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新时期中国对老挝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分析

    时间:2021-07-02 08:02: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新时期,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展同东南亚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我国在经济体量发展为世界第二的同时,应努力把经济上的硬实力转换为人文方面的软实力,建构我国在周边邻国中的良好国家形象。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改善国家形象,需要积极我国发展同周边邻国的公共外交关系。其中,中老公共外交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中老外交;公共外交;老挝
      当今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持续向前发展,中国顺应新时期的潮流和趋势,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展同东南亚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我国在经济体量发展为世界第二的同时,应努力把经济上的硬实力转换为人文方面的软实力,提升我国在周边邻国中的国家形象。在新时期,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步伐的加快和南海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就要思考并处理好周边外交关系。首先,如何协调和改善周边外交关系,为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和良好时机;其次,如何发展并加强同东南亚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积极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提升我国在该地区的国际声誉。随着全球政治民主化、科技革命浪潮和国际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全球的交流沟通日益便利化,公共外交开始成为各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在与邻国老挝发展外交关系时,也应注重发展两国之间的公共外交,积极发挥公共外交“润物无声”的效力,在传统经济外交的同时,向老挝传播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使之增信释疑,减少中国和平崛起的阻力。
      一、公共外交
      (一)公共外交的内涵界定
      在我国,“公共外交”作为一个概念名词是“舶来品”,该词是由塔夫兹大学(TuftsUniversity)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埃德蒙·格里恩(EdmundGullion)提出的。公共外交指的是公众态度对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所造成的影响。它涵盖了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包括“一国政府在其他国家境内培植舆论;一国私人与利益集团与他国私人利益集团的互动;有关外交事务及其影响的报道;职业外交官和驻外记者之间的联络和跨文化沟通的过程”。①国内学界对公共外交一词的定义尚缺乏定论,曲星提出“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就是一国政府为争取他国民心而采取的公关行动”(该含义笔者认为太過模糊,且含义不太全面。公共外交不应只是单方向争取他国民心,而应该是先赢得本国民心,并以此反击他国争取本国民心的“对抗性”公共外交。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公共外交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主张把对外交流研究从权力政治转向心灵政治,强调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如赵可金教授在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标准考察了公共外交理论,指出国家形象是公共外交的理論硬核。笔者在参考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公共外交”的评议后认为,对“公共外交”的理解应该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公共外交一词不同于宣传(Propaganda),“宣传”一词在西方观念中带有“强行灌输”的含义,而公共外交应该是“讲真话”②;其次,公共外交的主体是一国政府,它不等同于“民间外交”,是一国政府出面组织或幕后支持,按照本国政府的意志,由政府或者本国公众向外提供和传播消息,组织交流,从而间接影响国内外公众支持外交政策;第三,公共外交的客体是公众而不是政府,这使之不同于古典外交;同时,这里的“公众”具有双面性,不仅指他国民众,也指本国民众;第四,公共外交注重宣传和对社交网络媒体的运用,以期培育国内外的公众舆论。③
      (二)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公共外交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手段,是在新世纪以来才开始在我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中逐渐得以重视,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并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指导中国未来外交工作发展的理念。公共外交近年来备受重视的原因其中不乏是自身对海外国家形象不佳的一种反思,以及扭曲的国家形象对损害我国国家利益的现状感到忧虑的结果。随着国际政治民主化、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加之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国家对信息的传播权和垄断权早已被打破,非国家行为体和跨国集团,甚至是恐怖分子都可以依靠现代通讯和传播手段散布谣言,影响民众对信息的接收。而此时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国强必霸”的论调甚嚣尘上,中国正面对不良国际舆论的挑战。因此,中国应该利用公共外交手段,以公开的方式从宣传本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尊重国内外公众的外交知情权,克服外交决策和政策信息的不对等不和对称性。在积极影响国内民众支持外交决策和政策的同时,支持并鼓励民间外交,提供信息并组织相关文化交流项目,转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好形象,在国外创造好的“国外民意基础”。
      二、中国对老公共外交的背景动因
      (一)中国对老公共外交的背景
      中国和老挝山水相连,又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享有共同的意识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始终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召开后,1988年,中国和老挝互派大使,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随后两国关系进入快速改善和发展的阶段。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双方的人员往来迅速增多,尤其在经贸合作方面发展迅速,近年来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不断攀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不断取得重大成就,老挝方面表示“抓住中国国际威望提高的良好时机,发展同中国的兄弟合作关系是当务之急”。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老关系不断深入发展。2009年,中老两国关系提升为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老挝与中国恢复正式外交关系近30年来,老挝与中国的关系迅速发展,形成了在政治上高度互信、经济上真诚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相互支持且密切配合、人文交流和民间友好交往与合作不断深入发展。⑤中老外交关系在老挝全方位外交政策和中国睦邻友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政策的指导和引导下,愈发展现出活力与生机,两国之间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在新时期,中国在与老挝既有的外交关系下,应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识,促进两国互利友好、合作共赢。

    推荐访问:老挝 必要性 新时期 中国 外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