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初探】 走出去战略

    时间:2019-04-30 03:30: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对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进行解读,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发展现状和高等学校的社会责任等角度分析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客观性和必要性;从“走出去”的重点建设内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阐述了该计划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走出去”战略对高校外事管理的新要求,指出了现行外事管理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三项优化举措,以期为高校外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走出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外事管理
      1. 引言
      2011年11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通知》,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1] 学术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配套服务,“走出去”工作的扎实推进需要先进的外事管理体系来保障。所以,该计划既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外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2.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文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大量翻译国外学术作品,中国学者开始全面接触海外文化。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学科体系愈发成熟,学科领域更加广泛,涌现出大批反映和代表中国文化的优秀作品。由于语言等原因,这些作品未能在海外市场有效传播,国外的学者对中国学术成果的关注程度不高,造成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均衡、不对称。[2] 正因为如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有限,科研工作者在学术界的话语权不强。
      “走出去”不是一个新概念,2001年中央在制定“十五”规划时提出“走出去”战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球化发展,我国逐渐融入到全球体系当中,国家对“走出去”战略日趋重视,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3]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的“走出去”战略已取得相当的成绩,尤其在经济方面,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大国的形象带动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政策法规、社会发展、价值观念等全方位的关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恰逢其时。
      高校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场所,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平台。[4]高校具有优质的学术和人才资源,可保证其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高校既有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培养人才的责任,也有探索真理,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5]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高校必须承担起其社会责任,在解决社会文化发展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华文化积极走向世界的现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义不容辞。
      3.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意义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提出,将“加强国际问题研究,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促进学术精品海外推广,培养国际优秀学术人才,促进杰出学者访学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学术组织,发挥港澳地区在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的优势”等七个方面作为建设重点。目标是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端国际性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服务国家外交战略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和话语权显著增强,中国学术海外影响明显扩大”。[1]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继承和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已经为“走出去”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过去二三十年里,高校邀请海外专家、知名学者、业界精英来华讲学,与国际顶尖学术团体合办国际会议,进行学生交流项目,促进科研人员互访。在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下,未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步伐可以迈向更深层次,比如在海外发行反映中国问题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外文刊物,与国外一流大学共建研究机构等。脚踏实地地“走出去”,能够提升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性;卓有成效地“走出去”,可以增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自信心。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程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2] 把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成果和科研人才呈现出去,也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4. “走出去”战略对高校外事管理的要求
      外事管理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服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方向,要求外事管理人员具有全球视野,熟悉我国外交政策和相关国家外交礼仪,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优秀的外事素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对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
      首先,外事管理人员应熟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国情和校情。我国高校文科管理内容丰富,涉及科研、教学和人事等方面。科研方面包括纵向项目申报、横向项目立项、科研经费运作、研究所的申请设立、科研成果评价等,教学方面包括学籍管理、课程建设与维护、教学实践、师资调配、教学质量评价等,人事方面包括人才引进、聘期考核、职称评定、教职工出国境管理、薪酬福利制定与发放等。这些内容是科研、教学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常规工作,未来也应该是外事管理人员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我们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才能设计出一条适应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走出去”之路。
      其次,外事管理人员要掌握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的国际规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大学的高水平科研活动渐趋融入国际学术竞争与协作环境。继理工科相关学科引进SCI、EI等参考标准评价科研成果之后,哲学社会科学也开始采用国际评价体系对学术成果的水平和价值进行评估。[6] 近年来,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或短期交换活动增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积极来中国学习,相应的学籍管理应当符合国际惯例,最终实现学位、学历、学分等互认。教育国际化也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科研教学人员流动加强,我国高校持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必须与国际标准相一致、满足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引智项目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三,由单一的外事管理模式向跨学科的国际化管理模式转型。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单一的外事管理模式,一套管理体系通用于理工科、医科、哲学社会科学等,不考虑学科的差异性,与国外同类学科的外事管理模式也没有可比性。结果是,传统的理工科高校里,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得不到重视,传统的文科高校里,理工科国际化受到限制。哲学社会科学要“走出去”,就必须改变管理现状,淡化行政的官本位意识,强化服务意识,针对不同学科制定管理制度,将管理权力适当下放到院系,让院系参与到学校的外事管理中来。外事管理模式的转型,要走国际化路线,开放思想,学习先进服务经验,向国际管理水平靠近,缩小差距,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5. 提升高校外事管理质量的现实路径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向世界进发,需要一支精锐的外事管理团队做支持。然而现实的高校外事管理水平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步伐,表现为外事管理人员能力有限或者执行力不够,领导层缺乏国际化战略思维能力和规划能力,管理机制落后造成先进政策不能有效贯彻实施等。我们应该努力查找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尽快制定解决方案。以下三项举措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有利于加快“走出去”步伐,对于建立科学的外事管理体系有积极意义。
      其一,加强对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外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熟悉管理理论,掌握管理技术。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社会团体等应予以政策、制度、以及资源上的支持,鼓励外事管理人员赴海外访问进修、参加高水平学术研讨会;与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内外大学合作,组织高层次管理培训;定期推出外事管理再教育项目;鼓励外事管理人员攻读教育类、管理类、国际关系类学位,进行系统学习。
      其二,引进海外教育系统高层次外事管理人才。高校的引智项目不应只是选拔秀的科研人才,也应适当吸收高级管理人才。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外事管理水平,不仅需要提升我们自己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学习国外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现在我国熟悉国外大学办学规范和管理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并不多,可以与海外大学建立管理人员交流机制,[7] 邀请对方来中国大学工作,提出一些宝贵建议;也可以全职聘用海外高级管理人才,把国际通行的管理规范介绍进来,帮助我们改进外事管理机制,使其能健康有效地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
      其三,加快高校外事管理模式向科学型、开放型转型。现行的外事管理模式不具有先进性,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制定的,很多新的现象和复杂情况未能考虑进去。模式制定之初,高校管理队伍还充斥着官本位思想,领导层的管理意识大于服务意识,工作人员只能刻板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缺少灵活操作的空间。以举办国际会议为例,一些高校外事管理部门“根据规定”只受理在当地举办国际会议的预报和经费申请,在海外举办的会议尽管层次更高、影响力更大,却得不到支持,这是僵化执行的结果。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外事管理人员已经具备国际化服务理念,只有挣脱落后的管理模式的桎梏,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政策,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的外事管理才能与国际接轨。
      6. 结束语
      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只有在世界范围内组建中国学研究团队,形成中国学派,传播中华文化,才能扩大中国学术的影响力、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走出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外事管理的配合和支持。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外事管理体系不足以为“走出去”计划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需要进行团队建设,重新审视现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先进性。总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任重道远,高校外事管理改革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 [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 陈俊乾. 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版“走出去”机遇问题及策略 [J]. 中国出版,2010,(8下):59-61.
      [3] 金灿荣.“走出去”战略十年回顾:成就与挑战 [J]. 现代国际关系,2011,(8):2-4.
      [4] 薛明扬.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N]. 光明日报,2011-11-21(15).
      [5] 赵宴群. 论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 [J]. 思想理论教育,2011,(6上):24-26.
      [6] 李静蓉.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管理队伍建设 [J]. 人力资源管理,2012(01):116-117.
      [7] 刘佳龙.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的探析 [J]. 世界教育信息,2009(10):89-91.
      作者简介:
      彭娅娅,(1980-),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外事秘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推荐访问:初探 高等学校 走出去 哲学社会科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