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美国精英教育的政治关怀】美国精英政治

    时间:2019-05-11 03:26: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个社会的强者不是天生地就有服务社会的理想和习惯的。这些都需要文化上的渐进养成。而改变人心和文化的最直观能量存在于教育过程中。亚洲和美国的历史对照表明:一个天才的人物不能挽救一个国家,一个单独的圣人也不能挽救一个国家。
      在精英行为普遍趋向公正的国家之中,总是存在着批量产生这类精英的教育体系。可以说,但凡现代历史中信奉和平社会改良的国家,一般都存在着用理性主义教育精英的传统。正是这种精英教育催生出了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而在美国精英辈出的历史中,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博雅教育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答案,如果不是最重要的答案的话。
      教育精英还是大众?
      在20世纪初期进步主义运动之前的美国,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的分野非常严格。上流社会子弟接受精英教育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平民阶层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成为这个国家的劳动者,成为某种社会惯例。即使到了今天,精英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区分还是很明显,在美国上哈佛、耶鲁等名校和好的博雅学院并不便宜。学生学费最高达到每年6万美元,最低也有3万美元。加上其他的费用,4年下来是一个天文数字。相比之下,社区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学费只有4000到1万美元。当然,现在的贫民子弟也有机会接受精英教育——这些学校的奖学金制度保证了少数家庭困难但学业优秀的学生的加入。但在20世纪初期,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中产阶级与劳工阶级的分野还是很明显的。
      除了经济因素外,精英阶层对教育的理解也是美国教育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精英教育与公民教育所秉持的不同理念其实是植根于两个时代的政治哲学之中,两者关于理性主义教育的不同态度可以用施特劳斯这段话来说明:
      “古今政治哲学对理性教育持不同态度。现代政治哲学认为人性恶属于无辜恶,可以通过理性教育来逐步克服……古典政治哲学对通过普世理性教育克服人间恶的想法并不乐观……它所采取的教育策略是少数精英教育,试图通过结合哲学理性和政治激情,引导大多数人避恶趋善而驯顺人间的道德恶。”
      古典政治哲学宁愿进行精英教育,以精英引领大众,这也成为西方社会中迟迟不愿将高等教育普及到平民阶层的最重要理由之一。不过,美国的经验表明,精英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政治关怀,将使这个保守主义营地最终转变为民主政治的价值和知识生产基地,成为进步主义运动最重要的动力来源。
      精英教育的本质
      所谓精英教育有何不传之秘呢?其实,精英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美国建国的历史有200年,但博雅教育的历史至少有400年。在这里,博雅教育的Arts用的是复数,指的是“通过经验、学习、观察所获得的技艺”和“学问的领域”的合成词。教育学者认为,Arts是指素质、能力和思想之类。所谓“未有美国,先有哈佛”。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就是典型的博雅教育,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涵盖了宗教学、哲学、科学、文学、希腊文化、历史和社会分析、道德推理等七大类文科教育。博雅教育的宗旨为理性思维的培养,即着重于思想而非学术。按纽曼的说法,“大学是一个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大学讲授的知识不应该是对具体事实的获得或实际操作技能的发展,而是一种状态或理性的训练”。
      那么“智慧”该如何养成?从博雅教育方式来看,其通过学术研究和课堂辩论寻求真理。而专业融合、师资优质、小班教学、社团教育可视为其最重要的特色。“专业融合”指的是学生在前两年不确定专业,到第三年才挑选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广泛兴趣。“师资优质”是指这些学校由于工资高待遇丰厚,经常能够延请到毕业于名校的老师,这些老师通过学术规范等的训练,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些学校里,班级教学人数一般不能超过25人,由于规模小,方便课堂讨论和辩论,师生间互动密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这些学校的社团组织活跃,公益活动频繁,比如在弗吉尼亚的一所1400人的博雅学院,社团组织就有70多个,还不包括宗教组织。
      人的理性思维不只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非经专门训练就无以养成的能力。在博雅课堂上经常讨论一些涉及人类根本价值观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寻求属于自己的答案。笔者曾在弗吉尼亚一所博雅学院开设《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就包括“你认为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对美国的制度设计有什么影响?”“美国能否单独领导世界?”“谁对伊拉克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正是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们思考人类命运,使他们自觉地走向人道主义的思维习惯。此外,学生每年有一个月时间到不同的国家去旅行并撰写考察报告,由教授带队。这是学生们接触和了解不同文明和文化,形成多元主义文化观的好机会。
      从“精英教育”到“公民教育”
      无论在欧洲还是美国,最初的大学博雅教育都是为精英阶层服务的,培养的是这个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领导者。但一旦教育互动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过程得以展开,教育就要按自己的规律、而不是上层阶级设计好的路线来进行。于是在20世纪初,随着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风潮,教育领域也开始了对精英教育的反思,不但要求普及初、中等的义务教育,同时也要求更多的平民子弟能够进入大学博雅教育,要求精英教育成为全民教育,史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实际上,精英教育普及化的过程在当时的欧洲已经发生了。在欧洲中产阶级曾经被贵族认为是粗俗的代表,属于“下等人”范畴。但法国大革命后,中产阶级的崛起已不可避免,草根群体更广泛的参政也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教育正在形成中的统治阶层,就成了贵族和知识分子们所关心的问题。这一点在马修?阿诺德的著作中被直言不讳地提了出来:“要对粗俗的中产阶级进行希腊化教化。”在此背景下,原来主要以贵族和僧侣为对象的精英教育扩展了其范围。特别是在欧洲封建贵族和中产阶级进行权力更替的上百年时间里,博雅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速,原本被少数贵族和僧侣所享有的教育开始扩展到中产阶级人群。   在当时的美国,精英垄断教育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工业文明使民主政治的实践过度偏向经济利益考量,其所引发的文化层面的反弹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最强烈的体现。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以及欧洲纳粹和共产主义运动所导致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危机,使得知识分子阶层开始进行整体性的思考。这成为20世纪初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帕克、杜威和M?约翰逊等教育家,都通过构建全新的试验性教育机构、广泛的宣传,以及社会运动等方式,要求精英教育体系普及为全民教育,并强调学校为现实生活服务,把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对民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精英教育成为了普遍的公民教育的一环。其所体现的,既是美国教育的政治关怀,也是美国政治的教育关怀。
      精英教育之所以能够普及为全民教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精英教育自身的理念所致。对精英阶层来说,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如果大众不能以理性的方式与其对话的话,那么这种能力无疑会大打折扣。因此,这种理性思维的训练必须延展到其他阶层。如此,精英人群和其他人群的对话才有可能。
      除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外,博雅教育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服务大众的精神的培养。这种自由文科教育曾因背后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而获得内在的力量,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味道已经渐渐淡化,转而以现代文明准则,如人权、平等、自由、公正等作为其核心内容。而博雅教育所提倡的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以及到非洲等穷困地区考察和服务,通过亲眼看到、亲身帮助苦难的人民,可以激发年轻人伟大的同情心,使其获得道德和精神的完善。
      一个国家精英的自觉,正来自于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电影《蜘蛛侠》所宣扬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典型精英文化理念之所以在美国被广泛接受,是因为这个社会从小就接受着这方面的教育,不但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如此,就连草根群体也是在这种教育和文化影响下长大的。实际上,平民和草根更需要掌握精英文化,原因很简单——平民需要以此标准来要求他们的精英。这种要求也成为博雅教育扩展至平民阶层的重要原因。
      教育与政治的互动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发生的时候,美国的民主政治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女性选举权落实后,美国社会有选举权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总人口的半数。既然有资格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如此史无前例地扩大,那么民主政治文化的培养就必须从少数精英扩展为全民。精英教育走向公民教育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民主政治文化不是靠每年一次的选举活动或者报纸上的启蒙文章就能培养得出来的。贡斯当有言,任何人都可以在斗室中起草最完美的宪法文件,但在实践中践行民主则是另外一回事。而此前的博雅教育就是一种发生在课堂的“准实践”,它经过集中严格的思维训练,使民主政治文化成为公民的天性、习惯与能力,并“顺便”成为一种信仰。
      所以,在教育这个环节上,进步主义最先是由一群接受了现代人文教育的精英人群发动的,最终扩展为全民参与的公民运动;而公民运动最终改变的不仅是国家,更是公民自己。博雅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结合,其背后是精英与平民阶层的融合。二者的和解和相互渗透,给美国社会克服工业文明弊端、获得经济社会再发展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以美国的平等主义共识建立的过程为例:在宗教神学为政治合法性的辩护于启蒙时代之后逐渐失效后,经由理性主义而得到的政治合法性成为国家存在的唯一法理依据。而美国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家、直觉主义政治哲学家,包括罗尔斯在内,都不约而同地以“平等”作为展开其他全部政治伦理的起点,就是经由理性思维的推演,而不是道德直觉而得来的答案。于是,在共同的理性精神和平等共识下,观念斗争反而成为进步的动力,而不是分裂的源头。
      不仅如此,精英教育所倡导的美国核心价值还融合了启蒙思想、新教伦理、英国宪章精神等多种要素,并在实践中具化为平等、自由、人民主权、个人权利、司法公正、乡镇自治、保护少数等被大多数人所承认的原则。而精英和大众均依照这些原则来改造社会,于是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美国走过了由于财富快速增长所导致的社会罪恶阶段,而成为比同时代欧洲列强稳定得多的超级强国。
      当然,博雅教育的普及化并不能克服大多数人人性中恶的方面,教育的结果也不能不受到禀赋的限制。但作为理性思维能力,这种非经专门训练就无以养成的能力,一旦被普通公民所掌握,便会融入个体生命成为所有其他选择的开端。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中,当平民掌握了原本属于精英的教育理念,并以这种标准来时时要求精英时,教育及社会权力便会发生重大的转移。可以说,大学教育、特别是博雅教育的普及化逐步改变了美国社会的知识结构,使其由近代精英民主的时代迈入了公民政治的时代。

    推荐访问:美国 关怀 政治 精英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