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从战略上看毛泽东是如何指挥三大战役的(下)

    时间:2021-05-28 12:01: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以少胜多创奇迹: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刚拉上帷幕,国共南线战场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开始了。毛泽东绝不会给蒋介石把分割区连成一片的任何机会。这是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是两军在长江以北地区进行的决战。
      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是如何提出的
      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同毛泽东的战略奇想和从善如流“放手使用”粟裕等前方将领密不可分,与辽沈战役关门打狗不同,淮海战役基本相当于生吞活剥,其战役规模和部署,有一个不断增大的过程。最早提出发动淮海战役这个建议的,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先是向中央军委建议集中主力于长江以北打大仗,后来又建议“小淮海”以及“大淮海”的战役规划,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均以中央军委的名义采纳实施。
      早在孟良崮战役后,粟裕逐渐形成为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战略构想。1947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战略形势作出分兵南进的战略决策,决定从中原战场上抽出一部分兵力渡江南下,以调动中原战场上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对此,粟裕通过对中原战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得失利弊的认真分析,三次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斗胆直陈应在中原战场上集中兵力打大仗的建议。1948年1月22日他向中央军委发出“子养电”。 31日接着向中央军委发出一份长达2000字的电报,重申“子养电”的观点。4月18日再次向中央军委斗胆直陈,建议我军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粟裕的三次“斗胆直陈”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经过党中央研究决定,在保持既定战略方针不变前提下,采纳了粟裕的建议,这个重大决策构成了淮海战役的最初蓝图。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粟裕又提出了几次关键性建议,促成了淮海战役从“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9月24日,正当人民解放军突入济南内城进行巷战时,粟裕给中央军委发电报并报华东局、中原局,考虑到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并为将来渡江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如果这时“全军即进入休整,如此对部队有好处,但易失去适宜作战——秋凉气候和济南失守后加于敌人之精神压力”。 25日中午,刘伯承、陈毅、李达致电中央军委:“济南攻克后,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经过慎重考虑,当晚19时,中央军委发出了毛泽东起草的答复电报:“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毛泽东这里提的“黄兵团”即位于徐州东侧黄百韬率领的第七兵团。这时所提的“淮海战役”, 还是“小淮海”。战略计划是准备夺取两淮(淮阴、淮安)、海州,打通山东和苏北的联系,威胁长江北岸,为下一步在徐州、浦口线上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还不是作为南线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
      毛泽东发出电报后继续深入观察和思考着战局。他和粟裕同时意识到了战争规模和影响比原来预想可能要大得多。9月28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起草致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的电报指出:“黄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新安镇地区距离徐州甚近,邱李两兵团赴援甚快。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因此,你们必须有相当时间使攻济兵团获得休整补充,并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全部后勤工作在内有充分之准备,方能开始行动。”毛泽东还不放心,于10月11日再次电示饶、粟、谭等:“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兵团,完成中央突破”;而且重点提出:“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及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成歼灭黄兵团三个师之目的。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济打援的部署,否则不能达成歼灭黄兵团三个师之目的。”毛泽东能“用一半以上兵力”来打援,这样的魄力和安排,有效地保证了淮海战役的初战胜利。
      毛泽东预见淮海战役规模将越打越大,虑及华东和中原这两个野战军并肩作战的问题,在10月11日电报中他提出:正在徐州以西的豫东地区的“孙元良三个师现将东进,望刘陈邓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同日又致电嘱咐中原野战军:“否则,孙兵团加至徐州方面,将极大妨碍华野的新作战。”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作战部署,中原野战军在22日以突然用兵攻克郑州,消灭国军1万多人。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回忆道:“从打郑州开始,淮海战役即成为华野、中野两支大军共同执行的任务了。正如邓小平引用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两个野战军联合在一起,就不是增加一倍力量,而是增加了好几倍的力量。”就在我军攻克郑州的同日,毛泽东又对中原野战军接下来的行动提出新要求:“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毛泽东力争包围并全歼徐州“剿总”刘峙全军构想已经初步形成。10月31日,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正合毛泽东的心意,他当即研究同意。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国共双方军事斗争形势到了新的转折关头,力量对比已发生极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根本性变化。毛泽东考虑到原定的在新安镇地区歼灭黄兵团后华野主力转向淮安、淮阴地区的部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11月7日(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致电华东并告中原野战军:第一仗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力争歼灭黄百韬等部廿一二个师,“如能达成此项任务,整个形势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这充分表明他对淮海战役作战规模的战略构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日华东野战军粟裕、张震等分析认为必须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使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并立即电告中央军委建议“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歼灭之”。11月9日深夜,毛泽东复电同意并明确提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殲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至此,淮海战役的作战总方针(即后来毛泽东在11月23日致中原、华东领导人电报中提到的“隔断徐蚌,歼灭刘峙主力的总方针”)最终确立。

    推荐访问:三大 上看 战役 指挥 战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