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被XX”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_句法语义

    时间:2020-03-28 07:25: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句式之一。但近来网络等媒体上流行的“被××”格式,不仅句法、语义与传统的“被”字句不同,而且有特殊的语用价值。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对此格式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被××”格式 句法 语义 语用
      
      自2008年开始,网络上相继出现了“被××”的说法,如人民“被小康”、GDP“被增长”等,这一种现象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迅速成为焦点。新兴的“被××”格式与传统的“被”字句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被”的后接成分上,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
      一、“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区别
      (一)内部结构
      “‘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被”字句是有标记的表示被动含义的句子,是汉语动词谓语句的常用句式之一。“被”字句的使用一般有两种格式:
      格式一:被+NP+VP,如:(花瓶)被小明打碎了。
      格式二:被+VP,如:(花瓶)被打碎了。
      格式一中用“被”引进动作的施动者;格式二中施动者不出现,“被”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含义,两种格式统称为“被”字句。
      “被”字句要成立,要满足一个最基本的语法要求:就词性而言,“被”后的成分由于表示某种动作,因而需是动作性极强的及物动词性成分。例如:
      (1)小王被抓走了。 *(2)小王被失踪了。
      而当下流行的“被××”格式却打破这一规则,出现了其他词性,其中大多数为不及物动词,下面分词性讨论。
      1.被+Vi
      (3)“被失踪”是一种恐怖行为(《南方周末》2008年12月17日)
      (4)女星最多的是“被结婚”,周迅、赵薇、范冰冰、董卿等无一幸免。(中国网,2009年12月25日)
      “失踪”“结婚”等都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缺少较强的动作性,按照语法规则,是不能直接放在“被”字后面,但上述这些例句中,它们都被当作了动作性的成分来使用,获得了与动词同等的语法功能。类似的用法还有不少,例如:“被自杀”“被捐款”“被增长”等等。
      2.被+A
      (5)中国“被强大”了吗? (新华网,2009年8月12日)
      (6)“被贫困”还是“被富有”(《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5月4日)
      “强大”“贫困”等都是形容词,按照语法规则,是不能直接放在“被”字后面表示“被动”含义的,但上述这些新闻标题中,它们都被当作了动作性的成分来使用,获得了与动词同等的语法功能,类似的用法还有“被和谐”“被富有”“被先进”等等。
      3.被+N
      (7)“被中考”敲响“严堵舞弊空间”的警钟 (中国网,2009年7月21日)
      (8)“被网瘾”也许是被误读(浙江在线,2009年8月27日)
      “网瘾”“中考”等是典型的名词性成分,不具备任何动作性质。但在这里,同样被赋予了动作性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被××”这种新的句法格式的特点:首先,当“××”以动词身份出现时,通常是不及物动词;其次,传统语法中,“被”字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动词,而“被××”中却把形容词、名词等直接接于“被”之后用作谓语动词,即它们被动词化了。
      (二)“被”后动词的语义特征
       1.[-处置性]的特征
      从语义特征来看,用于“被”字句的动词往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一般来说,“被”字句中的动词应该具有典型的处置性意义。但是“被××”格式却并不如此:“失踪”“就业”“结婚”都没有类似“打”的典型处置性意义,“强大”“网瘾”等更谈不上处置性,这些词都不能用于被动结构,但使用者并不理会这些,甚至是有意为之,显然有其特定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被××”中的“××”通常带有[-处置性]的特征。
      2.[+自主性]特征
      “就业”“结婚”“失踪”等动词虽不具有典型的处置性意义,却具有自主性意义,所谓自主性是指动词表示的行为动作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发出。而典型“被”字句中的动词,常具有[-自主性]的语义特征。[-自主性]与[+自主性]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的行为动作通常由对方发出,而后者表示的行为动作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发出。“就业”这一行为只能由当事人“大学生”发出,而不能由与“大学生”相对的“学校”发出,而“被就业”的结构将“学校”设定为“就业”隐含的施事,即“大学生被(学校)就业”有其特殊的语用价值,我们将在下面具体谈及。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被××”格式中的后接成分通常有以下语义特点:[-动作行为性] [-处置性] [+自主性]。以上我们比较了“被××”与传统“被”字句的差别,下面就在此基础上,对“被××”格式从三个平面角度进行全方位解析。
      二、“被××”的句法功能
      (一)“被××”作谓语
      “被××”在句法功能方面,以谓词性功能为主,通常和它前面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作谓语,对主语起陈述作用。例如:
      (9)绵阳40%劳动者“被全勤”(四川新闻网,2009年8月23日)
      (10)富士康员工“被自杀”。(新民网,2010年5月21日)
      通过对“被××”结构使用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所有的“被××”格式都能在“主体+‘被××’”这种典型的主谓结构句式中充当谓语,说明它的谓词性功能很强。
      (二)“被××”作主语、宾语、定语
      “被××”结构还可以作主语。例如:
      (11)“被增长”是一种误解。(今博讲堂,2009年10月13日)
      (12)被就业是“皇帝的新衣”吗?(搜狐社区,2009年9月4日)
       此外,“被××”结构还可以充当宾语。例如:
      (13)乱收费的最高境界是“被自愿”。(新华网,2009年5月29日)
      (14)官方数据一出笼,老百姓又一次感觉“被统计”了。(汉风网,2009年8月6日)
      另外,“被××”结构还可以在定中结构中作定语。例如:
      (15)“被失踪”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公权力在历史上的恶行。(《凯迪周刊》2008年12月21日)
      (16)面对“被自愿”的可怜家长和乱收费的乱象,教育局的官员却表现得无动于衷。(《扬子晚报》2009年5月29日)
      三、“被××”的语义特点
      “被××”格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超常搭配,本身具有鲜明的[+矛盾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的主语合[+受事性]与[+施事性],这是[+矛盾性]的核心
      “被”字句中主语与动词是“受事-动作”关系。但在“被××”格式中,如例(10)中,主语“员工”与“自杀”是“施事-动作”关系,此时无论“××”由什么成分充当,从“××”都可以判断主语具有施事性,即“××”把主语标记为隐性语义上的施事。但“被”作为被动的标志,与“自杀”组合后,“自杀”的施事又成了“被自杀”形式上的受事,因此“被”把主语标记为受事。因此“被”与“××”的组合使主语既成为施事又成为受事,这种冲突表明“被××”具有[+矛盾性],导致语义亦此亦彼,自相矛盾。
      (二)“被××”的主语合[+施事性]与[+受事性],可由此推知“××”具有[-真实性]
      例(12)中,“学生”与“就业”之间是“施事-动作”关系,但“学生”被“被”字标记为受事主语后,“就业”就具有了[-真实性],个别高校为了就业率的统计数字,要求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在协议书上盖单位公章证明自己已被用人单位接收,数字上的“就业”是虚假信息。 “自杀”本来是行为主体采取的一种自主性行为动作,是指“自己杀死自己”,而基于现实背景的“被自杀”则意味着有另一方强行介入,将当事人之死说成是自杀,即表面上看是自杀,而事实上可能是受他人操纵的他杀。选用“被”字式,就是为了用“被”字来传递“被动和强加”的同时突出事实与表象相违的[-真实性]。因此上文中的“被全勤”可理解成“并非全勤”,“被结婚”可理解成“并未结婚”。
      (三)一个动作包含两个施事
      与传统“被”字句相比,“被××”格式中显性的施事都被省略,而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隐性的施事。例(10)中,根据词义可以推断,动作“自杀”的施事是“富士康员工”,而“富士康员工”在句中却充当了主语,也就是传统语法中被动句的受事。换句话说,例(10)的施事和受事是一个成分-富士康员工,这在上文我们已经论证过了。进一步分析,了解这句话背景的人都知道,富士康员工自杀是由于受到了公司给予的屈辱和诬陷,为了证明自身清白和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富士康员工才自杀的。也可以说,自杀这一动作本身虽然是这位员工发出的,但是富士康公司间接促成了这位员工的自杀。换句话说,自杀这个动作有两个施事,一个是显性施事即员工,还有一个是隐性施事即富士康公司。一个动作包含两个施事,一个显性的和一个隐性的,这就是“被××”结构语义的[+矛盾性]的又一表现。
      (四)“被××”格式的[+被迫性]与“××”的[+自主性]的矛盾
      “结婚”“自杀”这些词语本身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自主性,而“被”的传统搭配组合的动词要具备比较明显的动作性,所以这些词进入“被××”这一格式中,词语自身的含义就与这一格式在语义上不相容。这一看似矛盾的组合就需要使用者重新调整进入该格式词语的语义容量,使词语符合该结构的需要。这些具备主观性、自主性语义的成分由于组合的分布关系而临时获得了“被迫发出该动作”的语义,从而完成词语的语义增容。也就是当原本习惯上不进入该格式的词语却进入了该格式,这就使词语通过超常搭配而临时获得了某一方面语言功能的凸显,在“被××”格式里,由于主观性、自主性的词语形式与“被”负载的强迫性、被动性的组合凸显了强烈的非自主性、非主观性特点,从而凸显了语言表达功能的实现。
      四、“被××”语用分析
      (一)“被××”表达的形象性
      “被××”结构语义上的矛盾特点成就了其表达的形象性。例(10)欲表达的含义是“自杀”本来是自己情愿的事情,而“被自杀”使得对于自己情愿且必须自己情愿才得以发生的动作失去了控制力,这也间接讽刺了句中的“隐性施事”。这种间接讽刺不仅没有直接提出被讽刺者是谁,还使用了以受害者本身承担责任去影射施暴者的反讽技巧,使得“被××”表达极具形象性。
      (二)“被××”表达的含蓄性
      汉语“被”字句常表达一种消极意义,而“被自杀”“被就业”等“被××”格式所表达的消极意义是被隐藏在语境中的。“被××”结构的这种隐性消极意义又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在“被××”结构中,“自杀”“就业”等自主性动词的自主性变成了不可控制的非自主,而从自主到非自主的转变恰是读者关心的焦点。因此,人们关心的焦点信息不是“被自杀”“被就业”等事件的结果,而是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的造假行为。言在此而意在彼,不难看出正是由于“被××”格式的这种表义的含蓄性,才使得“被就业”等这种不合语法的表达方式具有了广泛的可接受性。
      (三)“被××”表达的简洁性
      “被××”这种结构在表达风格上简洁明了。还以“富士康员工被自杀”这句话为例,按照正常的表达方式,应该这么说:“富士康员工因为受到了富士康公司的逼迫,不得已自杀了。”而简单的一个“被”,再加上带有双重施事的动作“自杀”构成了全句,很明显,“被××”的表达方式以最少的文字传达了清晰的意义,更符合表达的经济原则。
      (四)“被××”与“××”构成对比,使语言警策,耐人寻味
      (17)如今,不但不消费难,不被消费也很难。(天涯博客,2009年7月13日)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去世后,人们纷纷表达对他的怀念,连只见过他一面的商人,也在自己博客上大谈“拜会季老”的见闻。着实让人感叹季老“被消费”了,死后仍不得安宁。
      (18)从“被幸福”走向“真幸福”(大河网,2009年8月3日)
      2009年,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了一组数字,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2008年相比,城镇职工工资增长20.9%,农村居民增收8.1%,这接连不断的披露都是想让群众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但人们却抱怨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国家有关部门只注重宣传效果,让群众“被幸福”了,这往往会适得其反,要切实让群众感到“真幸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J].语文建
      设,2009,(4).
      [3]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2).
      [4]王振来.“被V”和“被VN”及其词汇化分析[J].汉语学习,2008,
      (5).
      [5]李雪,邵平和.从“被自杀”看网络“被XX”格式[J].语文学刊,
      2009,(19).
      [6]周卫华,蔡忠玲.热议“被+XX”结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09,(10).
      
      (孙冬惠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116002 )
      自2008年开始,网络上相继出现了“被××”的说法,如人民“被小康”、GDP“被增长”等,这一种现象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迅速成为焦点。新兴的“被××”格式与传统的“被”字句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被”的后接成分上,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
      一、“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区别
      (一)内部结构
      “‘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被”字句是有标记的表示被动含义的句子,是汉语动词谓语句的常用句式之一。“被”字句的使用一般有两种格式:
      格式一:被+NP+VP,如:(花瓶)被小明打碎了。
      格式二:被+VP,如:(花瓶)被打碎了。
      格式一中用“被”引进动作的施动者;格式二中施动者不出现,“被”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含义,两种格式统称为“被”字句。
      “被”字句要成立,要满足一个最基本的语法要求:就词性而言,“被”后的成分由于表示某种动作,因而需是动作性极强的及物动词性成分。例如:
      (1)小王被抓走了。 *(2)小王被失踪了。
      而当下流行的“被××”格式却打破这一规则,出现了其他词性,其中大多数为不及物动词,下面分词性讨论。
      1.被+Vi
      (3)“被失踪”是一种恐怖行为(《南方周末》2008年12月17日)
      (4)女星最多的是“被结婚”,周迅、赵薇、范冰冰、董卿等无一幸免。(中国网,2009年12月25日)
      “失踪”“结婚”等都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缺少较强的动作性,按照语法规则,是不能直接放在“被”字后面,但上述这些例句中,它们都被当作了动作性的成分来使用,获得了与动词同等的语法功能。类似的用法还有不少,例如:“被自杀”“被捐款”“被增长”等等。
      2.被+A
      (5)中国“被强大”了吗? (新华网,2009年8月12日)
      (6)“被贫困”还是“被富有”(《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5月4日)
      “强大”“贫困”等都是形容词,按照语法规则,是不能直接放在“被”字后面表示“被动”含义的,但上述这些新闻标题中,它们都被当作了动作性的成分来使用,获得了与动词同等的语法功能,类似的用法还有“被和谐”“被富有”“被先进”等等。
      3.被+N
      (7)“被中考”敲响“严堵舞弊空间”的警钟 (中国网,2009年7月21日)
      (8)“被网瘾”也许是被误读(浙江在线,2009年8月27日)
      “网瘾”“中考”等是典型的名词性成分,不具备任何动作性质。但在这里,同样被赋予了动作性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被××”这种新的句法格式的特点:首先,当“××”以动词身份出现时,通常是不及物动词;其次,传统语法中,“被”字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动词,而“被××”中却把形容词、名词等直接接于“被”之后用作谓语动词,即它们被动词化了。
      (二)“被”后动词的语义特征
       1.[-处置性]的特征
      从语义特征来看,用于“被”字句的动词往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一般来说,“被”字句中的动词应该具有典型的处置性意义。但是“被××”格式却并不如此:“失踪”“就业”“结婚”都没有类似“打”的典型处置性意义,“强大”“网瘾”等更谈不上处置性,这些词都不能用于被动结构,但使用者并不理会这些,甚至是有意为之,显然有其特定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被××”中的“××”通常带有[-处置性]的特征。
      2.[+自主性]特征
      “就业”“结婚”“失踪”等动词虽不具有典型的处置性意义,却具有自主性意义,所谓自主性是指动词表示的行为动作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发出。而典型“被”字句中的动词,常具有[-自主性]的语义特征。[-自主性]与[+自主性]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的行为动作通常由对方发出,而后者表示的行为动作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发出。“就业”这一行为只能由当事人“大学生”发出,而不能由与“大学生”相对的“学校”发出,而“被就业”的结构将“学校”设定为“就业”隐含的施事,即“大学生被(学校)就业”有其特殊的语用价值,我们将在下面具体谈及。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被××”格式中的后接成分通常有以下语义特点:[-动作行为性] [-处置性] [+自主性]。以上我们比较了“被××”与传统“被”字句的差别,下面就在此基础上,对“被××”格式从三个平面角度进行全方位解析。
      二、“被××”的句法功能
      (一)“被××”作谓语
      “被××”在句法功能方面,以谓词性功能为主,通常和它前面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作谓语,对主语起陈述作用。例如:
      (9)绵阳40%劳动者“被全勤”(四川新闻网,2009年8月23日)
      (10)富士康员工“被自杀”。(新民网,2010年5月21日)
      通过对“被××”结构使用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所有的“被××”格式都能在“主体+‘被××’”这种典型的主谓结构句式中充当谓语,说明它的谓词性功能很强。
      (二)“被××”作主语、宾语、定语
      “被××”结构还可以作主语。例如:
      (11)“被增长”是一种误解。(今博讲堂,2009年10月13日)
      (12)被就业是“皇帝的新衣”吗?(搜狐社区,2009年9月4日)
       此外,“被××”结构还可以充当宾语。例如:
      (13)乱收费的最高境界是“被自愿”。(新华网,2009年5月29日)
      (14)官方数据一出笼,老百姓又一次感觉“被统计”了。(汉风网,2009年8月6日)
      另外,“被××”结构还可以在定中结构中作定语。例如:
      (15)“被失踪”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公权力在历史上的恶行。(《凯迪周刊》2008年12月21日)
      (16)面对“被自愿”的可怜家长和乱收费的乱象,教育局的官员却表现得无动于衷。(《扬子晚报》2009年5月29日)
      三、“被××”的语义特点
      “被××”格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超常搭配,本身具有鲜明的[+矛盾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的主语合[+受事性]与[+施事性],这是[+矛盾性]的核心
      “被”字句中主语与动词是“受事-动作”关系。但在“被××”格式中,如例(10)中,主语“员工”与“自杀”是“施事-动作”关系,此时无论“××”由什么成分充当,从“××”都可以判断主语具有施事性,即“××”把主语标记为隐性语义上的施事。但“被”作为被动的标志,与“自杀”组合后,“自杀”的施事又成了“被自杀”形式上的受事,因此“被”把主语标记为受事。因此“被”与“××”的组合使主语既成为施事又成为受事,这种冲突表明“被××”具有[+矛盾性],导致语义亦此亦彼,自相矛盾。
      (二)“被××”的主语合[+施事性]与[+受事性],可由此推知“××”具有[-真实性]
      例(12)中,“学生”与“就业”之间是“施事-动作”关系,但“学生”被“被”字标记为受事主语后,“就业”就具有了[-真实性],个别高校为了就业率的统计数字,要求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在协议书上盖单位公章证明自己已被用人单位接收,数字上的“就业”是虚假信息。 “自杀”本来是行为主体采取的一种自主性行为动作,是指“自己杀死自己”,而基于现实背景的“被自杀”则意味着有另一方强行介入,将当事人之死说成是自杀,即表面上看是自杀,而事实上可能是受他人操纵的他杀。选用“被”字式,就是为了用“被”字来传递“被动和强加”的同时突出事实与表象相违的[-真实性]。因此上文中的“被全勤”可理解成“并非全勤”,“被结婚”可理解成“并未结婚”。
      (三)一个动作包含两个施事
      与传统“被”字句相比,“被××”格式中显性的施事都被省略,而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隐性的施事。例(10)中,根据词义可以推断,动作“自杀”的施事是“富士康员工”,而“富士康员工”在句中却充当了主语,也就是传统语法中被动句的受事。换句话说,例(10)的施事和受事是一个成分-富士康员工,这在上文我们已经论证过了。进一步分析,了解这句话背景的人都知道,富士康员工自杀是由于受到了公司给予的屈辱和诬陷,为了证明自身清白和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富士康员工才自杀的。也可以说,自杀这一动作本身虽然是这位员工发出的,但是富士康公司间接促成了这位员工的自杀。换句话说,自杀这个动作有两个施事,一个是显性施事即员工,还有一个是隐性施事即富士康公司。一个动作包含两个施事,一个显性的和一个隐性的,这就是“被××”结构语义的[+矛盾性]的又一表现。
      (四)“被××”格式的[+被迫性]与“××”的[+自主性]的矛盾
      “结婚”“自杀”这些词语本身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自主性,而“被”的传统搭配组合的动词要具备比较明显的动作性,所以这些词进入“被××”这一格式中,词语自身的含义就与这一格式在语义上不相容。这一看似矛盾的组合就需要使用者重新调整进入该格式词语的语义容量,使词语符合该结构的需要。这些具备主观性、自主性语义的成分由于组合的分布关系而临时获得了“被迫发出该动作”的语义,从而完成词语的语义增容。也就是当原本习惯上不进入该格式的词语却进入了该格式,这就使词语通过超常搭配而临时获得了某一方面语言功能的凸显,在“被××”格式里,由于主观性、自主性的词语形式与“被”负载的强迫性、被动性的组合凸显了强烈的非自主性、非主观性特点,从而凸显了语言表达功能的实现。
      四、“被××”语用分析
      (一)“被××”表达的形象性
      “被××”结构语义上的矛盾特点成就了其表达的形象性。例(10)欲表达的含义是“自杀”本来是自己情愿的事情,而“被自杀”使得对于自己情愿且必须自己情愿才得以发生的动作失去了控制力,这也间接讽刺了句中的“隐性施事”。这种间接讽刺不仅没有直接提出被讽刺者是谁,还使用了以受害者本身承担责任去影射施暴者的反讽技巧,使得“被××”表达极具形象性。
      (二)“被××”表达的含蓄性
      汉语“被”字句常表达一种消极意义,而“被自杀”“被就业”等“被××”格式所表达的消极意义是被隐藏在语境中的。“被××”结构的这种隐性消极意义又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在“被××”结构中,“自杀”“就业”等自主性动词的自主性变成了不可控制的非自主,而从自主到非自主的转变恰是读者关心的焦点。因此,人们关心的焦点信息不是“被自杀”“被就业”等事件的结果,而是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的造假行为。言在此而意在彼,不难看出正是由于“被××”格式的这种表义的含蓄性,才使得“被就业”等这种不合语法的表达方式具有了广泛的可接受性。
      (三)“被××”表达的简洁性
      “被××”这种结构在表达风格上简洁明了。还以“富士康员工被自杀”这句话为例,按照正常的表达方式,应该这么说:“富士康员工因为受到了富士康公司的逼迫,不得已自杀了。”而简单的一个“被”,再加上带有双重施事的动作“自杀”构成了全句,很明显,“被××”的表达方式以最少的文字传达了清晰的意义,更符合表达的经济原则。
      (四)“被××”与“××”构成对比,使语言警策,耐人寻味
      (17)如今,不但不消费难,不被消费也很难。(天涯博客,2009年7月13日)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去世后,人们纷纷表达对他的怀念,连只见过他一面的商人,也在自己博客上大谈“拜会季老”的见闻。着实让人感叹季老“被消费”了,死后仍不得安宁。
      (18)从“被幸福”走向“真幸福”(大河网,2009年8月3日)
      2009年,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了一组数字,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2008年相比,城镇职工工资增长20.9%,农村居民增收8.1%,这接连不断的披露都是想让群众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但人们却抱怨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国家有关部门只注重宣传效果,让群众“被幸福”了,这往往会适得其反,要切实让群众感到“真幸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J].语文建设,2009,(4).
      [3]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2).
      [4]王振来.“被V”和“被VN”及其词汇化分析[J].汉语学习,2008,(5).
      [5]李雪,邵平和.从“被自杀”看网络“被XX”格式[J].语文学刊,
      2009,(19).
      [6]周卫华,蔡忠玲.热议“被+XX”结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10).
      
      (孙冬惠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116002 )

    推荐访问:句法 语义 格式 “被XX”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浅析时代流行语被xx句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