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阳新采茶戏研究构想|阳新采茶戏

    时间:2020-03-14 07:28: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引言   谈阳新采茶戏,需从地方小戏谈起。   地方小戏是一个约定俗称的概念,所谓地方,指戏曲的流行区域;所谓小,指其相对于“昆、高、皮、乱”而言,没有那么严谨的表演体系和众多纷呈的剧本。其通常在民间歌舞或者民间说唱曲种的基础上,由“以叙事体为主、代言体为辅”向“以代言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转变,变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角色以“一丑一旦”为主,或加一小生,常称之为“二小戏”或“三小戏”。
      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性质决定了乡村文化与地方小戏是一种同文化的性质,或者说是一种伴生的关系。地方小戏建立于区域乡村文化的基础之上,为区域乡村文化的传播、强化和凝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区域乡村文化则对地方小戏在观众欣赏层面上予以相同的审美心理,使之发展、壮大,流传至更广泛的区域。
      与此同时,区域乡村文化因为其区域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地方小戏的发展和流传。此时,地方小戏必然要扬弃自身的某些特点,以便更好地适应观众的审美。戏曲史之谓“弋阳腔”者,尽因其擅此道,“改调歌之”、“错用乡语”,故其流传于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开花,蔚为大观。然同时也必须看到,共性与个性的扬弃与流行区域关系密切,欲流传广泛,需消解个性,流传范围小者,个性突出。
      阳新采茶戏隶属于地方小戏之范畴。幸甚,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湖北省重点扶持保留剧种。
      追溯源流,阳新采茶戏于地方采茶歌舞之基础上发展而起,至迟,清朝中期,已经搬上舞台,现有清晰传代史十一代约两百余年,其传承关系十分明确。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盛,据调查,当时阳新县有剧团200余个,传统戏本达100台,被誉为湖北省的“戏窝子”,有民谚述此景:“阳新龙燕,四十八郾,抱起枕头一撂肩,茶戏爱看一夜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国戏曲团体的不景气,阳新采茶戏也逐渐走向没落。据新闻报道,“阳新县采茶剧团是全省现存的惟一一家专业采茶剧团。被誉为鄂东南山区‘不败的山茶花’的阳新采茶戏剧团,也曾一度陷入“凋零”的境地,一年演不了几台戏。‘我们的精神食粮储备已经不多了!’目睹着采茶戏日渐萎缩的势头,李家高(笔者按:阳新采茶戏传承人)无比忧虑。据了解,阳新县采茶剧团现有在职演职人员四五十名,目前当家演员大多是1995年毕业于(湖北)省艺校的。由于经费不足,服装、背景更新慢、色彩陈旧,大戏已很难排演”。
      二、以往研究之基础
      目前,学界对阳新采茶戏的研究很少。1964年,湖北艺术学院杨匡民、程国权、熊永良等专家召集采茶戏知名艺人谈会冰、刘应锡、成传福等集中完成阳新采茶戏传统音乐的调查、挖掘、整理和记谱工作,对阳新采茶戏进行改革,“以南河采茶戏为母体,改革阳新采茶戏;整理加工采茶戏音乐,纯击乐伴奏改文武场并举,文场引入管弦乐器,武场吸收京剧、汉剧部分锣鼓经;朝阳河流域方言道白改‘汉话’道白;吸收京剧某些表演程式,革除唱多做少的旧传统”。1965年阳新采茶剧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次主要是阳新采茶戏进行实践性的改造,使之“大戏化”,较少进行理论的研究。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全国文化系统进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编撰工作,由湖北省文化厅领导、戏曲研究所负责实施,对阳新采茶戏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料整理和初步的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油印资料《湖北戏曲音乐集成・阳新采茶戏卷》(1985年,咸宁地区文化局、阳新县文化局、阳新县采茶剧团编)。该资料对于阳新采茶戏在当时的资料整理方面比较细致,而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深入。自此之后,阳新采茶戏鲜有学者问津,各类学术报刊上也未见其一鳞半爪。
      直到2000年,在乡村文化研究的冲击下,阳新采茶戏研究开始悄然升温,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如《90年代阳新采茶戏民营职业剧团现状调查》(2002年)、《80年代以来阳新采茶戏观众群的变化》(2004年)、《阳新采茶戏的传播学研究》(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部出版物,2005年)、《扶植民营阳新采茶戏演出团体,占领乡村文化阵地》(2008年、政协提案)等,这些成果在一定的文化意识的指导下完成,但探讨不够深入,多为描述现状。
      总体而言,学界对阳新采茶戏的研究较少关注,对乡村文化与阳新采茶戏的关系研究、互动研究更是乏善可陈。
      三、研究架构的设想
      从乡村文化角度的研究,实质上是立足于阳新采茶戏流行区域,以文化的观点去解构阳新采茶戏,即将阳新采茶戏看作是在阳新乡村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村民的生活、娱乐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能仅仅从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观照。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笔者综合从传播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政治学的角度出发,作出以下构想。
      1.以阳新采茶戏传播的角度分析
      戏曲的传播涉及到三个方面:施众(戏曲班社及从业者)、受众(戏曲观众)、传播机制(演剧体制)。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需要分析:
      ①阳新采茶戏的班社及从业者的构成,包括1949年之前、“戏改”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之后等几个时期,班社及从业者的社会身份是否有变化、如何变化等问题;
      ②阳新采茶戏的观众群体的构成及变化;
      ③在阳新采茶戏班社及从业者经历了从民间到官方变化之后,对从业者和观众群体及群体思想的影响,在戏曲观众受到戏改、改革开放经济生活的冲击、文化思潮及现代多种媒体形式的冲击之后,从业者和观众群体做出的文化的选择;
      ④演剧体制的改变对阳新采茶戏演剧的影响,对于乡村文化的影响;
      ⑤阳新采茶戏演唱语音的改变显示出国家行政和民间艺术之间的博弈;
      ⑥在阳新采茶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给予其演出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发生展的新机遇。
      2.以行为理论的分析
      ①戏剧团体的生存状态对于阳新采茶戏传播的影响。
      建国之前的班主制、建国以后逐步推进的“戏曲改革”、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本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性保护等文化政策影响着阳新采茶戏剧团的生存状态,即经历了民办、公办、公民混办、政府扶植等多种状态。生存状态的改变,不仅改变了从业者的构成,也改变了采茶戏的剧目以及演剧体制,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乡村的原有的文化娱乐结构和方式,必然也对阳新采茶戏的音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致使其改变。
      ②国家行政对于阳新采茶戏的影响。
      自1949年始的在中央文艺精神的指导下,阳新采茶戏剧团作为政府的喉舌,在改变戏剧内容的同时也对采茶戏的音乐进行改革,这两种改变有力地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的文化娱乐,改变了阳新采茶戏作为纯粹的娱乐性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现在,但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活动的日益繁荣,影响力开始逐步减弱。本世纪伊始,政府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对阳新采茶戏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国家行政如何通过阳新采茶戏发挥作用,地方文化监管部门的各项政策与在阳新采茶戏演剧中的引导、鼓励甚至强制的作用,对于戏曲作品的创新、发展的影响,对于具有本土性的新农村先进文化的影响。
      ③民办职业、非职业剧团、国有剧团三者之间在人员组成、管理体制、演剧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之异同,以及其对于乡村娱乐文化之影响等。
      1949年之前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是阳新采茶戏发展和演剧的多元繁荣期,民办职业和非职业剧团的出现、演出机会的增多,剧目的传统化以及一些民办职业剧团的媚俗化等等,从表面上看是剧团适应乡村文化娱乐的需求而做出的自身调整,实质上这些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互动关系。
      另一方面,在当前形势下,在鼓励民办职业和非职业剧团的同时,如何在乡村中建立具有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功能的阳新采茶戏,既不过度涉入,又能适时指导提高民间剧团的演出质量。
      四、结语
      阳新采茶戏作为地方小戏,由其反映的乡村民众的观念和行为及其在乡村文化中的反应,阳新采茶戏对其所做的内适性调整和二者之间的互动,此应当为从乡村文化角度对阳新采茶戏进行研究的重点。
      在研究中,还应当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实证主义为理论指导,采用多学科交叉渗透、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音乐学、戏剧学、人文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尤其需要重视深入实地考查采风,进行田野作业,收集历史文献和影音资料,获得第一手资料,结合、比较阳新地区和其他地区地方采茶戏与乡村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唯此,方能真正的研究阳新采茶戏与乡村文化之关系,从而真正了解、解析阳新采茶戏。
      参考文献:
      [1]辛秀、长溪著《大调曲子初探》,河南戏曲工作室,1983年4月,第16页。
      [2]《阳新县志・文艺》,新华出版社,1993年。
      [3]参考自http://www.省略/HTML/2006-11-
      23/36974.HTM。2011年6月10日。黄石日报,2006年11月23日。
      [4]参考《阳新县志・文艺》,新华出版社,1993年。
      
      (作者简介:李海萌(1982―),男,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徐晴岚,女,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

    推荐访问:阳新 采茶戏 构想 阳新采茶戏研究构想 阳新采茶戏三佰访友 阳新采茶戏珍珠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