言非常重要。
      这个阶段必须完全禁止字典的使用。
      对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人,可以挑选极负争议性的简单话题来讨论,能够提高他们对自己使用语言的自信和动力,比如安乐死。话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控制在争论而不是冲突的范围。
      这个步骤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动力,在其他的训练中也要不时进行。其难度在于教学者要非常小心地选择话题,既要“争议性”,也要“简单”,可以提供少量的关键单词,同时关注较敏感的学生,控制场面不可太深入,教学者也不可以是纯粹的“观察者”。在恰当处提点最为重要。
      关于教学者的立场和与学习者的关系,可以参考Oxford(1990)提出语言学习策略的十二个特征,其中第(7)、(8)和(9)点是控制争论的关键:
      (1)目标为交际能力;(2)让学习者更自立;(3)扩展教师的角色;(4)面向特定问题;(5)学习者对问题采取明确行动;(6)除感知外还有诸多因素;(7)直接和间接地支持学习;(8)适当隐形;(9)比较敏锐;(10)能受教;(11)灵活变通;(12)受多种因素影响。
      学生适应了最初的直觉训练,接下来在不停止直觉训练的同时,开始进行学习技巧的训练。首先是对“听”的训练。
      直觉训练的欠缺在于缺少逻辑判断和理智技巧,这个阶段的训练只强调把直觉导入有逻辑的学习:怎样在模糊的情况下理解语言,然后对其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更进一步地表达对该内容的看法,并且接收其他人对同一内容的看法。
      这个步骤分两个部分,首先是个人的,再是小组的;两个步骤夹杂进行,不可断裂。
      先做好基础训练:做笔记――在没有完全听懂的情况下做笔记,是接受语言的模糊性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在短期内达成语言突破的重中之重。许多学习者,即使是受了高等教育,仍然没有掌握做笔记的技巧,不少还停留在“照抄”的阶段。为了达到传授学习方法的目的,做笔记的训练必须反复进行,贯穿全部的训练。
      接下来是“交流”的训练。
      个人的笔记做好,就立即和同伴交换各自笔记的信息,相互补充对方的错漏,这样就使对不能百分之百理解的语言的模糊性降低。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模拟现实生活的信息交流。现实生活中,即便在使用母语时,传递和接收信息都很难完整,但是人们会利用种种方式自己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补充(如讨论和猜测)。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做笔记,然后与同伴共享信息,加以猜测和推论,不但可以降低信息的模糊性,还可以在共享中回顾自己接收信息的效率,从而加以改进,最后概括出该信息的重点。
      除了互相补充信息的交流,也要进行“反驳”的交流。这是学会使用语言本身来进行意见表达的方法。和单纯地从“直觉与情绪”出发的争辩不同,这个阶段强调对话内容的逻辑,学习者可以就某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比较适合的话题应当是与多数人相关,但不会引起太大情绪变化的问题,比如森林减少的问题等。
      练习的过程中,教学者必须注意观察个人接受信息的方法,尽量让学生使用短句和简单的词(使用大词、偏词是多数英语学习者的通病)。
      整个浸泡式训练,是为能够达成学习感觉和习惯的培养目标。在这期间的每个时刻,教学者都应进行评估,随时了解他们的缺失,判断他们是否能够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学习;以固定的频率进行书面与口头的测评,仔细观察学员之间的交流特点,随时调整教学的细节。
      
      参考文献:
      [1]Richards,Jack C.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Oller,John W.,Richards,Jack C.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Pragmatic Perspectives for the Language Teacher.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72.
      [3]Yalde,Janice.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4]Richards,Jack C.,Nunan,David.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 Clarendon Press,1978.
      [6]Williams,Marion,Burden,Robert.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7]章志光,《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8]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修订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浸泡 英语教学 中对 认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