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湖南人文地理对湘籍民歌手辈出的影响] 湘籍歌手

    时间:2019-05-01 03:28: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中国民族歌坛,湘籍民歌手辈出,一种现象的出现,背后必然有它的原因,要想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就必须把这些歌唱家、歌手放到湖南这个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去研究。  关键词:民歌手;人文地理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96-02
      通过观察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民族歌坛,湘籍女民歌手占据较大比重,可谓辈出,从八十年代的李谷一、廖莎,到九十年代的宋祖英、张也,再到现在的吴碧霞、雷佳、王丽达、陈莉莉、刘一祯等,都在用足够的演唱实力续写着湖南民歌的一个神话。本文笔者将深入到“湖南”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从地理环境、湖湘精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历史、少数民族音乐等四个方面来研究湖南的人文地理对民歌手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在湖南二十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复杂多样。东有幕阜山、武功山脉;南有五岭,西有雪峰山、武陵山脉,湘中多丘陵地区;湘北为长江与湘、资、沅、澧四水冲积而成的洞庭湖平原。全省呈向北敞开的马蹄形盆地。”①“诗经国风是以地域划分的,一地称一风,这说明古人已意识到地理环境对歌风的直接影响。”②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给湖南民歌的体裁和风格以无形的影响,形成了体裁多样、色彩鲜明的湖南民歌,对湘籍民歌手掌握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民歌十分有帮助。
      湖南众多的山区和丘陵形成了音域宽、起伏大、高亢明亮、曲调悠长的山歌。山歌在中声区多用真声演唱,而在高声区则多使用混声,演唱建立在最自然的歌唱状态之上,这和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要求是一致的。山歌广为流传的生活环境也使得民歌手对此类民歌的时代背景、内涵等理解得更透彻,演唱也更得心应手,有些歌手从小唱着山歌长大,更容易掌握山歌演唱技巧,进而掌握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在现代民歌创作中,作曲家们也常常把山歌的元素加入到歌曲中,形成大量具有山歌风格的新民歌。如《山里的女人喊太阳》、《大地飞歌》、《苗岭的早晨》等。湖南本土流传的山歌,在风格特点和演唱方法上都为湘籍民歌手演唱这一类型的新民歌提供了最有借鉴意义的范本。很多歌手通过演唱带有本土特色的山歌或包含山歌元素的新民歌而成名,如宋祖英的《小背篓》、《马桑树儿搭灯台》、《大地飞歌》,陈莉莉的《山里的女人喊太阳》、《阿妹出嫁》等。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南,青山秀水,景色迷人,形成了优美婉转、生动活泼的地方小调,为湘籍民歌手提供了现成的优秀作品。如吴碧霞在演唱了湖南花鼓小调《洗菜心》后,渐渐走入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同样这首歌《洗菜心》也唱红了雷佳、陈莉莉等湖南籍歌手。
      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湖南方言的千姿百态,有所谓‘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不同的方言在说话的语气、语势、语调上的不同,造成了音乐风格的窘异。湖南的歌手接触、演唱多了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她们把握作品风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湖南方言咬字比较靠前,这和民族唱法咬字的要求一样,所以湘籍民歌手在演唱时对咬字的位置掌握得更准确、自然,风格也把握得更到位。
      二、湖湘精神
      一提起湖南人,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辣椒。湖南几乎人人都食辣。长期的食辣,对湖南人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性情一般比较刚烈,有一种豪气冲天的果敢和无所不能的锐气,这是一种最自信、最有拼搏劲的表现,这种精神气质是一个民歌手十分需要的。
      湖南的文化学者一直在探索着湖湘精神文化,杨毓麟《新湖南》云:“湖南人敢为天下先”。湖南大学的丁平一教授认为:湖湘文化其独立之根性在于“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精神。他们还发现湖南人的精神中有一种最原始、而又最先进的基因那就是“霸蛮”,这也是湖南为什么大胆、果敢、敢干的真正答案。陈独秀有一篇文章,叫《欢迎湖南人底精神》,说的就是“霸蛮”,指的是挑战极限、对事物拼搏和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湖南的革命史和体育事业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学习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
      以上所说的湖南人的敢为天下先、自信、有闯劲、执着、勇于创新、奋斗和拼搏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善于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显示出湖南人的实干。这在古代就体现出来了。湖南隶属楚地,古称“南蛮之地”,是一个长期在蛮荒地带拓展生存空间的内陆种群,由于环境闭塞、资源匮乏,湖南人必须筚路蓝缕,奋发图强,从艰难困苦中寻找出路。由于地处内陆,使得湖南没有经商的地域优势,被迫从事农业和渔业,种田和打鱼来不得半点偷懒,否则就要挨饿,这种实干就延续了一代代。
      湖南优秀的歌唱家、歌手们也继承了湖南人的这种精神。对声乐充满热情、勤奋苦练、勇于创新,带着种“不唱好不罢休”的“霸蛮劲”,成就了湘籍女民歌手声乐事业上的成功。
      三、少数民族音乐
      湖南少数民族众多,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白族等。
      众多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绚丽多资的民歌和歌舞,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父母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口传心授”的教孩子唱歌,“少数民族还有许多‘赛歌会’,这种活动既是娱乐又是展示民间优秀文化和智慧的场合,进一步促进了歌手间的交流和竞争意识,增加歌手提高自身水平的迫切性,也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③正是这种浓厚的音乐环境,为湖南培养出一批著名的少数民族歌手,如:宋祖英、李群霞、龙仙娥、阿朵等。青山秀水赐予了她们一副好嗓子,民族浓郁的音乐环境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素材,生活的亲身体验激发了他们真实的情感,所以通过演唱吸收了本民族元素的民歌如:《小背篓》、《马桑树儿搭灯台》、《今日苗山歌最多》走进了千家万户。
      湖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保持着浓厚的民族风格,舞蹈“摆手舞”、“芦笙舞”等也独具风格,和音乐一起为词曲作者提供了采风的独特素材。为了突出民族风格,词曲作家常常吸收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如《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这首创作民歌中,词作者把土家族的哭嫁歌、摆手舞、糯糍粑等写进民歌的创作中,曲作者则吸收了土家族民歌多装饰音、大量运用上下滑音和特色小二度音阶的特点,使整首歌充满了土家族风格。又如取材于湘西少数民族婚俗的民族歌曲《阿妹出嫁》,歌词把湘西少数民族民俗表现得一览无余,如:“唱起哭嫁歌,泪水挂满了阿妹的红脸颊”, “唢呐吹,火把舞,歌声中大花轿摇红了满天霞”。歌词还运用带有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后喊性衬词如“依哦”、“嗨依呃”,曲中大量运用甩腔、装饰音、特性二度音程表现少数民族风格。许多民歌手通过演唱这类歌曲一举成名,如《阿妹出嫁》的演唱者陈莉莉,《山寨素描》的演唱者雷佳。她们之所以能成功的演绎作品,除了嗓音好、演唱技巧强之外,最重要的是她们生活在湖南这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理环境中,对少数民族的生活、歌曲及舞曲韵味、节奏等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主题思想、创作背景,在二度创作中使音乐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花鼓戏
      湖南省的花鼓戏氛围浓厚,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曲调优美动听,形式生动活泼,受到了人民的喜爱。
      花鼓戏在风格、表演、咬字、演唱方法、润腔技法、声音等方面都可供民族声乐借鉴。“湖南省花鼓剧院的李小嘉老师说:李谷一、张也,雷佳……她们圆润、通畅、透亮的嗓音,可以说正是得益于花鼓戏与民歌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呢!”④
      花鼓戏是在湖南民歌的基础上发展的,对民歌手把握民歌的地方风格很有帮助。花鼓戏演员具备很强的舞台表现力,加之常年练习手、眼、身、法、步融为一体,所以她们在台上的肢体语言及表情往往很优美,感染力强。这对民歌手的舞台表演是十分有用的。花鼓戏和民族声乐也都十分注重“字”的训练。“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字真意切,这三条既是戏曲音乐的基本原则,也是声乐美学的起码要求。”⑤花鼓戏中“字”的训练对解决民歌手民族声乐的语言问题是十分有帮助和借鉴意义的。
      从演唱方法来说,花鼓戏要求气息深,发挥共鸣,音着点正确,声音通畅圆润,音色甜美动听,行腔细腻。学过花鼓戏的民歌手在这些方面比没接触过花鼓戏的民歌手有优势,加上民族声乐训练中借鉴西洋传统声乐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演唱基本功更加扎实。再从风格、润腔技法这一方面来说,戏曲学生由老艺人口传心授,基本唱法和润腔技巧几乎同时掌握,。同时,由于花鼓戏曲目当中装饰音繁多,弯儿也多,能把这些装饰音唱准了,民歌的大小弯就能拐得灵巧、韵味十足。作曲家孟勇评价雷佳的《山寨素描》时说:“雷佳作为唱过花鼓戏的歌手,把歌中大小的弯儿拐得特别舒坦,很多小的灵巧的味道唱得很到位,因而听起来很甜美,又不失俏皮活泼”。所以学过花鼓戏的民歌手在掌握各地民歌风格及润腔技法上也较得心应手。
      “花鼓戏的演唱常采用真声假声各半的混声唱法”,⑥这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也是十分提倡的,这也是接触过花鼓戏的民歌手的一个优势。像雷佳、王丽达等,她们对“混声”的把握非常到位,既有真声的明亮甜美,又有假声的圆润宽广,声音运用自如,善于把握难度各异的各类曲目。如雷佳,她既可以把江南水乡风格的《水姑娘》演唱得很细腻,也能把北方水乡情调的《芦花》演唱得很豪放。又如王丽达,既能把小调唱得优美、柔情万千,又能把《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这类高难度曲目唱得大气磅礴、戏剧性十足。
      通过对湖南人文地理的研究,揭开了民歌湘军辈出的神秘面纱。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湖湘文化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歌湘军梯队,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为广大的民族声乐学习者提供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注释:
      ①湖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湖南:湖南省艺术馆藏书,1981-1版,第5页.
      ②乔建中.土地与歌.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3页.
      ③俞人豪、梁茂春等.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52页.
      ④贺希娟.事业:放飞理想的平台.http://www.culture.省略/yhzz/200404/syff.htm.
      ⑤白秉权.民族歌唱方法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47页.
      ⑥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探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http://www.省略/.
      参考文献:
      [1]丁雅贤.民族声乐教学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9月版.
      [2]何为.论戏曲声乐的特性.中国音乐,1987年3月第一期(总第25期).
      [3]杜亚雄.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
      [4]白秉权.民族歌唱方法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推荐访问:人文地理 辈出 湖南 民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