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分析【渗透音乐审美,发挥教化之功】

    时间:2020-03-01 07:37: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个重要的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下面,我谈谈“音乐审美”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心理暗示。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我常用的积极心理暗示的做法是:一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时候。比如对学生能力的细微进步,给予小题大做式的高度评价、赞誉、表扬和鼓励。二是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如学生成功完成《壮乡美》试唱的时候,我会积极传达自己对学生审美能力训练所持的肯定态度,向学生转达了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和对学生学习前景充满乐观的潜在信息,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走进经典作品的强烈兴趣。三是学生过于热衷流行歌曲的时候。我会以音乐对比欣赏的形式教学生如何欣赏流行歌曲,学生会在教师的审美评价中获得信息:流行的未必是经典,提高音乐素养的要诀是走进经典。
      意识唤醒。追求真善美的本性,人皆有之。正如孟子所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音乐教学,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要唤醒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就民族音乐的审美意识而言,教师首先要以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积极地影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鲁迅,《致陈烟桥》,1934年4月19日,见《鲁迅全集》第13卷第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的民族音乐意识。今天校园音乐的现状表明:校园音乐能否在流行音乐大潮中保持校园音乐本色,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教师能否唤醒学生走进校园音乐的意识。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协调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意识唤醒的前提,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二是力求充分利用教学生态资源,不着痕迹地渗透激活学生的音乐潜能。三是丰富第二课堂,积极营造音乐实践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民族音乐意识的唤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因为,我们确信“功夫在课外”。只有校园音乐的审美意识被唤醒,学生才能在直面古曲《关山月》、《阳关三叠》时,感激1000多年前古人创造音乐的智慧;才会在回望平川中,感受到天高云淡,在歌曲哼唱中撩起无尽情思;才会感慨流行音乐的源头活水原来来自于深广厚实的民族音乐……
      教法巧用。我的做法是:一是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经典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欣赏能力。二是通过演(奏、唱)经典作品,再现音乐情境,提高学生热爱音乐的审美意识。三是通过分析讨论经典片段,认识音乐,提高审美能力。
      如教学《喀什的春天》这首维吾尔族民歌,开始的情境创设一:大屏幕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日里美丽的新疆。开课便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境中有情,以情引趣,为学新课做铺垫。然后再进行听辨导入(情境创设二):分别播放轻音乐《青春舞曲》和歌曲《青春舞曲》。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音乐体裁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与意境,获得不同的听觉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同时导入新课。还是以《喀什的春天》为例:进入新课,感性欣赏之后,让学生分组编创表演,尽管学生的表演很稚嫩,又缺少艺术性,但是大多数人都能按照歌曲节奏表演,有些学生还能表演出新疆舞的基本动作。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构思动作,为歌曲表演,给学生表现特长的机会。为分析歌曲、理性欣赏作铺垫。
      智慧点拨。我们要敢于直面流行音乐充斥校园文化的现象,因势利导地引领学生辩证吸收流行音乐的营养。流行音乐一夜之间可以红遍大江南北,这是校园音乐文化不得不直面的事实。如果音乐教师缺失引领校园音乐文化的使命感,那么,流行音乐就会主导校园音乐文化。急躁的、激进的、颓废的音乐将充斥校园音乐文化。以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而言,他们将有可能全盘吸收消极的音乐素养,还可能会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一洗音乐课堂里教师灌输的热爱经典、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意识。某中学的一名广播员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的副校长亲临广播室,要求我们播放红歌,我们按要求放了,你知道校园里的同学们是什么反应吗?捂着耳朵,冲着广播室抗议:太不fashion了,难听!所以,我们只要一有机会,就放前卫流行的歌曲。急躁、不安的青少年学生对经典的拒绝,还不足以引起我们对校园音乐文化的担忧吗?我们提倡的做法是:一是适时开设音乐的审美讲座。内容涉及认识流行音乐,应如何对待流行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二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以民族音乐为主体,同时吸收优美的流行音乐进入校本课程。三是对比欣赏同一类型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因为优美的流行音乐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到民族音乐的影响,学生在对比学习中习得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示范引领。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音乐教师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感染,其人格力量是音乐审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师的每一次示范都是最好的引领。又如经典作品教学,教师的示范歌唱、示范演奏,教师以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激情演绎经典音乐,学生将会因老师的热爱而热爱,因老师的陶醉音乐和浸染音乐之美,而推崇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而热衷音乐。如教师以饱含着深情唱陕北民歌《信天游》,再以二胡独奏《陕北抒怀》帮助学生朗诵贺敬之《回延安》配音,加之教师的人格魅力、智慧点拨,学生一定喜欢陕北民歌《信天游》,喜欢聆听二胡那强弱变化自如、内弦富有丰满、柔和而优雅的音色以及外弦明亮、刚健、最接近人声、有很强表现力的二胡乐器。
      活用资源。教师自身具备的教学资源,如优美的音色、动情的演绎、熟悉多种乐器演奏的方法及教师的音乐创造才能就是音乐教学中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此外,自然界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资源,如风声、雨声、流水声、大自然的虫鸣之声……,且不说用音乐的眼光享受这些资源,但是用平常心去用心聆听,都能感受到音乐之纯美,世界之奇妙,何况有了我们音乐教师的资源整合,“生活就是音乐的理念”就能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思想意识里。
      (责任编辑 谭有进)

    推荐访问:教化 审美 之功 渗透音乐审美 发挥教化之功 渗透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论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