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注目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

    时间:2020-02-24 07:17: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聚焦概说   标签化、族群化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将人们聚集到了一起,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划归到某个族群。   顾名思义,“文艺青年”即文学艺术青年,他们偏好文学和艺术,为此付出大把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他们喜欢听音乐,但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他们喜欢看电影,但只看小众的文艺片;他们流连于偏僻的咖啡馆、小剧场和老巷,喜欢在每年固定的月份去某个地方旅行;他们悉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博客和网络空间,喜欢拍一些光影迷离的照片,写一些感伤忧郁的文字……他们以一种低调而特立独行的姿态生活着,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文艺青年到底是什么青年?我们自己又是何种青年?其中反映出了什么?这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还是值得深思的?这正是本期要讨论的话题。
      
      无文艺,不青年
      三家评议
      2011年10月17日,黑龙江省某地的几个人经过一个水库时,发现一只硕大的动物正从水里向岸边游来。他们走近一看,发现这动物原来是一只老虎,随即拨打电话报警,并引来附近的人围观。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虎感到很慌张,随即掉转虎头返回水中,向对岸游去。
      十天后,有人在附近发现一只成年雄性老虎的尸体,极有可能就是之前人们在水库边看到的那只老虎。
      老虎乃万兽之王,没想到却被人类围观得无处躲藏,最后落得惨死山林的下场,真是令人欷�不已。看来,在数量庞大的围观人群面前,哪怕是再威猛的老虎,也会变成弱势群体。虽说老虎的死亡原因跟被围观没有直接关系,但围观这件事真的是太危险了――那么,我们还敢不敢围观文艺青年?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当然敢。因为野生东北虎在中国境内只剩下19只,而文艺青年却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文艺青年乍一听是一群柔弱、雅致的人,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和脸皮都强大至极,不会像野生东北虎一样无奈地落荒而逃。
      文艺青年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多以文科生为主,所以都多多少少有点感性,但还不至于太过泛滥。他们是高姿态的,也是低腔调的――一方面以高傲示人,总以为掌握着人世间所有的真善美;一方面又善于自嘲,能够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苦逼”(做作、矫情、拼命地把自己整成悲伤的、忧郁的、哀怨的、苍凉的)。其实这正是文艺青年的可爱之处,他们大多对现实和自己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其实文艺青年古来有之。若想追溯其源头,必定不能跳过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那一帮名士,没事的时候就相聚在竹林,喝酒,弹琴,写诗,讽刺朝廷,孤傲清高,放浪形骸,完全活跃在主流价值观之外。但是当时这批人受政治影响太多,其中好几个都被掌权者迫害过,嵇康甚至被迫害致死,可谓惨烈至极。而当今的文艺青年的日子则太平了许多,所以不会那么惊艳。
      网络的普及给文艺青年大军提供了新的阵地,他们出没于网络就如魏晋名士往返于竹林。他们一边在网上耽恋于文艺和文艺生活的美好,一边又忍不住对社会现状疯狂“吐槽”,甚至繁衍出一系列自己的专用词语。对了,他们在网络上的根据地是一个叫“豆瓣”的人气网站。
      但文艺青年这支队伍好像日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除了正统的文艺青年外,伪文艺青年、萎文艺青年和猥文艺青年也不在少数。这些人既壮大了这支队伍,也破坏了这支队伍。
      也有很多人对文艺青年表示反感,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我尤其不喜欢矫揉造作的文艺腔。但一部分人的反感丝毫影响不到文艺青年的其乐无穷,他们依然“小清新”,依然非常注重精神生活,依然在文化艺术的浸润中自我陶醉。对于他们来说,无文艺,不青年。
      我丝毫不担心文艺青年的将来。这个家族不会发展到像东北虎一样濒临灭绝,他们会小众而声势浩大地存在下去。
      文艺青年的家族与血统
      文/苏 鲁
      有没有一个本质性的特征,来断定一个人是不是文艺青年?我想没有。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文艺青年之间只有“家族相似性”,他们在有的方面相似或一致,在其他方面则迥异。正如一根麻绳由许多根线缠绕、交织在一起,但没有哪一根线需要从头至尾贯穿其中。我自己是不是文艺青年呢?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恰当,在一定意义上我可以划归到文艺青年这个家族中,却不是因为严格地符合了文艺青年的某些本质要素。
      读大学期间我创办过学生社团,那时我在哲学系读书,大概算是“哲学青年”,并兼有一些“愤青”的色彩。受到其他社团成员的影响,文学和艺术逐渐进入我的生活。那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海子的诗》几乎人手一本,而小说也多以余华、王小波、米兰・昆德拉的为主。看电影更多,那时电脑尚未普及,我们主要看牛皮纸袋子装的刻录碟,侯孝贤、安东尼奥尼这样的导演可以列出很长的一个名单。音乐也很重要,我们经常去淘作为垃圾从国外输入国内的打口碟,尤以重金属摇滚乐和先锋民谣为多。此外,大家用索尼DP2OO摄录放一体机拍过色调和主题都极为晦暗的电影,还公映过反叛色彩浓厚的话剧。当然,喝酒和彻夜聊天更是家常便饭,所以通常是从下午两三点钟开始。所有这一切表现,在今天看来,都很像文艺青年。不过那时“文艺青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文学、电影和音乐,对大家而言不仅是乐趣,更是某种人生观念的媒介。借助于这些文艺形式,我们加深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视野开阔起来,精神获得共鸣,同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大家离开学校,分散到社会的不同角落时,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有的朋友在国企上班,然而始终痴迷于音乐,吉他演奏技术越来越高,还写了不少歌,不过那与“快乐女声”“绝对唱响”完全是两码事。有的朋友做了律师,文艺的东西少了,而关注起周易、佛教这类传统文化。有的朋友混迹于官场,身心疲惫,然而彼此的牵挂和聚在一起时的感觉丝毫未变。有的朋友从事专职写作,进入了文学创作的圈子,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可有些东西却似乎消失了。有的朋友在博物馆上班,依然个性不羁且低调,并且每隔一两个月都会写一首诗,这已经成为其生命律动的一部分。我们是文艺青年吗?是,也不是。对于那些时兴的文艺圈子,我们难免有些接触,却总感觉“道不同不相为谋”。
      历史中向来不缺乏“愤青”,现在它却远不如“文青”根深叶茂。毛泽东主席“指点江山”的姿态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土壤,自我和理性成为更重要的精神指向。而现实生活的压力以及对主流生活方式的拒绝,也促使某类青年通过文学艺术来营造独特而丰富的个人世界。如果说文艺青年的家族有什么血统,我相信就在这里。
      关于“文青”的杂感
      文/刀 锋
      文艺青年,正如一切标签一样,都是滞后的。
      也就是说,并非你选择当文艺青年,你选择贴上文艺青年这个大标签下的一些小标签(服饰、行为),你就是文艺青年了。文艺青年之所以是文艺青年,是因为他们在被冠以这个标签之前就已经具有某种或某些属性了,这并非他们刻意的自我选择。你可以挂上标签,但是你不能强制输入属性。
      我们应当关注的,并非是给自己贴一些什么标签,我们要去穿什么衣服,听什么歌,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选择怎样的消遣方式等等,而是你是否真心喜欢。任何时候,诚实为先,被不被归类,被归为哪类,并不重要。
      我看到很多青年挤破脑袋要往文艺圈里钻,实际上,如果你本身具有文艺青年的属性,即便你并不知道这个词汇,你也是文艺青年(暂且让我们用一下这个标签)。反之,就算听小众音乐,看小众电影,流连于咖啡馆、小剧场,流浪者似的旅行,举着相机记录影像,你把这些事情做遍做全了,那你也不一定就是文艺青年。
      有许多人认为文艺青年不靠谱,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不像大众一样务实,他们不是完全的实用主义者。而这个社会依然充斥着实用主义,大多“应该不应该”都以实用与否为基准与量尺。
      完全不实用的人又是很少的,因此我认为,是否是文艺青年,首先要看在取舍面前,他们取了什么舍了什么,以及取多少,舍多少。
      文艺青年,即为文学艺术青年。文学艺术总能吸引他们,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这是否是内核。
      在我个人看来,一个极为注重实用利益的人即使读过再多好书,听过再多好音乐,再有思想,也不能称为文艺青年。因为文艺本身是没有用处的,它的诞生是无用的,它会产生一些效果,但绝非原因。文艺青年一定是清高的,对很多社会实用现象不屑的,当然这其中程度深浅有异。
      一个文艺的人,应当是更加关注本质而非表象的,应该是可以诚实面对内心的,因为文艺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为此。
      很久以来我都发现一个共有的现象,但凡小咖啡馆,几乎都会有村上春树的书,有些咖啡馆甚至为之设有专门的书架。抛开经营者对于定位的展现手法与实施手段不讲,可看到的是,村上春树先生已然成为一种标签。
      从我个人来讲,其实是不喜欢标签这种现象的,但又不自觉地会被文化标签作用着――选择或者拒绝。拿咖啡馆来解释,如果一个咖啡馆中只有励志书,或者只放流行音乐,我是不会选择第二次踏入的。
      我想这是一个是否可以海纳百川的境界问题,而非文艺不文艺的问题,文艺其实是很内在的私人的东西。
      我记得民谣女歌手邵小毛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喜欢文艺的人就会考虑底线的问题。”我并没有深刻思索这句话的准确性,但我觉得,一个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人,是不文艺的。
      而你喜欢属于文艺范畴的东西,应当是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好像一种本能一样,不自觉地被归类,而不是自我推动力的作用。
      〖相关链接〗
      文艺青年的十条标准
      
      1.文艺青年都爱村上春树;
      2. 文艺青年都爱摄影(基本上是单眼或是LOMO底片机);
      3. 文艺青年喜欢欧洲远胜过美洲;
      4. 文艺青年在很暗的咖啡馆看书;
      5. 文艺青年房间一定要有吉他;
      6. 文艺青年都去小剧场看电影;
      7. 文艺青年的房间墙壁一定是自己漆上颜色 (即便是白色);
      8. 文艺青年的房间都贴看不懂语言的电影海报;
      9. 文艺青年的房间有一整墙看不懂的书:
      10. 文艺青年的房间有一整柜普通大众买不到的CD碟片。
      

    推荐访问:注目 文艺 青年 注目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 伪文艺青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