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问君何处来_学生之问何处来

    时间:2019-02-02 03:21: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老师不仅自己要掌握问的艺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   关键词: 提问意识 质疑能力 培养方法   
      一、问从何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这种好奇正是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动力,生活中常有“为什么”伴其左右。但是这种好奇却是自发的、不稳定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学生也往往不为所动,能提出问题的更是寥寥无几。即使能提出问题,也局限于某一个点上,问法大多雷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转化的发展阶段。教师除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之外,还需教会学生问什么、如何问。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引导学生提问。
      1.模仿生疑。
      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儿童在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方面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是他们的模仿大多是无意模仿。因此,老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与梳理,让学生在模仿中发现有规律可循,从而让其感受到老师的提问是有意识的,进而从中认识与模仿老师是怎么提问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提问的能力。
      案例:
      在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时有这样一道题:小林一家三口在操场跑步健身,爸爸3分钟跑一圈,妈妈4分钟跑一圈,小林6分钟跑一圈,若三人从同一起点出发,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时我示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与妈妈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再次在起点处相遇?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的提问兴趣油然而生。有一个学生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妈妈与小林至少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在起点处再次相遇?提出这样一个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问题,我对该生大加赞赏,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因此学生们的热情也高涨了许多,开始争相发问。
      2.做中生疑。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在实践活动,会遇到一些操作障碍,而这些障碍正可以激发他们的提问需要,同时可以在操作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
      案例: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自学生疑。
      课题一般都会反映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时也有学习的难点,在学习新知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由看书自学到观察发现,再到提出问题。
      案例:
      教学《年、月、日》一课,可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通过自学学到了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学中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搞不明白。有的学生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什么是平年?”“闰年是怎么回事?”通过学生质疑,教师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讨论、释疑,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4.情境生疑。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并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案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数学广角中探索有关身份证中蕴含的规律后,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提出一些与数字有关的问题:电话号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车辆号码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我们平时常看的报纸杂志的刊号是怎么构成的?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学生一定会提出源源不断的问题,并在提问中不断实现自身的提高与发展。
      二、如何激发和培养提问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你问我答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这种模式一成不变,却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桎梏。因此,必须改变师问生答的固定模式,更多地让学生问,学问学问,就是要学要问。但是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他们积极地思维与质疑。
      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去过动物园(或从电视上看过)。于是他对学生说:“今天,小熊爸爸带着小熊也来到动物园观看动物表演。”然后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图面,四人合作讨论:看着这幅插图你们想知道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想知道两只海狮一共套了几个圈?”有的学生说:“我们四人想知道小兔比小熊多几只?”还有的学生说:“我们想知道图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这时老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奖给提出问题的小组一朵小红花。这样既对学生的回答作了肯定,又唤起全班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
      2.合作交流,激发有效提问。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提出更多的具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评价,激发提问之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鼓励性的提示。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6年的小学教学生涯,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一句激励性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励性的动作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评价,通过抓典型、树榜样的办法,让学生对各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提问之乐,使学生乐于提问。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先表扬他们提问的热情,然后加以引导与启发,逐步培养提问的能力。在这一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学生们的思维会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只要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从而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
      三、培养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强指导,适时训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要学生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能力,须改变传统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的“接受式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他们学习的依赖思想。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营造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者;其次,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生生互动和互相质疑的机会,让学生的新发现和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从而产生连锁反应。
      2.加强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提问前应给予指导,针对本课的课题、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提示引导,明确提问的方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提问,在生活情景中提问,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再思考。当然,教师应该进行一些情境观察方法和问题提出方法的指导。
      3.注重引导与加强训练。
      在课堂上,心中有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是能站起来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的却屈指可数,大部分学生主要是不知如何表述自己的提问,即使表达出来了也不够准确或精炼。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提问加强引导。首先,学生要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归纳总结,派代表汇报自己的想法与问题。其次,教师要耐心、巧妙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摸索经验与技巧,善于提出问题。再次,还可以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小组内成员互动提问,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提问的质量。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把问题用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提高小学生的提问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行为,为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引路,让学生在问中发展思维能力,在问中激发学习热情,在问中培养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7).
      [2]蔡学蓉.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J].宁夏教育,2003,(5).
      [3]刘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基本版),2009,(11).

    推荐访问: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