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鸡兔同笼”教学实录与评析_最新鸡兔同笼教学实录

    时间:2019-04-14 03:23: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鸡兔同笼”教学实录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58-0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字经》吗?
      1.踏着音乐,齐诵《三字经》。(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的识字课本,体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古代,不仅有光辉的文学,而且有灿烂的数学。《孙子算经》就记载着这样一道数学趣题(课件)。
      师:谁知道题目中的“雉”、“几何”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雉”就是“鸡”,“几何”就是“有多少只”。
      师:这道题的意思是……?
      生:意思是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揭示课题。
      师:如何解决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这个数学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评析:在琅琅上口的中华古诗文吟诵中,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既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把题中的数据改小一些,成了例1——
      把原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来教学,以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2.理解题意。
      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这8个头是鸡头还是兔头?26只脚呢?
      生:8个头是鸡和兔的头,26只脚是鸡和兔的脚。
      师:题中还隐藏有什么条件?
      生: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师: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属于生活常识,地球人都知道,所以在题目中不用写出来。
      师:题目的意思是……?
      生:“从上面数,有8个头”是说鸡和兔一共有8只;“从下面数,有26只脚”是说鸡脚和免脚一共有26只。
      评析: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挖掘隐含条件,为探究解题方法和思路做好准备。
      3.探索问题。
      (1)猜一猜:
      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猜一猜看。
      (引导学生从8个头去猜,从26只脚来验证。)
      师:你们觉得谁猜对了?为什么?
      生:冬冬同学猜对了。鸡有3只,兔有5只,正好8个头,脚正好有26只。
      师:用“猜一猜”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好不好?
      生:不好。
      评析:使学生在不断地猜测验证中自然产生有序思考的内在需要,为后面的列表法、假设法,做好了思维铺垫。
      (2)列表法:
      师:是啊,不好猜。当头和脚的只数很多时,就更不好猜了。
      师:刚才,我们是在随意猜,其实还可以有顺序地来猜。请大家填课本P113的表格。
      师:通过填表你发现答案了吗?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鸡有3只,兔有5只,它们一共有26只脚。
      师: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好吗?
      生:也不好。
      师:是啊,也不好。当头和脚的只数很多时,我们列的表就会很长。
      师:我们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生:有8个鸡和0个兔?
      师:也就是说笼子里全部是什么?
      生:笼子里全部是鸡。
      师:再看表格中右起的第一列,0和8又是什么意思?
      生:有0个鸡和8个兔?
      师:也就是笼子里全部是什么?
      生:笼子里全部是兔。
      评析:引导学生有序填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同时,还渗透了极端思想,对表格首尾两栏的理解,顺理成章引出了“假设法”。也正因为这两栏才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假设,沟通了列表法和假设法之间的联系。
      (3)假设法:
      ①假设全是鸡(课件)
      师:笼子里全部是鸡,就是把兔看作鸡,这时头和脚有什么变化?
      生:头不变,还是8只,脚变少了。
      师:脚为什么变少了?少了多少只?
      生:1只兔有4只脚,看作鸡后,1只兔就少了2只脚。一共少了26-2×8=10只脚。
      师:现在少了10只脚,10÷2=5得出的是兔的只数还是鸡的只数?
      生:是兔的只数。
      师:为什么假设全是鸡,求出的是兔的只数呢?
      生:全部是鸡,就有2×8=16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少了26-16=10只脚,把1只兔看作1只鸡,1只兔就少了2只脚,一共少了10只脚,所以就有10÷2=5只兔,鸡就有8-5=3只。
      师:你真聪明啊!说得非常好,把“兔”看作“鸡”求出的是兔,可不能张冠李戴啊!(课件演示)
      ②假设全是兔
      师:反过来,把鸡看作兔,头和脚又有什么变化?
      ③小结
      师:在列表的基础上,我们想到了假设全是鸡,先求出兔的只数;或假设全是兔,求出鸡的只数。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
      评析:假设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马老师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在理解“为什么假设全是鸡,得出来的是兔”这一教学难点时,精心设置了“如果把兔看作鸡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一个问题步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脚数比实际的少,是因为每只兔少算了两只脚,所以少的脚数就是兔的脚数。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为什么假设全是鸡求出的是兔”这一难点了。另外,老师还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搭建了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促进了学生对假设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4.解决原题。
      师:现在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原题(师生评讲)。
      师:看课本P114的“阅读资料”。了解古人是怎样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
      (课件演示“抬腿法”)
      评析:当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原题之后,老师又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中古人的“抬腿法”解题,带领学生走进了古人的数学世界,感受古人的智慧,领略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文化。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课本P1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你认为“龟鹤算”与“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2.课本P1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师:可以假设全部租大船,也可以假设全部租小船,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评析:老师让学生感受“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认识到“龟鹤”问题、“租船”问题等均是“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鸡兔同笼”成为这些问题的模型,渗透建模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巩固了“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使之真正成为个人经验并能加以应用,深化对假设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1.猜一猜:(略)
      2.列表法:(略)
      3.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有:8×2=16只脚,
      少了:26-16=10只脚。
      兔:10÷(4-2)=5(只)。
      鸡:8-5=3(只)。
      答:兔有5只,鸡有3只。
      假设全是兔:有:4×8=32只脚,
      多出:32-26=6只脚。
      鸡:6÷(4-2)=3(只)。
      兔:8-3=5(只)。
      答:兔有5只,鸡有3只。
      总评: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鸡兔同笼”一般都作为奥数的内容,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想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解题策略,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2011年11月,马壮荣老师在金城江区中老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就执教了《鸡兔同笼》这一课,他的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传承数学文化,让数学变得丰富多彩
      数学教学除了提供给学生知识、工具和技巧以外,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理智、情感和文化意识,提升人格素养。马老师的课,课初踏着音乐,齐诵《三字经》,学生在琅琅上口的中华古诗文吟诵中,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光辉的文学,而且有灿烂的数学。从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到古人的解题方法,使数学课堂也沐浴着人文气息,在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有了理性的深邃,也有了感性的快乐。
      二、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强化解题思路,做强假设法
      我们都知道,“贪多嚼不碎”这个道理。“鸡兔同笼”的解题方法有五六种,而教材就安排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就一节课时间,学生无法把所有的方法都理解和掌握,因此,马老师根据教学实际,在教学时做了合理安排,简略感受列举法,舍弃课本上的代数法,把它留到下一节课去研究,着重探究假设法。确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列举法和方程解法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一个假设一计算一推理一解答的过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集中精力做强假设法教学,把假设法讲透,让更多的学生能经历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行性相对较强的教学策略。
      三、注重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解答鸡兔同笼的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马老师能够抓住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由找规律,过渡到假设法,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尤其是表格中8只鸡和0只兔或0只鸡和8只兔这两栏,很多老师教学时从不去考究,而马老师在这里就处理得非常好,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假设法”。
      四、语言简练,恰到好处,但又不失幽默
      马老师的课堂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的场面,但设计缜密,内容紧凑,思路清晰,给人感觉很平实。整堂课,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而且马老师的语言还不失幽默,如“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属于生活常识,地球人都知道”等,这些幽默的语言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这堂课教学内容不但难而且多,但从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听得很投入,师生的互动是真实的,他们的表情是轻松的。听课老师也听得投入,没有那种“终于听完了”的感觉。马老师这朴实的课堂是高效的,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一节好课。
      (责编 罗永模)

    推荐访问:评析 教学实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