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婚恋面面观

    时间:2021-06-16 12:00: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20年前,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是十分鲜见。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带来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方面积极的、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功利性与道德性的内在矛盾,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功利性和个人本位主义。
      [关键词] 市场经济大学生婚恋观
      
      20年前,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是十分鲜见。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带来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方面积极的、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功利性与道德性的内在矛盾,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和个人本位主义。这些变化给大学生的婚恋观带来极大冲击,使得他们在恋爱和婚姻中,自主意识增强,择偶注重人品与个人体验,但也出现了个人本位主义、忽视传统道德、片面追求享乐并存等一系列倾向。另外,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西方性自由观念大量涌入,对于尚未完全实现社会化、自身发展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容易盲目崇拜西方的种种性观念,对西方的性文化接受较快。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日趋开放和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认为允许在校生结婚是人性化文明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认为由于学业和经济的原因,应允许在校生恋爱,但不宜结婚。大学生对恋爱与结婚的划分泾渭分明,对恋爱对象与结婚对象的选择出现双重标准。同时,大学生性观念日趋开放,对校外同居的认同度较高,忠贞观念日益淡薄,但恋情的升温与冷却都比较快,90%以上恋情最终以分手告终。
      一、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
      1.不将结婚作为恋爱目的
      过去在校大学生结婚是被明文禁止的。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达到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尽管高校已经对大学生结婚解禁,尽管大学生们对在校大学生结婚普遍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想付诸行动的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的增大。
      2.逾七成大学生有恋爱经历
      从恋爱的时间段来看,大学校园的恋情一般在大一、大二时开始萌芽,大三时比较普遍,超过所在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到大四时超过75%。
      我们发现,在大一阶段,谈恋爱的学生还处于少数。因为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还不熟悉周围的人和事。大二开始,谈恋爱的学生多起来,大三时就更多了。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大三的三个班为例,在24位男同学中,有过恋爱经历的占50.59%;在66位女同学中,恋爱比例为42.42%。黑龙江大学大三的一个班,9位男同学中有女朋友的为3名,占33.33%,17位女同学中,有男朋友的为13名,占76.47%。到大四时,往往会忽然冒出很多对新恋人,对于有暗恋对象的人来说再不表白就没有机会了。还有为了弥补前三年大学生活的情感真空,不至于大学毕业时在情感经历上交白卷而在大四突击恋爱,因此到了大四,有过恋爱经历的学生超过75%以上。
      3.网络成为重要交友途径
      从交往途径上看,大学生交友除同班同院系外,主要是高中同学、同乡会、社团活动,网恋和跨校交友也呈现上升趋势。
      处于课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中的大学生们,交友的渠道少、圈子小。除同班同学外,更多的是院系间的横向交流。高中恋情延续到大学的也很多。同乡会、社团活动也是结识异性朋友的主要途径。
      网络成为大学生交友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网恋呈上升趋势。网络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使大学生上网聊天成为常事,有些大学生在网上成立虚拟家庭,在网上“生儿育女”,将此视为一种好玩的游戏。对于网络恋情能否在真实生活中延续,大学生对此看法不一。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网恋危险性大,成功率低。
      但也有人认为网上恋情没有顾忌,可以真心交流。很多男女生先是通过网上结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聊天后发现彼此情投意和,又身处同一校园中,相约见面后便由网上恋人发展成为真正的恋人。
      4.择偶观出现双重标准
      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条件多元化,感官满足型、精神满足型和功利满足型并存。同上个世纪不同的是,出现交友和择偶双重标准:有的学生交朋友顺其自然,随着心情和感受,不大考虑其他条件。有的则比较现实,考虑对方父母、家庭背景,愿意找有钱人家的孩子,以便减少奋斗历程。
      男生在选择校园恋人时,对相貌的要求较多。而把温柔放在首位的原因是,沟通时比较容易,相处时心情好一些,因此不考虑脾气暴躁的。但当选择妻子时,贤惠便成了首要条件。除了能在生活中承担家务,还要孝顺公婆。一位男同学谈到自己对未来妻子的选择条件时,特别强调了孝顺父母这一点。女生在选择恋人时对对方的家庭条件考虑较多,认为经济条件等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男朋友,可以陪伴自己顺利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但是当作为终身伴侣来考虑时,诚实可靠成为女生选择丈夫的首要条件,希望未来伴侣对自己忠诚专一、关心体贴。其次要求丈夫有能力、有才干,肯努力,她们认为“没有上进心的伴侣,会使自己产生很大压力”。
      5.校外同居现象增多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不忌讳在公开场合表现亲密,校外同居现象也有抬头的趋势。
      在大学校园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学生情侣在林荫路上牵手漫步,在长椅上拥抱、亲吻的亲密动作。通过调查还发现,有的甚至把异性朋友带到宿舍里过夜。他们的理由是:“我们都是成人了,这是我们的权利”。近年来,大学生情侣到校外租房同居现象增多。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此现象的认可度和宽容度非常高,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据青岛某高校就当代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和性教育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30.41%的大学生赞同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婚前性行为,58.11%的人认为“性”像吃饭一样普通,不必刻意回避但同时反对者也明确表示了自己的观点,一位女生说:在大学期间不会偷尝禁果。尽管周围很多人都追求一时的快乐而不计后果,但她坚持认为,快乐应该是一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不愉快事件,就会失去重新追求快乐的勇气,心理上承受不了。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特点分析
      1.婚恋认可与婚恋目的的矛盾性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把婚姻家庭看作谈恋爱的终极目标,他们恋爱意识的开放性与传统恋爱是婚姻家庭的矛盾,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判断的迷失,他们恋爱的主要目的不是婚姻家庭,而是寻求精神寄托和感官享受。
      2.婚恋动机与择偶标准的冲突性
      当代大学生婚恋是事实,他们的动机如何,以何为标准寻求心中的理想对象,这是研究大学生婚恋道德的关键。如果当代大学生婚恋是以孤独为恋爱动机,而以人品、才能、性格、气质、志同道合为标准寻求择偶对象,那么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矛盾——动机的“低劣性”,与标准的“高尚性”。
      3.婚恋程式结构重塑
      在传统的婚恋观念中,恋爱——结婚——性行为的递次线性模式是符合社会婚恋道德规范的,但在当代大学生婚恋中,这一模式已不是必然约束,而是被解构成恋爱——性行为——结婚。这可能与当代大学生接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更多,而不太看重中国传统性道德有关。这样的程式在传统婚恋观中是违反婚恋道德规范,受社会群体谴责的。但现实情况是这一模式已被半数多大学生认可。
      4.性爱观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性”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恋爱产生于性的生理机能成熟,性的成熟使异性产生倾慕,彼此靠近交流的渴望。性爱是性的行为表现,从上面的婚恋程式讲这种性爱是恋爱、婚姻不可缺少的内容。

    推荐访问:面面观 婚恋 冲击 大学生 现代市场经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