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豫东战役:粟裕斗胆直陈战中原

    时间:2021-05-25 12:03: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粟裕斗胆直陈,建议在中原打歼灭战
      1947年7月以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和陈(毅)粟(裕)三路大军呈“品”字形在江淮河汉之间的中原地区纵横驰骋,完成了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此时在中原地区,虽然解放军在战略上和政治上已占优势,但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上仍占优势。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下,处境困难;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也难以寻找到打大歼灭战的战机。
      粟裕对如何在中原发展战略进攻进行了思考。1948年1月22日,粟裕发出了致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提出他的战略构想和相应的建议。他说:
      目前敌人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尚有一定兵力,作为其攻势防御之机动使用。……因此,目前江北(中原、鄂豫陕及豫皖苏)敌我是处在反复的拉锯形势中。这种形势,本给我们以有利而且多的运动战机会,但由于新区反动势力未完全打倒,反动武装未肃清和新区群众尚未完全发动,故使我们难以保留和及时捕捉战机。而敌人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我兵力分散时则进犯,我集中兵力时则后缩,敌我兵力相等则与我纠缠,不让我安定休整。在上述情况下,我一个战略区之兵力对当面之敌作战,则难取全胜;如待三个战略区兵力集中,则又失去战机。而敌人则利用其较我优良的运输条件和建制的临机变动,以集中或分散对付我军。但我军则因缺乏固定补给来源和足够的运输能力,又不便长期集中强大的兵团于一个地区(或方向)作战。因此,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较彻底地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钳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区集中。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管见是否有当,请示知。如认为可行,则请刘邓统一指挥。
      在电报的最后,粟裕说:“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是否有当,尚盼裁示。”
      粟裕这封电报的主旨是建议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互相配合,在中原打歼灭战。毛泽东此时正在对中原战局进行筹划。此前,他电召陈毅到中共中央驻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于1月19日至21日听取了陈毅关于华东野战军情况的汇报。
      毛泽东接到粟裕的电报后,逐句圈点。在送周恩来、任弼时和陈毅传阅时,他特别标注:“再送毛。”毛泽东尽管反复阅读了粟裕的电报,但并没有采纳粟裕的建议。他此时正在筹划继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进一步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引向江南。27日,他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电:“关于由你统率叶、王、陶三纵在宜昌上下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问题,我们与陈毅同志研究有三个方案。”电报在叙述和分析了这三个方案的渡江时间及其利弊后说:“以上三案各有优劣,请你熟筹见复。”
      1月31日午时,粟裕复电,提出了渡江南进时间和路线的两个方案,同时复述了他1月22日电报的意见。他写道:“职对于中原战局的认识,除已于子养电呈外,认为我军以原有的政治优势,于反攻中又取得了战略优势,但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并非优势。加以土改又为反攻中最主要政治内容,故进展较慢。在军事上,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华野除叶、王、陶外可以三至四个纵队参战),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如是则使敌人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我军在机动兵力的数量上,则将逐渐走向优势;同时也可因战役的胜利,取得较多的休整与提高技术的时间。如果我军能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取得优势,则战局的发展可能急转直下,也将推进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
      粟裕这封电报是在执行中央军委关于渡江南进决策的前提下,提出在中原地区,由三个野战军配合寻机歼敌。电报特别指出,“除叶、王、陶外”,因为他们要准备执行渡江南进的任务。
      2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表示完全同意粟裕提出的渡江作战方案,并指令3月下旬出动。
      2月4日,陈毅离开杨家沟东返。他带了毛泽东手书的组建东南野战军的决定,由陈毅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邓子恢任副政委。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由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粟裕兼任司令员及政委,叶飞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粟裕任书记,叶飞、金明任副书记。
      粟裕请求推迟渡江,形同向军委立了军令状
      从1948年2月下旬起,粟裕率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到濮阳整训,进行渡江准备工作。开展新式整军运动,为渡江作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针对江南地理条件进行行军、作战训练;派遣一个营到沿江地区侦察地形、敌情;调集准备随军南下的干部学习和研究新区政策;印制了供新区使用的货币东南流通券。用张震的话说,当时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渡江”了。
      在准备渡江的时候,粟裕仍在继续思考渡江作战的利弊。1944年底,他曾经率新四军第一师渡江南下作战,一直到1945年10月才返回苏北,对于无后方作战的难处深有体会。他反复权衡,认为留在中原歼敌比远出江南更有利。4月16日,粟裕向4月2日来到濮阳的陈毅提出这一想法。陈毅鼓励他分别向刘伯承、邓小平和中央军委、中央工委反映。当日,粟裕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提出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打歼灭战的建议。
      4月18日,刘伯承、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和陈毅、粟裕,认为:“从中原形势而论,粟部过江迫使敌人抽走几个师,将发生很有利的变化,于全国战局的发展亦极有利。这个问题,决定于自身的准备、过江条件。”“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

    推荐访问:豫东 直陈 斗胆 战役 战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