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关于党内民主建设历史经验的初步总结与思考

    时间:2021-07-05 12:01: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不能不承认这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目前,党内民主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深层次问题,所以过去取得的经验固然需要总结,但过去没有认识到的和没有做到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 党内民主;历史经验;民主集中制
      
      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
      首先,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的大历史格局中考察党内民主,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党内民主的重要地位
      革命党相对执政党,主要区别有:状态不同;目标不同;社会基础不同;组织方式不同;活动方式不同以及与既定法律体系的关系不同等。很遗憾,中国共产党1949年建立新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党的观念没有因革命胜利取得执政地位而相应地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依然以革命党自居,拒绝向执政党转变的典型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开始回归,但革命意识形态并没有完全淡化。
      在艰险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党处于一种地下、非法、与反动政权处于武装对抗的状态,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和党员干部的生命安全,党在组织方式和组织原则方面多强调铁的纪律,内部组织结构为单向集中,没有条件奢谈党内民主。不是说执政以前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党内民主,而是在执政以前党内民主在整个革命进程中不占有突出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内民主只是一种为了革命成功而在某一特定时间、某一特定问题上采取的一种手段。当革命成功后,党内民主就必然要突破“手段”的局限。党内民主不是权宜之计,党内民主应当成为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受过严重曲折,公民人权尚且不保,覆巢之下,更无完卵,党内民主更是被粗暴践踏。所幸的是,目前学界一般都承认党内民主是新世纪党的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问题。
      其次,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的大历史格局中考察党内民主,才能突破中共党史上存在已久的“阶级斗争话语体系”及该体系下的“党内民主”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曾经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制定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深远影响甚至超越了国界,对20世纪中叶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主义革命都发挥了重大作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一柄拨开复杂斗争形势迷雾的利剑,能够迅速地分清敌、我、友。但是在建国后,党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逐渐僵化、教条化了,形成了一套“阶级斗争话语体系”。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套用它来分析形势,混淆了敌我,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从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对我国阶级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到毛泽东1957年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党对当时阶级和阶级斗争形势的认识和描述都是客观的。但是在反右斗争、反右倾斗争中,毛泽东改变了看法,坚持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虚幻出一个“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作为政权的敌人。毛的这一思想,没有得到党内外的有力抵制,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
      在“阶级斗争话语体系”之下,党的领袖或当权者完全可以把黨内正常的不同意见视为社会上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把党内持不同意见者斥之为“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或者其他名号。而一旦把问题归类到“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范畴内,就不必再讲“民主方法”、“民主作风”了,对待“阶级敌人”,中国共产党一贯方法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所谓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就是“阶级斗争话语体系”下的“党内民主”的典型产物。把党内民主放到阶级斗争的大框架中,势必把党内民主与阶级斗争的边界模糊化了,严重剥夺了党内民主的生存和适用的空间,事实上扼杀了党内民主的生机,党内民主发展没有了合法性和可能性。事实上,党的历史不等于路线斗争的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谁一旦被宣布在党内斗争中犯了路线错误,就等于被判处了政治上的死刑,与反革命差不多。所谓“路线错误”等等罪名是无须查实,造成了党内生活的紧张状态和不正常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结束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党的工作中心从此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关键一步。“继续革命”的革命意识虽在政治上已遭否定,却始终没有绝迹。一方面是“左”的意识形态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由之出现了革命的观念与执政的实践如影随形的复杂局面。最近,权威媒体披露了《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的长篇回忆文章,再现了一幅世人知之不详的1991年初上海《解放日报》发表“皇甫平”系列文章的内情。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其实正是代表了党内执政意识不可逆转的方向。当时党内外“姓社姓资”的非难和压力,压过了民主的声音,窒息了民主的风气。作者回忆,当时全国绝大多数报刊都转载了北京一大报发表的《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一文,一时之间舆论形势极为恶劣。从这篇文章的酝酿、发表、挨批到最终被各界所接受的曲折斗争经过来看,“阶级斗争话语体系”在当时是一种习惯性的分析问题的方式,乃至到今天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可见,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摒弃“阶级斗争话语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
      再次,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的大历史格局中考察党内民主,才能抛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急于求成的想法,坚持党内民主是一个有步骤有秩序的渐进过程
      这个问题包涵两层意思:一方面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一切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党情出发。为什么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呢?一般性的解释为:一是中国传统社会小农经济和家长制生活的传统过于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二是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不健全、不成熟。邓小平曾经强调过中国不走跃进式的民主发展道路,坚持有步骤、有领导地发展民主,走渐进的民主发展道路,这个原则对于党内民主建设同样适用。党内民主改革涉及的面太广,如果四面出击,就难以取得成效。中国共产党已经不再是领导人民从事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党,而是一个肩负着领导13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执政党,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党内民主建设既不能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必须务求实效,而在社会稳定压倒一切的现实政治处境下又不能大动干戈,造成政治上的波动和改革的阻力。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战略,而借鉴别国别党的相关经验,理所当然地必须加以具体的分析,反对机械移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也有过值得深思的教训。另一方面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必须反对极端民主化和个人崇拜两种错误倾向,必须有利于安定团结,必须坚持和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必须认识到:党内民主,是政党之内的民主行为,而不是民主之下的政党格局。搞多党制,在中国没有条件。

    推荐访问:党内民主 思考 经验 建设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