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世纪之交的璀璨瑰宝] 心有瑰宝 绚丽璀璨

    时间:2019-02-11 03:27: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新艺术运动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建筑风格。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殖民地的青岛也出现了新艺术运动建筑,并且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建筑的文化、审美、历史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对青岛历史建筑保护、新建筑形式的定位提供正确的思路。
      关键词: 新艺术运动 青岛近代建筑 装饰
      
      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建筑曾经被称为新建筑,新建筑运动是当时欧美各国的一些建筑师针对复古主义思潮的反时代性进行批判并探索新的建筑形式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建筑思潮。在这些建筑思潮中,新艺术运动以其特有的建筑语言成为“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信号”,耀眼夺目于欧洲各大城市,并作为西方现代建筑之发端席卷整个欧洲大陆。[1]青岛作为一个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德国、日本先后占领的新兴殖民城市,来自欧洲的建筑文化对青岛近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也构成了青岛多元风格体系下的城市形态。在西方建筑思潮不断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同时,作为风靡整个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自然也不甘落后,携带着一股摩登、时尚之风吹进青岛,创造出一批经典而又精致的建筑,为青岛近代建筑史上增添了绚丽多彩的一笔。这样一种时代潮流如何传入青岛,在青岛的发展过程又是怎样,是我们在本文里所要详细讨论的。
      
      1 新艺术运动建筑的渊源与其在青岛盛行的原因
      
      1.1新艺术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新艺术”一词是描绘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运动,以及这一运动所产生的艺术风格的术语,它所涵盖的时间大约从1880年到1910年,跨度近30年,主要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展开。[2]新艺术运动的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及舞蹈都有关系。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产物,也是历史主义和现代运动之间的过渡。它与工艺美术运动、十九世纪的工业发展成为现代运动的三个根源。
      新艺术运动以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波及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许多国家在短时间内都出现了新艺术现象。新艺术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根据在不同国家的表现,新艺术运动又有了许多别称,如法国的“新艺术”(Art Nouveau)、德国的“青春风格”(Jugendstil)、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风格”(Glasgow Style)等。
      1.2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在青岛的形成
      胶州湾口内有两个小岛:一个青绿,一个土黄,当地的渔民分别称之为小青岛和黄岛。“青岛即取自前海中的小青岛,岛前的海湾称青岛湾,岸上的村落称为青岛村”。[3]那时候的村落属于自然式的散落民居,多是茅草房,历代都属于即墨县管辖。
      19世纪末,德国政府为其军事上的需要,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海军舰队登陆青岛,并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包括胶州湾在内的青岛地区沦为德国殖民地。德国在取得对青岛地区的统治后,对青岛进行了详细的总体规划,力图把青岛建成为巩固的军事基地、进出口贸易港口和殖民地行政经济中心三者并重的现代殖民城市。而对于这个新兴城市的建筑风格的确定,成为这个城市管理者最主要考虑的问题。华纳在《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记叙道:在最初的几年里,在德国人圈内关于应采用哪种建筑风格存在一些争论。最后,胶澳总督屈波尔(Truppel)的意见占了上风,他认为在欧洲区内应建一座现代“德国式”城市,这要在房屋的风格上体现出来,当然,还要根据青岛的气候做一些调整。[4]德占时期德国驻青岛的总督都沛文禄认为新城市应强调德国民族性、强调与中国城市的差异,他主张青岛新城的建筑要具有现代风格。随着城市风格的确定,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全面展开,青岛这座新兴的殖民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作为殖民地的青岛与德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大批的德国人涌入青岛,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建筑师。当时正值1900年前后,世界建筑领域里正在流行新艺术运动,欧洲的城市规模及建筑空间已基本定型,而青岛这座正在大兴土木的东方新城,使来自西方的建筑师们找到了试验他们新风格建筑的场地,从此青岛的土地上便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新艺术运动建筑。
      
      2 青岛新艺术运动建筑的特点
      
      2.1分阶段发展
      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而是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倾向,这些变化反映出新艺术运动综合了各种因素和思想源泉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可塑性。
      新艺术运动风格在德国被称为“青年风格派”,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1900年以前受工艺美术运动、象征主义、自然主义影响很大,作品充满了幻想、神秘,表现出自然与质朴的哥特式风格特点。1900年以后,青年风格派演变成一种抽象的风格,这种风格与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不谋而合。德租时期青岛新艺术运动发展受到德国本土新艺术运动发展的影响,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建筑立面装饰及室内陈设装饰的处理上,以简洁的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为主,局部体现出典型新艺术风格的特征。到日本占领时期,伴随着仿德式建筑和西洋风复古思潮的影响,在青岛出现了一部分建筑,在这些建筑中找不到西洋古典的东西,墙面追求简洁和几何式图案装饰,分析起来,根源来自当时日本国内刚刚兴起的学习欧洲建筑的新思潮――分离派。[5]分离派与新艺术运动同期,并且是新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总的来说,青岛新艺术运动建筑是随着时间及占领国家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这也是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建筑的首要特征。所以,我们将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建筑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897―1904)、中期(1805―1914)、晚期(1914―1922)。
      2.1.1早期(1897―1904)
      青岛早期的新艺术风格的表现大多出现在一些小型建筑的细部装饰及室内装饰上。
      建筑实例:德国公寓。
      位于湖南路的德国公寓建筑建造于1903年,是德占早期公寓建筑之一。整个建筑采用殖民地式带外廊的建筑风格。两翼山花设计形式为巴洛克,但已经表现出新艺术风格的倾向。同时在建筑立面中心的凹槽内雕刻着一株向日葵,这株向日葵采用圆雕的手法,雕刻精致细腻,栩栩如生。整个建筑从细部上反映出新艺术运动的特征。
      2.1.2中期(1905―1914)
      在这个时期,青年风格派的建筑式样逐渐在青岛流行起来。此时青岛新艺术运动建筑特征是:使用植物造型的细部装饰已经逐渐减少或者简化为蜿蜒的曲线,简约的几何形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上。可以说当时青岛优秀的建筑都或多或少使用了青年风格派的装饰手法。
      建筑实例:
      ① 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
      1905年在亨利王子饭店后侧新建的音乐厅(解放后为市政协礼堂)由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整座建筑居于饭店的中轴线上,具有德国青年派风格。这座建筑立面以“拜占庭”格调的连续檐口为特色,同时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线脚,除勒脚外,墙面嵌少量石装饰。音乐厅室内仅靠东侧5个窗户采光,这使得厅内的光线看上去有些不均衡,令人迷离。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更体现出新艺术运动的特征,室内有一个舞台以供演出时使用,舞台上方的石膏浅浮雕,雕刻着花草植物,浮雕中还有两个壁柱,上面放有两个石膏人物,整个浅浮雕造型由两边向中间聚拢,使得舞台立面造型生动优雅,线条柔美。
      ② 总督官邸旧址(迎宾馆)
      总督官邸并没有在青岛最初被占领之时就建造,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勘址、设计,于1907年在信号山的南麓建造完成,充分说明当时德国当局对这座建筑的重视。这座建筑自然也就成为展示当时德国最先进、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的代表。这座三层楼的建筑气势极其雄伟。部分墙面饰以一块块巨大的花岗石料,石面加工粗朴。淡绿色和灰色的花岗岩在正门的山墙上组成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墙角伸出一根粗大的石柱,由之引出的“锚链”环系于太阳四周。山墙以石料结成的帆结作装饰。在波浪形的檐口上饰有一只龙头,可它不是中国的龙,而是呲牙咧嘴的诺曼龙。建筑师把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和建筑材料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结合起来,如正门右侧的简洁的立面分割、几处山墙的建筑式样都是青年风格派的表现手法。
      ③ 基督教福音堂
      青岛基督教堂又名德国礼拜堂,位于市南区江苏路15号沂水路东端高8米的山丘上,1910年建成。教堂建筑与地形成功结合,平面呈巴西利卡式,长轴南北向布置,建筑主体由礼拜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建筑外墙为淡黄色带有浪线划痕的粗灰泥抹面,粗条石檐口,粗犷的磨菇石勒角,转角处用粗石包脚。大厅屋面为红瓦坡顶,钟楼顶部为铜架承重,铜皮覆面,涂以深绿色油漆。建筑南立面带有曲线的山墙及圆形窗户,主入口门上的金属植物纹饰,东立面入口柱廊的雕刻植物的柱头等都是新艺术建筑特征的体现。总体感觉朴实、平和,和蓝天相对,极具审美意蕴。
      ④ 青岛俱乐部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1号,约建于1910―1911年。青岛俱乐部严格按照德国青年派风格设计,建筑物窗台和檐口用粗朴的花岗石垒砌,主入口砌筑花岗岩石柱,粗花岗石勒脚,南立面曲线山墙,山墙上有四个连续的圆形窗户,浑厚美观。
      ⑤ 亨利王子饭店旅馆部
      1911年,在原有的亨利王子饭店的西侧增建旅馆部,称为亨利王子饭店旅馆部。由德国建筑师里希特设计。里希特对新宾馆的立面采用了严格的青年风格派处理手法,中轴对称,建筑为红瓦顶,窗台、勒角嵌花岗条石,底部以粗石花岗作拱形窗基底,尺度适宜,无大创造性,中央突起曲线山花,由石膏花草浅浮雕顺应整个曲线山花,其中花草纹饰形态各异,卷曲组合,如朵朵浮云。
      2.1.3后期(1914―1922)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新艺术运动建筑又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青岛。在这些建筑中找不到西洋古典的东西,已经带有比较明显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建筑整体简洁、规整,强调垂直线条,只在山花等处有简单的几何式图案装饰。
      建筑实例:普济医院。
      1919年6月建成的普济医院,位于今胶州路、上海路、热河路等六条道路汇合的坡顶。这座建筑面积为2162�的大楼由日本建筑师三上贞设计,建筑平面呈“工”字形,主立面为这一时期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方式,楼的中部为花岗石砌筑的弧状山墙,山墙顶部使用五个规整的椭圆作装饰,中部五个利于通风采光的窗均砌为齐整规矩的长方形,竖直分割的装饰线条则用强调建筑的中轴线。山墙两侧各有花岗岩方柱,柱头雕有装饰性的牵牛花花纹,在方柱的顶部曾各有一个青铜的钵状饰物,但后来被拆除。
      2.2精美的装饰艺术
      源于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力图摆脱古典传统形式,创造一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凝练手法和简化装饰。这一新的美学标准得到各处的设计师、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兴趣和认可,位于布鲁塞尔的塔塞旅馆是早期的新艺术运动代表作,其中具有装饰性的平滑线形铁艺更是成为这种新风格的代名词。同样,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建筑对细部装饰的表现也相当精彩,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建筑装饰符号系统,完全摒弃了古典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柱式、山花。变化了的穹顶形式,细部装饰门窗的形式、窗棂的曲线形装饰、阳台及入口门上的自由变化的曲线形铁艺或木制装饰,还有用作室内装饰的灯具、家具、壁炉等,无一不体现着新艺术运动独特的装饰特征,使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建筑与其他同时期建设的建筑相比,彰显出自己鲜明的个性。
      
      3 新艺术运动对青岛城市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改变了青岛的城市面貌。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建筑所具有的价值,也使其成为青岛近代建筑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3.1文化价值
      青岛新艺术运动建筑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移植。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正是世界历史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它们各自的国界,导致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频繁,建筑作为时代的产物也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的特征。近代西方国家对我国入侵的同时,也是西方建筑文化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冲击和取代之时。
      在近代历史上,青岛是在几乎没有任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干扰的情况下,依照德国、日本的规划设想而建成的。青岛当时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完全移植。当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建筑带着其建造年代与特定文化背景的痕迹,出现在历史的进程中,穿过不同文化时期,它已失去或者超越了既定的文化环境,在不断适应新环境并找到其生存的崭新的根基。
      3.2艺术价值
      历史性建筑的艺术审美价值是以建筑及环境为客体,它们往往具有和谐的比例、完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艺。其本身在建筑艺术、绘画、雕塑、家具及工艺等多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及专业价值,现代人在使用观看它时可以从中获得审美快感,体悟它提供给人的审美愉悦。
      新艺术运动作为对建筑形式和装饰手法进行巨大改革的建筑运动,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当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经历了百年风霜而保留下来的新艺术运动遗存的时候,怎么能不被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气质所打动呢?青岛作为新艺术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地之一,其所保留的较完整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堪称青岛近代建筑中的艺术品。无论是在比例、造型,还是精致的装饰、精巧的工艺,都超出同时代的其他风格建筑,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它不仅给观赏者带来艺术的审美享受,同时还能提升观赏者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甚至会形成一种审美的风尚。例如当今青岛城市房屋修建中的“平改坡”墙面的粉饰、图案的添加、色彩的协调等等,大多沿袭着原有建筑的审美取向,形成青岛灵动的建筑韵律,熏陶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可见,这些新艺术运动建筑所带来的艺术审美享受,在今天看来并没有落伍,还依然散发着百年前闪烁的光辉。
      3.3历史价值
      青岛新艺术运动建筑生动反映出历史状态。历史建筑由于其丰富的内涵使人产生对“本源”与传统的认同感。新艺术运动建筑使人产生对于新艺术运动存在那个特定时期的生活方式的感知,从而进一步确定现在的文化与生活各方面深厚的历史关联,这是其它任何历史事物都不能达到的。新艺术运动在青岛具体呈现了一种生活风格,一个与传统中国大相径庭的时代,一种代表了当时的摩登时尚的文化。
      
      4 结语
      
      在建筑艺术空前繁荣的今天,新艺术运动建筑早已成为了历史的陈迹,但是研究新艺术对于当代建筑仍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新艺术运动建筑的许多思想与方法,对今天的设计仍有帮助。在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沉淀后,人们重新对这种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其进行思考和评价,彰显出这种在世纪之交有过重要影响的艺术风格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茯松.西方现代建筑传入中国的前哨站――哈尔滨新艺术运动建筑的特征和历史地位.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1998.
      [2]梁梅.视觉革命丛书:新艺术运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3]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德]托尔斯顿・华纳(Torsten Warner)著.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Berlin Ernst&Sohn,1994.
      [5]徐飞鹏主编.青岛历史建筑1891―1949.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世纪之交 瑰宝 璀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