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述职报告 > 正文

    教人求真:心理健康教育永恒主题

    时间:2021-05-25 13:53: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教人求真:心理健康教育永恒的主题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当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推行养成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以及责任教育的德育方案,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养成教育 生命教育 诚信教育 责任教育 【正文】

     前段时间,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刘云山先生到我校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让感恩点亮希望,以爱心传递真情”的主题演讲。现场在刘老师激情的话语中一次次地沸腾,不少孩子眼中噙满泪水,甚至有的孩子长跪于地下,向远方的父母许下心愿。置身于现场,每一位学生都被爱和感恩包围着,连那些顽劣的学生也不例外。孩子们似乎在霎那间长大了。其实,我们在抱怨孩子们不懂事的同时,是否问过自己:我们的教育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了吗? (一)养成教育:让良好的习惯陪伴学生成长。

     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当人们把学校教的东西都忘记了所剩下的。”柳斌同志在谈到德育时也曾说过:“德育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重点,小学应该重点解决学生的习惯问题。”传统德育的失误就在太“大”上,目标太高、太远,而忽视了眼前的细节,导致什么都想培养,结果却什么也培养不好。所以我们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立足在“小”上,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从习惯养成开始,让良好的习惯陪伴学生成长。其实,扫好地、整理好被子、自觉捡起地上的碎纸、同学丢了东西主动帮忙寻找等等“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德育。要想让好习惯深入学生身心,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习惯目标,并分别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做人习惯等方面加以细化,用童谣、儿童诗和系列活动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不再把习惯目标、养成教育当成“任务”,而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学校、班级还可以根据学生表现,评选“习惯明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实行“优点储蓄”,并注重关注学生的校外表现。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青睐写班级日志。人们研究植物生长、动物发育要写观察日记;船员出海有航海日记;母亲有育儿日记;科学家做研究也有研究日记;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学生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呢?有什么样的记录能比记录生命成长更有意义呢?我们用班级日志去记录孩子们身上的点滴进步,甚至可以放大学生的优点。好孩子是被表扬出来的,记录班级日志不但能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对班级来说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仅仅靠一味的表扬和鼓励强化养成教育也是不太现实的,有时候也需

     要强势推进。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嘛!笔者曾经到宿城区洋北中学去观摩过,那所学校的管理可以称得上是养成教育的典范。无论走到哪儿,都看不到一点垃圾,校园内的道路好像被水冲过一样干净,完全没有其他农村学校随处可见的灰尘,餐厅窗明几净,几千名学生一起就餐,听不到一点嘈杂声,也没有浪费食物的现象发生,宿舍温馨整洁,看上去非常舒心。学校负责人介绍,经常有毕业生回到母校说,在这所学校学到的好习惯让他们在继续升学或走上社会后非常受益。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孩子如此自觉?是规范化的管理和严格的要求。

     当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抓养成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教师要以身示范,注意用自己的习惯、言行影响学生,处处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生命教育:引领学生体验真爱,学会感恩。

     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首部公益广告片《橘子》就揭示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的主题。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能说没有进行“爱的教育”,相反,这些教育还是相当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搞得热火朝天。但是,总让人感到这些“热爱”未免太抽象太崇高。我认为,不管热爱什么,首先要教会学生热爱周围的人——爸爸、妈妈、邻居、老师、同学,或者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基于这种思想认识,教育中,我都会有意识地注意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热爱周围一切的教育。我把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作为学生必读的德育教材。我在班上立下规矩:凡是学生病休三天以上,班上必须派人去慰问;病休一周以上,班主任在忙也要亲自去看望。对于那些由于特殊原因,不能经常享受家庭温暖的同学,更应关心。此外,每当我接到一届新生时,我总是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帮父母做一件事,并给父母写封信,感谢他们多年来对你的养育之恩。我就是让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体验一下真情、真爱,学会感恩。

     我班有个女生,家中姐妹多,她认为父母对她不好,经常郁郁寡欢,经常抱怨父母的不是。我得知后,特意拿了几篇歌颂父爱、母爱的感人文章让她读一读,告诉她回家后注意与家人交流的细节,并用心体验一下。后来,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多余人,没有人疼爱,现在我才发现,原来爸爸也会为我生病而着急,妈妈也会在我临上学时把煮好的鸡蛋塞进我的书包,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学生小刘是一位家庭背景特殊的孩子,其母是外地人,已出走多年,其父在外地务工,仅留下她与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加上对父母的思念,有时回宿舍后,一个人小声哭泣。我悄悄找来她同宿舍同学,与她们共同策划一

     个“爱心行动”:经常陪小刘谈心、游戏,让她不再孤独;在小刘伤心的时候,大家讲笑话、说故事,让她开心。有一天晚上,小刘生病了,八位女生自发把她送到附近医院,并及时告诉了我。那天,我们一起在医院陪她一直到夜晚 11 点多钟……在这些女生带动下,我发现孩子们更有爱心了,班级中互动互爱的事情越来越多。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通过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体验到人间真情,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加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三)诚信教育:教育要诚信,远离“作秀”,亮出真诚 古人说:“人所以立,信、知、勇也。”即人要靠诚信、智慧、勇敢立足于社会,诚信是首位。然而在今天的校园,诚信的美德却在某些孩子身上有渐行渐远的趋势。开学初的一天中午,我班的小王同学迟到 30 分钟。我问他迟到原因,他想都没想说:“今天放学我回家,家里没人就上街吃饭了。”我说上街吃也用不了两个小时啊,他就解释说吃完饭和别班的一名同学逛超市,我去向那名同学了解情况,结果那名同学说我和他一起睡午觉起晚了,很明显,有人说谎了!后来,经过调查,原来两人一起到网吧上网了。

     类似的事情,我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过很多次。我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撒起谎来,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丢失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诚信?要帮学生找回诚信,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身教重于言教,古今中外的事实都证明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教师无言的诚信人格感化,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不应是“演戏”,更不是应付检查、捞取名利的资本。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同样道理,教育学生诚信,教师首先应表里如一,远离“作秀”。既不掩饰失误,也不夸大成绩;既不因为某某书记、某某局长的来访而手忙脚乱,也不因为无人光临而放任自流。教育追求的应是“本真”,是“豪华落尽”后的“真淳”;教育的核心应是学生,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何必总是把目光盯在“上级领导”的身上呢?相信只要我们能用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赤诚之心对待学生,也就不会本末倒置

     地“演戏”了!

     2.正面教育,营造氛围 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在做好表率的同时,还要利用身边的活动让学生认识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品德的形成过程和从小养成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小处入手,细节关注 龙永图先生在 2001 年 APEC 会议上讲到一则故事,一个七八岁的瑞士小男孩在一家超市的厕所里很久了还不见出来,他妈妈急了,一个记者刚好碰到她。记者替他妈妈进去找,发现小男孩满头大汗在修抽水马桶,想把马桶冲干净。记者问男孩,你妈在外面等急了,干吗还不出去?男孩说,马桶没冲干净怎么可以走呢? 上述这个小男孩的这种责任感被龙永图称之为诚信意识。正是从细小的事上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道德观念。生活学习中有些事因为很细小,人们不重视它,而失去了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每位同学设立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不擦黑板、不打扫教室、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作弊等行为,由班长记录在册,一年内有不良记录的学生不能评选三好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第越低。

     (四)责任教育:有高度责任感的孩子才能创造未来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更是过分溺爱,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是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而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在家庭生活中和学校生活中学习到的。

     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黄思路,是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独立性、自觉性都很强的女孩子。在她小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便把她寄养在外婆家里,为了不给外婆添过多的麻烦,父母便早早训练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她从 3岁起就能够自己穿衣吃饭,4 岁学着自己洗头,梳辫子。3 岁开始上钢琴课,就是她一个人去的,父母也曾担心她能不能听懂,也曾站在老师家门外向屋内张望,

     但始终没有进去。由于养成了独立行事的习惯,黄思路遇事都比较有主见,责任意识也很强。这种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她后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今天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冷漠是他们的通病,而我们学校要做的就是要唤醒孩子的责任意识,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和家长搞好配合,多和孩子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在亲情融融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孩子良好责任意识的形成。

     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改革,新课程强调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做好德育工作当成首要任务来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重视小学生道德教育,抓好行为强化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个拥有高尚灵魂、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①李镇西 《做最好的老师》

      漓江出版社 2006 年版 ②周彬

     《课堂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③张山编

      《班主任工作手册——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④罗万金主编

      《班主任之友》

     2010 年第 8 期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推荐访问:求真 教人 心理健康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