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9-05-02 03:17: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倡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思想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它揭示了与传统学习理论完全不同的学习规律。其对知识习得的建构性的知识观,对学习者主动性、能动性的强调,对教学方式、方法的阐释,给予当今的教学实践以建设性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改革 ;启示
      作者简介:张盼,女,(1984.11-),汉族,武警后勤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
      段玉洁,女,(1982.10-),汉族,武警后勤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092-01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教育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相一致的理解。认知主义者强调学生内部的认知结构,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使这些知识和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建构主义普遍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在创设的一定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者学习论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1]。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步形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及其教育观认为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渐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个体与客观知识交互作用内化为认知结构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环境是发展与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社会性”[2]。以及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都极大地推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并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我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介绍研究其理论,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方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设,一种解释,并不是对问题的最终答案。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还会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并且知识不可能适用于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中,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教条,而是要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正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对话,参与者们批判性地探讨各自的观点、新的阐释、新的意义层出不穷,知识也就不断地得到丰富。这种观点认为书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或解释,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因此,不能把书本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带着丰富的经验和自己的看法来学习的,在日常的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呈现在眼前时,他们也常常会利用相关的经验,依靠自身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问题深入了解与解答的欲望。课堂上要变灌输式、讲授式教学为商讨、合作、探究式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创造、建构知识的转变。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设深入探讨问题,使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自由地交锋,从而启迪学生智慧。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反馈中,相互协商、讨论,在讨论中逐渐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所设置的问题尽可能在绝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的学习朝有利于其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旧经验的反复的双向作用,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来充实、改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生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3]。学习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营造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自主意识,真正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尊重、彼此接纳、公平交流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所传递的坦诚而真挚的情感,为学生提供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顺利地建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耳目一新的启示。但是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要批判性的转化西方的各种教学思想,使之本土化,更适合于我国的教学实际,从而指导学生的意义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3]、主编邢秀茶.学与教的心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63,66.

    推荐访问:学习理论 若干 思考 建构主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