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几副笔墨_语文教师培训

    时间:2020-03-02 07:22: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经常有青年语文教师讨论: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写教学论文外还需要具备几副笔墨?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有见地。于是,我也想谈一点个人的肤浅认识供讨论。    叶圣陶老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多次强调:“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师增加本钱,最为切要。所谓本钱,一为善读,一为善写。”他还对“善写”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我希望教师练习写文章,并不是专指练习写文艺作品而言。尤重要的是写一般文章。”到了八十年代,曾祥芹先生主编的《语文教学能力论》一书继续发挥叶老的思想,将叶老的“一般文章”理解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此外,该书又将教学应用文写作能力单列专节加以阐述,“教学应用文”包括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教案、讲义、板书提纲、课堂笔记、教学日记、下水作文、批语评语、教学总结、教研论文等。现在,距离叶老倡导的时代已经相距50年,那么,从当下的教学实际来看,我们究竟需要练习些什么文章更好呢?我以为主要有如下几类:
       一.教学论文类
       这是做一名语文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文体。教学论文无须我饶舌,这里不拟展开细说。只要经常阅读语文教学的杂志,读读相关的书籍和上网搜索一下也就完全可以了解其写法了。
       二.下水作文类
       “下水文”可以分为以下三大品种:
       (1)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练习最多的文体。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般无法做到,大概也不必先写下水文,再指导写作,但如果我们很少写或者极少写“下水文”,或者干脆从来不写甚至什么文章都不碰,这样就会越来越脱离写作实践,越来越缺少写作经验,越来越少体会写作甘苦。这样的现象如果持续五年、十年、二十年,那么,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将会越来越失去真正的发言权,更遑论出现大面积的丰收。因此,我们业余时间练练笔,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了。应当成为我们的职业需要!至于数量多少可以酌情行事。
       (2)应用文。中学阶段要指导学生写若干种应用文,语文老师当然也要掌握,也是容易掌握的,无须多说。
       (3)文学作品。中学语文老师何以要进行这类文字的写作练习呢?首先,教材里就有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训练。例如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二题:分小组开展文学小创作活动。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编写一个小课本剧,也可以写一篇短小的散文。要对付这一题,马马虎虎自然也完全可以“汤”过去,但要使这次文学活动(包括以后的多次文学活动)产生实效,一个文学创作能力较强的人与一个从来不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指导的效果肯定大相径庭。这一题一下子就涉及到了诗歌、戏剧、散文三大文体,就差小说没提到。要指导好谈何容易!难度也偏大。其次,从文学作品教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文学创作体验的人与从不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对作品的感悟也会有明显的高下之分。第三,学校或班级要开展文学社团活动,要为学生做文学创作辅导讲座,要修改学生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也需要文学创作的体验和经验。当然,语文老师的这种文学创作未必要达到多么高的标准,比如说一定要达到在文学期刊发表的水平。中学语文教师中是曾经有过一些写作高手甚至是作家,如叶圣陶、朱自清、老舍、刘心武、韩少华等,当代也有吴非这样的杂文家,但毕竟是极少数。语文老师需要的是文学创作的切实感受和基本的写作路数。语文老师的文学练笔,倒有些像健身,不是为着参加运动会拿奖。至于你志愿下一番苦功期待进一步提高那求之不得。
       还有面对一些现象,我们也不必感到失落,就是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使我们老师感到自愧不如,这也很正常。学生中总有少数在文学上特有灵气的,而老师未必在语文素养的所有方面都一定胜过学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一个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比较高,写作能力比较强,那么,他不仅能发现文学的苗子,还能引领他们走向文学的幽深处。反之,很有可能埋没了学生的文学才华,或者,让文学小天才自生自灭。
       三.文学评论类
       我们语文老师的文学评论主要集中在对课文的赏析上,更多地考虑作品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不管是散文赏析,还是诗歌、小说、戏剧等的赏析,都得来一点,哪怕浅一点,但不能不懂。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老师很有些“杂家”的味道,知识面要宽,但可以不深。我们怎样练习文学评论呢?
       (一)能独立地就传统名篇写鉴赏文字,我们可以参考大量的研究成果,然后浓缩、提炼,写出你的感悟,有一点新见解更好。
       (二)就你喜爱的时文或称为美文写一篇鉴赏文字,只要能达到可以作为教案的程度就可以了,不必追求达到发表的境界。比如《读者》上就有许多美文,我们可以从中选一篇试试。也可以从《散文》《美文》等杂志上去选。比如我在读到画家、散文家吴冠中的《等待》一文后,写了一篇欣赏及阅读训练的文字,发表在《中学生语数外》上。我认为这种鉴赏能力是一种硬功夫,它是在没有现成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完全是你自己的审美心得,是一种原创性的阅读和写作。如果你觉得对自己的文章难测深浅,也可以找当代名家名篇来训练,先独立思考撰文,然后对照,这种练习对自己的提高很有好处。比如我读到李汉荣的《井绳》时,对此文非常喜爱,就写了一篇小文,后来读到好多鉴赏的文章,感觉自己的感悟不及别人来得深刻,这就看出了差距。多练练就会慢慢缩小这种差距。有兴趣可以进行同一作者或同一题材的多篇文章比较阅读。具备了这种比较阅读的能力,可以说开始跨入创造性阅读的门槛,你的视野开阔了,你能进行纵横比较、正反得失的比较,容易向把握作家的风格方向发展。比如,我们教学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我们可以找来他的其他散文代表作读读,然后推荐给学生阅读。我们仅仅读一篇《幽径悲剧》,与再读他的《清塘荷韵》《听雨》《三个小女孩》《一条老狗》等等,讲读课文的效果自然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有时候感到越教越不能教出新意或深意或活气,可能跟我们只盯住课文和教参有关,思维被束缚住了,难以发散开去。
       四.语言研究类
       如果说写文学评论类文字属于“咬文”,那么,写点语言研究类的文字则属于“嚼字”。语文老师应当成为“咬文嚼字”的高手(这里丝毫没有贬义)。我们在欣赏各体课文(文学的、非文学的)时都得要从研究入手走进文本,欣赏语言,运用语言,就要从字词起步,这同样是语文教师需要练就的一项硬功夫。
       我们鉴赏一个词用得如何可以有很多角度,这就为我们研究语言开拓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妨从推敲字词的注音、书写和释义入手,对课文的注释进行玩味,看看有无欠妥当之处,有的文章中无注,学生未必懂,甚至我们也未必说得清,这就需要进行考据,查阅各种工具书,查阅各种资料,这种“较真”或“较劲”,往往会有所发现,我们将正确的结论和形成这一结论的过程总结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比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备教栏目之“探究质疑”;《中学语文教学》中备课・设计栏目之“咬文嚼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备课参考栏目中的文章。我们由词语的推敲,进而过渡到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运用,某个修辞的运用,探究它们的得与失,都是在为学生学习语言作示范,让学生懂得学习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学习语言要仔细琢磨,不轻信教材,要独立思考,要学会如何品味语言等等。这些收获比起教会了学生一点点知识更有价值,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更有意义。如果我们由字词句子的研究获得了做学术文章的基本思路,那么,进而写写具有学术性的大文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五.教学日记类
       我十分推崇两位教育家对教师写日记的呼唤:一是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倡议:“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见《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另一位是朱永新先生的倡议。他在《理想的教师》一文中强调:“我非常赞赏教师记教育日记,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或许这种本子以后可以成为《中国教师日记丛书》中的精品。”我从这些论述中懂得了教师撰写教育日记的特殊意义,曾经阅读过叶圣陶先生早年当教师时的日记(《新文学史料》连载,未见单行本),读过《心灵的轨迹――魏书生日记选》(沈阳出版社 2001年2月)读过李镇西老师的有关日记,我自己也尝试写过教育日记,从中尝到了很多甜头,所以从1998年9月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至今12年从没有间断过。我借助日记反思教学的得失,积累教学心得,由此写出了一系列的教学论文。我指导学生写日记,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教育日记给我的馈赠,真是一言难尽!我愿继续为之。
       上面所谈及的几类文章感觉比较切实,但从严格的逻辑意义上看未必科学,恳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教。
      
       许娟,教师,现居江苏大丰。

    推荐访问:笔墨 语文教师 具备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几副笔墨 语文教师素养包括哪些 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