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易犯错误例析:

    时间:2019-02-09 03:18: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犯的错误,在备课中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高一新生来说,如果能及早建立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将为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把常见的典型错误归纳如下。
      一、错误的生活经验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负迁移
      在生活中人推车时车就运动,人不推车时车就不动,因而就很容易形成“力是产生速度、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样一个错误概念,这一错误生活经验有碍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刻理解。高一物理课本在总结牛顿第一定律之前先讲“历史的回顾”,就是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观点。“先破后立”的方法是辩证唯物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好物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之前,学生看到鸡毛、纸片等比石头下落得慢,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物体越重,就下落得越快;在学习功的概念之前,就有这样的错误生活经验:只要出力流汗,就一定做了功,因而对人提重物在水平公路上运动一段距离后,虽然累得满头大汗而做功为零的事实感到无法接受。在学习摩擦力时,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是:如果力小就推不动物体,故而总认为是推力小于摩擦力的缘故,而不知这是因为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从而给概念的建立造成了障碍。在学习力学时,类似以上的错误的生活经验特别多,错误的生活经验先入为主,直接影响着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显然,在教学中采取“先破后立”的方法,用实验排除错误的生活经验,是教好物理的有效途径。
      二、单纯从数学角度来分析讨论物理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任意一条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大量的实验事实归纳总结出来的,所以在学习物理定律时就必须了解它的适用条件,熟知它所表达的物理内容,而不能单纯从数学角度去讨论物理问题。例如:对于位移、速度等矢量在确定正方向后,就会有-5m与-8m/s等带负号的物理量出现,在这里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该物理量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是有些(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单纯从数学角度去分析,就得出了3m比-5m大,4m/s比-8m/s大的错误结论。再如,学习了万有定律后,有同学误以为“当R→0时,F→∞”这一数学分析完全抛开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两物体可视为质点,而单纯从数学角度去分析,从而得到了错误的结果。同样的,在学习库仑定律后,也会有类似的错误,以为当两电荷距离很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当大,而忽略了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
      三、单纯从字面去理解注释物理概念
      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应当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而不能用学习语文的方法从字面去注释名词,顾名思义。例如:对平均速度这一概念来说,它指的是质点在这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体现了质点在这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的快慢。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当然,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而言平均速度的值就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但这仅仅是一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的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再如,对加速度的概念来说,它指的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它与物体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且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就加速;反之物体就减速。而对于高一初学者来说,他们总认为从字面上看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物体的加速度减小了物体的速度也将随之减小。而且这种认识非常顽固,以至于他们非常难以理解物体会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这也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耐心细致地加以纠正。
      四、忽略物理公式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乱套公式解题
      物理公式是对物理规律的定量描述,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或成立条件,如果忽略这一点而乱套公式,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下面举两例加以说明。
      例一:一辆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由于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时的加速度的大小是5m/s,求汽车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
      这是高一物理中典型的“刹车陷阱”问题,常见的错误解法如下:由于汽车刹车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
      X=Vt+at=30×20-×5×20m=-400m
      其中“-”表示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刹车20s后汽车出现在开始刹车时的后方400m处。这无疑是个可笑的结果。错误的原因在于汽车刹车后到停下前的确是匀加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用,但如果汽车停下后它的加速度就将变化为零,就不能对全过程用这一公式了。
      本题的正解应是先判断汽车多长时间停下:停下时间t=V/a=6s,显然t�t,在剩下的14s内汽车并没运动,所以刹车后20s的位移是:X=Vt+at=30×6-×5×6m=90m。
      例二:一台电动机的线圈内阻是2欧姆,将这台电动机接在220伏的电源上,正常运转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10安培。问: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对于这样一道题,乱套公式有下列3种结果。(1)P=UI=220×10=2200W;(2)P=IR=200W;(3)P=U/R=24200W。这3种结果都不是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是电源对电动机的输入电功率;P是电流经过线圈时的电热率;P是短路(如电动机因负载过重而被卡住不转或转速非常缓慢)时的电热率,显然这是一种烧毁电动机的现象。而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应是P-P=2000W。
      五、不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寻找替换方案
      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出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有:物理模型法、等效法、假设法、补偿法、逆向思维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整体法、隔离法等,对于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道物理题,这种方法不行,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求解;正向思维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用逆向思维法;用方程求解有困难时,可用图像法分析求解。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技巧,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寻求替换方案,这样才能学好物理。下面举一例说明。
      例:(2009年北京理综)图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R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摇?摇)。
      A. E=2πkσ(-)
      B. E=2πkσ(-)
      C. E=2πkσ(+)
      D. E=2πkσ(+)
      本题如果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在高中阶段是不行的。但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判断:首先可从单位上判断场强的单位是N/C,而A选项的单位是N・m/C,故排除A。再从特殊位置看O点的场强E=0,从而可以排除C。最后用极限的思维去思考,如果R=R,那么所求场强E应该为0,从而可以排除选项D。
      以上列举的几种错误仅是常见的典型错误,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很多的易犯错误。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不只备课,也备学生,提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作出预判,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的放矢,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物理难学难教的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犯错误 物理 学习 高中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