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浅析新民歌中如何运用京剧的演唱特点 新民歌运动 名词解释

    时间:2019-04-23 03:17: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京剧对民族唱法有着重要的影响,“京歌”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是民族唱法与京剧演唱的结合,它的出现,对新民歌而言无疑是一种创新,在这种创新中,使中国的民歌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新民歌;京剧;借鉴
      在我国民族民间的戏曲、曲艺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的声乐技术和感情手段,而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是传统声乐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唱腔艺术,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各种门类艺术的结晶。我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吴雁泽、王玉珍、李谷一、何继光、彭丽媛、吴碧霞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从京剧艺术中吸取精粹,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丰富的艺术资源,从中吸取宝贵资源。
      现在的民族声乐通过对西洋美声唱法的研究与融合,打破了我国各民族地域差异与风格差异,使演唱范围广泛,作品更为丰富。但我们的民族声乐在借鉴美声唱法的同时,很多缺少了民族声乐应有的各地风格和民族语言韵味。有很多老一辈的歌唱家已经对民族唱法现状提出了质疑。著名的歌唱家王昆老师曾说过,“现在的民歌变味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民族唱法走了味道”。
      “京歌”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是民族唱法与京剧演唱的结合,它的出现,对新民歌而言无疑是一种创新,在这种创新中,使中国的民歌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民族声乐艺术要提高、要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对于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声乐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理论和宝贵经验,如发声方法、咬字吐字、润腔技巧以及行之有效的艺术处理手法等等,应予以继承或借鉴。
      一、新民歌的含义特点及对京剧演唱的借鉴
      新民歌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歌作品。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的文艺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的民歌作品大都借助了人们熟悉的历史、传奇、神话故事和原始民歌素材,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作曲技法,构成新的大型声乐作品。这些优秀的新民歌声乐作品,时时闪现着旧民歌的韵致,使人听来耳目一新。如:由王志信重新编曲的《孟江女》、《兰花花》、《牛郎织女》;于学友编曲的《小白菜》、等这些优秀的新民歌声乐作品,既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风格特征,又增加了歌曲的难度。也使作品充满了新的意蕴。
      现在的民族声乐通过对西洋美声唱法的研究与融合,打破了我国各民族地域差异与风格差异,使演唱范围广泛,作品更为丰富。但我们的民族声乐无论是从音色还是表现力上,还有审美意识上很多都倾向于美声唱法,使之缺少了民族声乐应有的各地风格和各个民族语言应有的韵味。所以,在我国的民歌艺术发展过程中既要吸收美声唱法又不能失去传统的民族风格、韵味。
      二、如何运用京剧的演唱特点
      1关于气的借鉴和运用
      京剧的唱腔发声方法科学,它的表演配合唱腔融为一体,声情并茂,扣人心弦,而且要求唱曲时,必须由丹田气托住声音,才能神气足。用气即稳又灵活,根据唱曲的需要而采用的相应的用气技巧,根据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需要来控制使用气息,气少也不弱,气足也不浪费等。京剧中的丹田运气法,是将丹田作为歌唱气息的支点,这样更有利于歌唱者细腻的表现作品的感情,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很多运气技巧都离不开丹田气的支点作用。而且京剧讲究气息的运用必须结合字音、词意、感情、表演来结合使用。如表现惊讶时要将气沉于胸;表现大吃一惊时要将气沉于脐;表现恐惧时要把气沉于肾。只有把气用到地方,眼睛才有神,声音才会有感情。民族声乐也是如此,气息运用的好会很有利于字意和情感的抒发。
      无论京剧还是歌唱,在听觉上明亮有穿透力的声音并不是一味追求靠前获得。打个比方,拉弓射箭时,手臂往后拉的力量越大箭射的就越远。对歌唱来说,“声音”就好比是“箭”,我们整个腔体及气息的感觉就好比是拉弓的手臂,应该向后向下打开,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有气息支持的声音。
      2关于吐字、咬字的借鉴
      “千金道白,四两唱”,这便突出的说明了戏曲中“唱”与“念”的重要辩证关系。我们在练声时不但要注重唱(发声),也要注重念白的练习。念白主要练习吐字、咬字、行腔、换气、发音。京剧唱法以民族语言的基础, 要求严格的“ 出字、归韵、收音” , 讲究“ 四呼”(即开,齐,撮,合) 和“ 五音”(喉、舌、齿、牙、唇) , 京剧传统唱法要求“ 以字带声, 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 ,在民族声乐中我们讲究“ 以字行腔” , 字为主, 腔为宾, 字是骨头, 腔是肉, 主次分得明。例如,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在演唱这首《白发亲娘》时,要想把这首歌曲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在家乡想念孩子的心情表达出来,不但要有内心的感动,还要注意歌词的吐字咬字,才更有说服力。就拿其中的高潮部分来说,
      这简单的几个字,一定强调出字头“N” ,“亲”字要先用气声唱出“q”,在慢慢的把“in”发出,“娘”字要先出“N”,逐渐发出“i”、“ang”,这样处理出来的词,就会让人感觉是发自内心的、身在异乡却不能看望母亲的那种思念到心痛的感情,由此也会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那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慈母之爱。
      3唱腔的借鉴
      所谓腔圆,就是要求把音乐旋律唱得圆润、自然,使人听起来和谐悦耳,产生快意和美感。我国戏曲素有“字领腔走,腔随字行”之说。在新民歌演唱中为唱出特有的风格、韵味,采用一些润腔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不仅可以加深歌曲的艺术表现力,还能使声乐技巧得到更好地发挥。
      《故乡是北京》开始的四句“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京调韵律浓郁,音调悠扬,歌唱性较强,速度较为缓慢,借鉴了京剧中的西皮慢板唱法。 起首的“走”字要注意是慢慢的唱出字;第一、二句的“了”字需要慢慢唱出字后归在韵母ao上;“西东”两个字要小口完成。接下来的几个字还是经过慢慢的吐出字后保持住韵母的发音“名”字要特别注意第二声调的发音。“静”要带着京韵的味道慢慢送出来;“想”要把字头唱出后稍顿接着用ang送完后面的音;“我还是”三个字基本上是说出来的,而后吸气在高位置上准备,先有状态后有声音的把“最爱”强调出来,接着强调每一个字的音调自如地送完最后一句。   4对京剧头声的借鉴和运用
      戏曲讲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这就是要求演唱的时候要有高位置的头声共鸣,要用假声来带。但要强调的是,高位置发声并不是说把声音挤到鼻子或头腔,这样就会使声音横、扁,京剧中所说的“脑后音”,也就是要注重头声,头声的位置越高,声音会越优美越具有穿透力。
      头声共鸣在戏曲艺术演唱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假声”位置,也就是所谓的头声共鸣的位置,当人们用假声小声哼唱时,喉咙不但处于放松状态,而且气息自然流动,上下形成一条统一的音柱,声音便会柔和统一,我们在唱歌时运用“假声”位置,在这同时将声音放大,但要在不改变假声状态下进行放大,这样才能保证声音在不同声区的统一位置,才能让歌曲听起来更流畅,更舒服。
      5对京剧中形的借鉴
      形是指歌唱表演艺术中形体神态的总称,演员在台上要能歌会演、形神兼备、形准神似。神是指思想情感和韵味神态,形是外部各部分动作的做法及运转规律。有时认为学习声乐只要获得好的声音技巧就行了,往往是“口里有曲”,而“心中无曲”、“身上无曲”、“面上无曲”、“手上无曲”。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形和声音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歌曲的表达。
      京剧的身段表演程式,是在昆曲身段表演基础上,又创新了一些有规律、有节奏的舞蹈动作。它的唱、念、做、打、音乐伴奏以及上下场,都有一定的方式、规格,俗称程式。例如,笑是生活中的普通现象,京剧舞台上表演的笑,都来源于生活,艺术化的笑的表演,一般是通过“语气”和语尾的拖长、颤抖、断续等技巧以及结合“曲情”来表现。
      我国京剧是一门声音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他的舞台艺术表演的造型概括为“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步、口)。我们可以看出,凡属声乐舞台艺术,总是将演唱与“神形兼备”的表演密切结合在一起,新民歌的演唱也不例外。在新民歌演唱中,歌唱者要从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基本功入手,进行“神形兼备”的表演训练和研究。三、民族声乐对京剧演唱的继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要提高、要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京歌”的出现是现代民歌艺术发展的一种新形势,是一种创新。而且它能在声乐艺术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大放光彩,主要是它结合戏曲音乐与民族声乐表演为一体,多层次多侧面的吸收优秀的戏曲曲调与科学发声技巧,在创作歌曲领域和民间歌曲领域不断探索,使京歌的演唱更加完美,使人们在委婉悠扬的京韵中既能感受到京剧行腔的巨大魅力,又能从字正腔圆的吐字中,领略汉语文学的意境,给人以高雅、纯洁、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演唱历史悠久,自成一体,博大精深,足以给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滋养。对于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声乐中,总结出来一些理论和宝贵经验,如发声方法、咬字吐字、润腔技巧以及行之有效的艺术处理手法等等,应予以继承或借鉴。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包含了各族人民创造的、能体现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的各种演唱形式和声乐艺术品种。经过几代音乐工作者不断实践与探索,已形成相应的美学原则和演唱方法。它要求现代的民歌演唱,既不能失去传统的民族风格、韵味,又要符合时代审美需要。按照这一美学原则,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吸取西洋唱法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扬光大。教出更多优秀的演唱者
      参考文献:
      [1]孟新洋,林柯.《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秀华.新民歌的形成及演唱风格[J].科教文汇,2006(11).
      [3]梁岚.京剧演唱对民族声乐声韵的指导[J].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6(08).
      [4]丁筱如.浅议京歌[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01).
      [5]张文英. 论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05(5).
      (作者简介:杨惠萍(1972.07-),女,宁夏固原人,本科,现任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声乐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推荐访问:新民 浅析 京剧 歌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