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时间:2021-07-11 20:04: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又依据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社会存在出发,从国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和事实证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必然性
      作者简介:梁晓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172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话中提出:“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走了五年半,发展得不错,速度超过了预期。”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中国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中华民族道路自信的征程。
      中国为什么会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一最熟悉不过而却陌生的问题,本文试图进行全面的阐释,以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一、 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依据。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并指出这两对矛盾作为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形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或者采取革命的方法或者采取改革的方法来解决。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将表现为社会形态的质变或者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
      马克思将该规律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后,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当然也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生产上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对立;表现为阶级关系上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这个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一天,经济危机这一痼疾便无法克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预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趋势。我们将这一趋势称作“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可见,某一国家、某一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丝毫不是什么偶然事件和特殊案例,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基本矛盾内在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事件。至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什么时间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因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是一定不移要贯彻和实现的。认清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這一必然,我们就能够坚定地迅速地走正确的方向,不为偶然所干扰、迷惑,甚至变故。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从社会主义发展5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道路的旺盛的生命力和人们对社会主义前仆后继的追求。如果撇开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规律本性,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绝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极大价值,也是人们追求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动因之一。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为例,公有制能使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受益,而私有制只能使社会的一小部分的人群受益。以中国为例,邓小平曾经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 可见,公有制是为多数人着想,着力解决多数人的利益的原则。由此来看,社会主义道路相比资本主义道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具有极大的价值的。
      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路径,近代中国各个阶级曾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
      早期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振兴封建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兴办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排遣留学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地主阶级的救国方案失败。
      农民阶级太平军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制度和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军前期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后期提出了《资政新篇》,二者都是社会改革的方案。随着不可避免的自相残杀和运动的被镇压乃至失败,标志着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汲取了前两个阶级的教训,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康梁为代表的戊戌维新运动是这一阶级改革社会的最高峰,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随着“戊戌六君子”惨案,戊戌维新运动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国方案失败。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外国侵略者和清王朝的逼迫之下,为解决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走上了武装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终革命成果流产,中国又回到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失败。

    推荐访问: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