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淮阳泥泥狗艺术语言探究:淮阳泥泥狗

    时间:2019-05-20 03:3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淮阳的太昊陵,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都有盛大的庙会,俗称“人祖庙会”。在庙会期间,方圆几百里的乡亲纷纷前来赶会。会上有很多泥玩具出售,当地人称之为“泥泥狗”。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上泥玩具的总称,又称“陵狗”或“灵狗”,造型古朴,风格浑厚。淮阳位于河南的东南部,古称“宛丘”、“陈”,曾是中国历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伏羲氏建都地,也称“太昊之墟”。据说,伏羲氏头骨埋葬于城北,史称“太昊陵”,又叫“人祖庙”。当地广泛流传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妇,捏土做人,繁衍人类的传说。泥泥狗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淮阳县城,古宛丘遗址和太昊陵附近的村庄,如金庄、许楼、陈楼、前后丁楼、刘庄等。
      关键词:淮阳;泥泥狗;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68-02
      一、淮阳“泥泥狗”的题材及加工过程
      (一)题材
      淮阳“泥泥狗”的题材多为动物,飞禽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约200余种。奇禽异兽或人兽同体,也均常见,如“人面猴”、“猴头燕”、“九头鸟”等。其中“人面猴”又称“人祖猴”,是“泥泥狗”中似人非人、似猿非猿的形象,庄严、肃穆、神圣,无一般玩具猴的顽皮神态,体现了原始先民图腾崇拜的虔诚心理。
      十二生肖、西游记等系列泥泥狗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它是在继承了淮阳泥泥狗质朴、神秘、夸张风格要素的同时,又有所创新,是民间艺人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创作灵感的结果。创作主题源于生活,但表现方法仍具有民间美术的强烈特征。塑造手法和形式构思已经不体现传统民间艺人在特定观念(崇神)下所具有的群体共识和原则。这是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从传统到现代的创新,给泥泥狗的传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加工过程
      淮阳泥泥狗大多为徒手捏制,也有少数品种用模子翻印。泥泥狗的全部工艺过程分为选土、打泥、搓坯、插空成型、晾干、染色、画花七个步骤。
      第一步选土,要取高粘土,俗称“胶泥”,然后把高粘土晾干、碾碎。第二步打泥,要加水适度,在又大又圆的石台上,用木棍、钢筋棍反复掺和,直到和成;打泥的目的是使泥土均匀、柔软。第三步搓坯,按成品的规格把泥团搓成坯子,再一个个捏成泥玩具;泥泥狗在夏天和冬天一般不进行制作;因为夏天太热,手心容易出汗,泥滑;冬天太冷,泥冻。第四步插空成形,用竹签插上两个孔,两孔在泥泥狗内交叉,有一个孔可以吹响。第五步晾干,在通风处阴干,这是最费时间的一步。第六步染色,泥泥狗底色涂染方法与其它地方不同,不是逐个上色,而是成批“浸染”;先把“煮青”在大锅里调好,再把成型晾干的泥胎放进铁丝编的罩篱内浸入染缸,捞起后全部泥胎均染得通体乌黑,放在草席上晾干,然后逐个彩绘。在黑底上多用白、大红、浅绿、明黄等色施绘。第七步画花,用一种削尖的高粱秸蘸着颜色画出纹样;因为艺人们泡制的颜料都很黏稠,用毛笔画不开,所以都用这种自制的画笔来上色,线条粗重、概括,很少涂染大面积的色块。淮阳“泥泥狗”均是“土里土气”,原汁原味,才能体现古拙与神秘。随着社会发展,泥泥狗也在不断的创新、变化。
      二、淮阳“泥泥狗”工艺造型
      (一)造型分类
      在泥泥狗中,根据形态特征分为原始型、融合型、现代型。按造型大小和设色又分为:小泥鳖、中小板、娃娃头、大花货。其中最原始的就属娃娃头了,又称梨喽、喔留,状似葫芦,粗端调音口3到5个,和我国古代乐器陶埙极其相似,是泥泥狗中最古拙、荒诞的原始形体。按造型大小和设色中发展起来的作品有:抟土造人类、生殖崇拜类、吉祥类、十二生肖类、现代作品类。前三类作品,属于传统泥泥狗,其中融合型最为常见、也最典型,主要特点是人禽同体、人兽同体,无法还其原形。这类泥泥狗构成方式极为抽象,组合结构虚幻,本身没有准确称谓,只有一些概括、含蓄的名称。由于这些怪异形体不完全由某种禽或兽演绎而来,因此难以准确认定。比如“四不像”是一个兽神有首无面的造型,确切的说就是头部刻有“十”字符号的泥团。而“双头狗”和“九头燕”,它们的复合形体为一阴一阳,一雌一雄。一物两头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
      (二)造型特征
      稳中求动——淮阳泥泥狗的动态以稳重为主,几乎没有过大的动势,人物的造型基本是正势。在平稳中传递了一种内在的气势。好像“稳如泰山”一词的形容,立地扎根很坚固,不可动摇。这种动态就像能够长久存在,产生一种时空的永恒感。
      方圆结合——方圆结合本身就是具备一种哲理性。淮阳泥泥狗的头概括成圆形,而身体处理成方形,胳膊做成圆柱形,脚就做成方块形。大方大圆的结合,特征尤为明确。淮阳泥泥狗就是用最洗练的形传达最丰富的东西。
      斩钉截铁——淮阳泥泥狗用线很有力度,挺拔且直来直去,不拖泥带水,没一点做作。用点也十分果敢、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三、淮阳泥泥狗的装饰特点
      (一)线的装饰
      淮阳“泥泥狗”的纹饰种类很多,主要以线绘和点绘为主。直线、弧线、折线、波浪线、圆圈以及色点作规则排列,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泥泥狗形体上的装饰图案又可归纳为类绳纹、类篮纹、马蹄纹、花朵纹、折纹、三角纹、太阳纹等。 “泥泥狗”最传统的装饰花纹是腹部枣核形状的花纹,一圈套一圈,用红、白、黄、绿画在黑底色上,外围绘有毛状的线条,象征女性生殖器官,是母系氏族时代“生殖崇拜”的延续。比如在泥泥狗的泥猴类作品中,“人祖猴”前身正面用红色绘作竖立的橄榄形纹饰、并环以多层竖向弧线,外围是放射状白色短线。泥泥狗形体上的点线符号从个体上看,自由、沉稳、古拙、随意;从群体看却带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程式化,这些程式化的符号构成了泥泥狗艺术的独特地方风格和审美特质。
      (二)色的装饰
      淮阳泥泥狗不作大面积的色彩装饰,之用黑色铺地,绘以红、青、黄、白,给人以神秘、绚丽的原始感。“泥泥狗”黑的底色不仅显得沉稳,还显得古老遥远,有一种盘古开天地的原初感觉,天地混沌一片,万物俱在孕育之中。黑色在我国民间属于正色,淮阳“泥泥狗”大量使用黑色,寓意以正压邪。而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泥玩具中,白底极为普遍,而黑底色玩具较少。无论是山西凤翔的老虎挂面、无锡的惠山泥人还是天津的泥人张,这些民间泥塑基本都是以白色为基调再辅助其它色彩的着色方式,而淮阳泥泥狗则全部使用黑色作为底色,这是它的重要特色之一。   “泥泥狗”在色彩装饰处理上,基本采用红、青、黄、白,统称“五色”,这是五种传统的颜色,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在节日喜庆的日子,绚丽色彩使民间美术的欣赏者——劳动人民,提高心情的愉悦,表达质朴豪爽的情感。同时增加“泥泥狗”神秘凝重的感觉,颇有古代彩陶风韵。
      四、淮阳泥泥狗的文化心理
      (一)造型体现的文化心理
      在“泥泥狗”中表现为一种奇特的作品—— “草帽老虎”。一只半蹲半卧的老虎,头戴一顶草帽,脸部羞涩地遮盖在草帽下。草帽多为圆形,有的扁平,有的尖顶,有的在脑后成扇形。帽上均彩绘鼻眼和一个“王”字,整个头部简化、变形为一顶“草帽”,只见其帽,不见其面。这样的造型背后是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传说在上古时代,整个世界上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二人求上天做媒结为夫妻。上天让他俩从山上推下两扇石磨,如果石磨合在一起,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结为夫妻。结果,两个石磨合在了一起,于是两人结为夫妻。女娲出于羞涩,结草为扇,以障其面。
      “泥泥狗”中有一种“猴骑狗”的造型,暗合了伏羲的“伏”字,是半人半犬这种含义。猴在泥泥狗中称“人面猴”或“人祖猴”,因此这种造型也就暗示了“伏”字?
      “泥泥狗”的“泥泥”的意思一是动词“制造”,二为材料“黄土”,以泥土为原料的“泥泥狗”。伏羲与女娲为了更快更多地增加人类,就捏制了许多泥人。这些泥人晒干后,皆能走、能言,变成了人。而每到下雨,伏羲与女娲来不及把泥人一个个收起,就用扫帚扫,泥人受损,就出现了瞎子、瘸子等残疾人。淮阳“泥泥狗”艺术反映了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它的许多作品均反应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子孙的传说。而淮阳二月“人祖庙会”的民俗活动也始终围绕“朝祖”与“求子”的主题,表现出淮阳人民对繁衍、欢喜、圆满、幸福、长寿的美好愿望。
      (二)色彩体现的文化心理
      泥泥狗的五色代表了“五行”,五色是本色,是万物之本色。泥泥狗从底色黑色而起,揭示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宇宙大千世界万物生长消息的整体秩序规律。这种浑厚与古朴,来自于饰绘泥泥狗的“五色”,秉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色彩哲学观念。“人祖会”上,人们用五彩线缝制鞋子和绣品敬献人祖,或挑起五彩装饰的花篮尽情舞蹈,祈祷人祖送子降福。其实,用五彩绣鞋祭祀生殖之神,已成为黄河流域民间的古老风俗。我国不少民间工艺、节庆民俗、图腾崇仰、农祀集会等,都把青、赤、黄、白、黑“五色”作为正色,并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五、结论
      综上,淮阳泥泥狗是民间艺人通过世代传承,凭借内心的直观体验和情感冲动,恰当好处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一件件扣人心弦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腾”艺术。“泥泥狗”艺术的存在,不仅真实的记录了人类祖先生殖崇拜文化的种种轨迹,也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和拓展,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艺术瑰宝,更是研究中国本源文化的“活化石”。对泥泥狗自身来说,中原黄土文化奠定了它的造型审美基础,地方社会生活造就了它独特的审美品格,是地域色彩、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造就了它的特色。泥泥狗隐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民俗民风及原始宗教意识,它身上的各种各样的元素早已成为民间艺人表达集体审美倾向和寄予美好愿望的载体符号。
      参考文献:
      [1]王连海.中国玩具艺术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李泽刚.始祖的诞生于图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6.
      [3]张锠,张宏岳.民间彩塑.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4.
      [4]陆君玖.塑形赋彩.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
      [5]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6]高有鹏.民间庙会.中原民俗丛书.海燕出版社,1997.5.
      [7]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北京: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6.
      [8]李红军.寻根淮阳之活着的历史.郑州:大河报,2009.9.

    推荐访问:淮阳 探究 语言 艺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