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1-06-19 00:00: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十五”期间,江西省文物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发展为主题,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发展博物馆文化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保持了江西文物事业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五”时期的各项任务。在江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和藏品保管,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文物陈列展示与社会教育功能,文物对外展出与国际学术交流,配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点工作,红色、古色文物旅游与创文物工作先进县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吉水县、婺源县、兴国县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江西省文物局被评为全国一级文物建档先进集体,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被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被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等,使文博工作在“九五”工作基础上又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做好“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以“五纳入”为抓手,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新动力
      
      199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文物工作“五纳入”的要求。实践证明,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是文物工作的核心,是做好文物工作的基础。“十五”期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文物保护“五纳入”为抓手,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坚决防止因经济建设、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和建设性、开发性带来的各种人为破坏,切实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历经沧桑才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的珍贵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新动力。
      一是文物保护工作由“五纳入”拓展为“七纳入”。对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江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2002年7月,江西省政府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2003年3月,江西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落实情况及文物安全工作督查的通知》,省政府组织省文化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公安厅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专项督促检查,并将检查内容细化为19项,对检查结果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在地市分管市长的会议上进行通报。2003年9月,省文化厅、编办、计委、财政厅、建设厅、国税局又联合转发了国家七部委局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通知》。2005年1月21日,在江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先进表彰暨2005年文物工作会议上,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赵智勇提出了文物保护要做到“七纳入”,即在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的基础上,增加文物保护纳入社会治安体系、纳入社会防灾体系,在全国率先把文物保护与社会治安体系和社会防灾体系相结合,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二是探索文物保护新模式。按照以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的要求,针对全省文物古迹众多,保护任务重,各级财力困难的实际,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探索出一条符合江西实际、具有江西特色、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新模式。如以庐山为代表的文物保护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文物保护与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以瑞金为代表的国家保护与“社会认护”、“寻根问祖”相结合的模式,以婺源为代表的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建设相协调的模式等,既发展了红色、古色、绿色旅游,又保护了大批文物古迹。这些具有江西特色的保护模式,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是抓好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按照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各级政府将文物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加强了文物保护的力度。各地采取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争取上级专项保护经费为辅的办法,加强对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的保护。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江西省各级地方政府共投入专项经费1亿多元用于文物保护。与此同时,各博物馆、纪念馆加强了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将藏品保存环境条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博物馆普遍与当地110联网,投入专项经费改善文物的保护环境条件,普遍做到珍贵文物放置在专用柜架囊盒中,受到全国同行好评。
      
      二. 以文物普查为契机,文物工作地位有了新提高
      
      为进一步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全面掌握全省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的基本情况,增强保护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江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领导,省、市、县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各级财政拨出专款作为普查经费。经过一年的努力,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普查工作结束后,我们积极进行普查成果的转化工作,加强文物普查成果的科学研究,将普查成果与研究中华文明史、中国革命史、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脉络结合起来,与提升文物保护的级别和水平结合起来,与普及文物知识、宣传江西、宣传中华民族结合起来,与申报2005年社科课题、转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使普查成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省委副书记、省长黄智权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报告中对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给予肯定,在全国文博界和全省社会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这次文物普查和成果转化工作,使我们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江西省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情况,为全省文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有据的工作基础,全省文物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文物工作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有了新提高。
      一是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丰硕。据统计,在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全省共投入普查经费387万元,组成文物普查队115支,参与普查人数1800人,走访群众18600多人,查阅地方志、家谱等文献14000多卷本,整理制作馆藏文物档案10万余份、文物卡片20余万张;文物普查中共拍洗文物照片6万余张,整理文字材料近200余万字,共查明不可移动文物79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105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25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47处;馆藏文物总数302763件,其中一级文物1205套2708件,二级文物8891件,三级文物41832件。2004年10月25日,《江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展》在江西省博物馆隆重举行,省委书记孟建柱前往参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省政府副省长危朝安等领导亲自揭幕,中国文物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江西日报、江西卫视进行了连续报道。通过普查,我们对全省文物资源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对馆藏文物、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存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文物的安全防范设施、制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全省文博人才队伍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对全省文物工作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遴选出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建立了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库,并从中遴选出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等68处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出131个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五批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各地还新公布了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浮梁县瑶里镇、吉安市青原区美陂村、婺源县陀川乡理坑村3个村(镇)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组织完成全省第五批国保、第四批省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划定工作,完成国保单位“四有”档案建档工作。“十五”期间,江西省国保单位从17处增至24处,国家级历史名村(镇)由1个增至4个,国保单位和省保单位的数量将得到增加,种类将得到丰富,达到了增加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的目的,为巩固文物大省的地位奠定坚定的基础。2006年6月,在国务院新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江西新增国保单位27处,合并项目26处,实现了国保单位翻番。

    推荐访问:创新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