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步履蹒跚的农村“灵魂”|步履蹒跚

    时间:2020-03-13 07:21: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近年来,党中央就加强“三农” 工作、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苏北农村奔小康的脚步明显加快。经济建设方兴未艾、高潮迭起,而作为小康目标一项重要内容的文化事业,却步履蹒跚,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文化是乡镇这挂车的“后车铃铛”。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无非是经济、文化两部分。经济能衡量人的生活水平,文化能反映人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文化以经济作基础,经济以文化为动力,文化对经济具有先导作用,它为经济凝聚人心,创造环境,攒足后劲。文化与经济好比人的两条腿,不协调就无法正常走路,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永远是农村小康生活的和谐乐章。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农村,普遍存在着“重经济问题,轻文化问题”的现象,还有少数人认为:文化是“包袱”,是乡镇这挂车的“后车铃铛”。 在政府工作中,农村文化建设往往成为软任务,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往往要靠领导者的文化自觉。在文化建设上,不仅难以像经济建设一样看到高楼大厦的崛起、工厂林立的壮观,也不能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和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因而基层政府缺乏积极性。况且,在对各级政府和领导的业绩考核中,农村文化建设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无关痛痒。正因为这样,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部署到了基层就要大打折扣,在执行中走样。由于对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偏少,“早晨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现象依旧存在,农村文化消费普遍低下。很多乡镇干部仍然存在所谓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组织起村民唱唱歌、跳跳舞、扭扭秧歌,“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就把文化建设的事干了”。
       乡镇文化站冷冷落落。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网络的主体,也是乡镇文化活动的中心。但由于经费不足,大多数处于尴尬的窘境。少数文化站虽有基础设施,但“商品”味太浓,活动阵地被租出去赚钱了,多数文化站还是缺人缺钱缺阵地,加之长期关门闭户,文化站大多数成了空架子。另外,文化站人员长期稳定,导致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陈旧,以上这类情况致使文化站“缺血断氧”,如死水一潭,成为“空壳文化站”,门庭冷落,门可罗雀。
      走村串户的电影不见了。近几年,由于缺少政策扶持,加之缺少资金“润滑”,村办电影队的放映机械运转不起来。电影在冷落了农民的同时,农民也冷落了它。
      农村文娱活动少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了,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单调贫乏。以前,几乎每个村都有的兵乓球桌、篮球场和村部文娱活动室等文化场所,现在却大部分名存实亡。很多刚从学校走入社会的青年想读书、想买书,可高昂的书价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在苏北农村中,只有少数的几个乡镇才有书店,可卖的却都是些武侠和稀奇古怪的书籍,只有学生复习资料品类最齐。许多农民生活在“从生意场到家中、从床前到田野”的直线加方块的日子中,精神生活充溢着寂寞、无聊、空虚,于是赌博、迷信活动盛行,“哭丧风”流行,出现了丧事上跳起脱衣舞的丑事来,贫乏的文化生活酿成了很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传统文化罕见了。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深厚重。现在却已出现断层,到了青黄不接的边缘。过去的老的艺术形式受到现代艺术的强烈冲击,大批的青少年更倾向于现代文化,致使传统民族文化倍遭冷落,发展日趋艰难。民间传统文化滋养了一方水土,这方水土上的农民呼唤着传统文化再次放射出缤纷的光彩。
      农民文化渴求强烈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过去那种单一的文化娱乐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基层文化的消费主体是中青年,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农村的中青年大多外出打工,常年累月不在本地进行文化消费。一方面是文化站搞的活动太单调,没有根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群众口味、活动特色等来开展,从而造成群众不愿自觉参加活动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结构产生了变化。以前大部分农民有电影看、有戏看、有书读就算满足了,现在他们对这些文化活动已不热衷,而是热衷于信息量大的电视,以及能引导他们致富的科技书籍和信息。因而,传统的单纯以娱乐为主的“小文化”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大农民群众十分渴望农村文化事业能有更大的发展,呼唤着科学文化、和谐文化、小康文化,在更高的层次上,广大农民还渴望参与、创造、自娱自乐以及做文化的主人。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社会变革的推进,文化的功能理应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变革面前,我们引以自豪、称之为灵魂的基层文化,应该走出困境,重铸辉煌! 苏北农村文化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大力推进公益文化项目“定单化” 、文化队伍建设“社会化”、 娱乐文化发展“市场化”进程,探索一条自我生存、自我运转、自我发展的新路;要积极运用、推广现代技术,如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送到基层,传送给广人人民群众;要坚持多渠道发展文化,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办文化;要加强对民间文艺团体、农村文化户的扶持与引导,加强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整理、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大力推广、建立以乡镇文化专干和乡镇宣传文化机构为主导、“文化科技屋”、“文化中心户”和村文化室(图书馆)为基础及文化个体户为补充的基层文化新机制;创新形式和方法,不断推出充满活力、富有地方特色、农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农村文化建设都有明确战略发展要求。江苏省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明确提出把江苏建成经济强省、文化大省。2010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若干政策,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相信苏北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作者简介:
      杜艳伟,女,汉族,1979年出生,文管员,江苏睢宁人,睢宁县梁集镇文化站文管员,主要从事镇文化宣传管理工作。

    推荐访问:步履蹒跚 灵魂 农村 步履蹒跚的农村“灵魂” 农村电商步履蹒跚 步履蹒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