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党建材料 > 正文

    《说文解字》文字误释中“天人合一”思想,误释字

    时间:2020-10-28 13:19: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说文解字》文字误释中的“天人合一”思想_误释字

     论文导读::长久以来,学者们对《说文解字》的肯定,主要集中于其对文字本义的正确诠释,而忽略了其中的误释字价值。在此通过对《说文解字》中部分误释字的分析,探讨了《说文解字》部分误释字中的所传达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研究误释字的重要性。论文关键词:说文解字,误释字,文化思想,价值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这部书因其对一系列文字本义的正确阐释而成为中国文字学上的一座丰碑,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人们忽视了其中为数不少的误释字的价值。长久以来,学者们一直把误释字认作是《说文》的不足而将其剔除在学术讨论之外,但当我们深究造成这些误释的原因时,却看到了其中的另一片洞天,看到了误释中潜藏的深邃悠远的汉民族思想。下面我们就走进《说文》的字里行间,去探寻误释字中所隐含的农业民族的思想之光。

     考察《说文》对“一”“二”“三”“王”“天”“地”“人”的训释,不难发现许慎的说解偏离了对文字本义的解释,或者说他并不把目光集中于解释字义,而是注重对某种思想的阐发。这种思想就是体现在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天”、“地”、“人”合一的理念。

     一、《说文》对“一”“二”“三”的训释 从《说文》对于“一”“二”“三”的说解看,许慎在天地人合一整体理念的支配下,并没有注重对这几个原始记数符号的意义阐释,而是展现

     了同源而生的天、地、人。《说文》对于这三个字的训释如下:

     (一)《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误释字,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说文·二部》“二,地之数也。从偶一,凡二之属皆从二。” (三)《说文·三部》“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 从许慎的解释不难看出,《说文》对“一”的训释承袭了道家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宇宙的初始为一个含有元气的混沌体,处于整体未分化的状态,正所谓“惟初太始,道立于一”。这个混沌的整体经历了漫长的分化过程。许氏在《说文·土部》“地”的训释中,为我们展示了第一步分化。“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阳气上升,阴气下沉,天地造分,这样宇宙由一个混沌的整体经历了初步分化,成为天和地。“二”是“一”第一步分化的结果。在《说文·二部》“亟”的训释中,许慎又明确指出“二,天地也”。天地分成,而生人,“三”则是天、地、人的代表,《说文·三部》“三,天地人之道也。”全面地看,这个过程与《老子》所云:“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完全一致的。如此,在许慎的观念中天、地、人是由“一”同源分化而生的。尽管这种观点并不是他的独创,但至少我们可以确认许慎对这一观点是认可的,并且他在运用这种观点去解释文字构形会意的原因。也可以说,对于宇宙这样的认识,支配了许慎的文字训释。我们不得不承认许慎对文字构形的偏离文字本义的解释,如实地记录了农业民族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天、地、人整体合一的理念。

     二、《说文》对“王”字的误释

     《说文》对于“王”的误释为我们明确了,天、地、人的结合已然成为“全部”的代名词。《说文·王部》“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误释字,凡王之属皆从王。”在甲骨文中“王”写作“”(佚三八六)

     ,金文作“”(利簋)。取形于斧钺,以象征王者之权威。许慎的文字训释与“王”之造字本义并不相符论文提纲怎么写。他引用了董仲舒的说法,认为“王”字形表达的是贯通天、地、人的意思,“三”代表了天、地、人,中间的“”表示贯通。在君主集权的封建社会,王权具有至高无上性。“王”作为威慑天下的统治者,权力无所不及,恩泽遍及宇宙。基于这种王权神化的考虑,“王”所能“参通”的范围必然不是个别的、局部的、有限的,而是整体的、全面的、无极的。值得注意的是,“王”所触及的这个无所不容、无所不包的范围,在许慎的文字训释中是用代表了天、地、人的“三”来概括的。也就是说,在其思想深处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天、地、人的结合,即构成了人类所及的全部,所以,参通了天、地、人便无所不通、无所不能了,便可以“天下归往”而“王”了。许慎对“王”字构形的独特理解,正是基于其对于天、地、人的整体性把握而产生的,是基于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影响而产生的。尽管字形说解并不科学,但这个误释却在文化史上抹上了浓重的色彩。

     三、《说文》对“天”“地”的误释 从许慎对于“天”、“地”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来看,他是从天、地、人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个体的。正是这样的认识,使得他无法正确训释这两

     个字。而这种误释中也展现了《说文》对于“天”、“地”训释的文化价值。

     (一)《说文·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天”本为颠顶,字形表示颠顶,连带画出了人身。甲骨文写作“”(甲三六九〇)、“ ”(乙一五三八)、金文作“”(天鼎),故“天”为象形字。而从许慎的分析看,他把“天”理解为由“一”和“大”构成的会意字。造成这种误释的原因是什么呢?《说文·大部》:“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这个训释指明在构字中“大”所表征的意义为“人”。如此,许氏对“天”的分析,则可以理解为:天,就是人头顶之上至高无上的空间。也就是说,他是以“人”为参照物来诠释“天”的,是从天人关系中去把握“天”的。不难看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使许慎在对“天”的理解中,不自觉地引入了“人”的概念,从而导致了他对“天”有偏差的构形分析。那么当我们反观这一过程时,就不该仅仅看到文字学上的糟粕误释字,更要看到文化思想史上的精华。

     (二)《说文·土部》“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 许慎是从天、地、万物的相互关系中训释“地”的含义的。之于“天”,“地”为“重浊阴”;之于“万物”,“地”为承载者。这个训释不仅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地”,而且在整体的背景下考察了个体,为我们理清了“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尽管用道家的阴阳说附会“地”字含义这是不正确的,但对天、地、人合一的整体理念的阐释,却使误释字的价值再次得到彰显。

     “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农业生产对于天、地、人合理结合与统一的要求,使我们的先民产生了天、地、人合一的整体理念。这种三位一体的宇宙框架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样在许慎的思想中打上了烙印。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观,使《说文》的文字训释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阐释着这种理念,使许慎偏离了文字本义对个别文字进行训释。从《说文》对前面几个字的说解来看,没有一个字的训释是完全正确的,但当我们深究其误释原因时,却看到了更多、更深、更值得探讨的内容。以误释字为对象来考察《说文》,已然成为追寻农业民族的思想脉络的一条新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5.[2]冯达甫译注.《老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3][汉]刘安等辑撰.《淮南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推荐访问:天人 说文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