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用双重编码理论轻松学习高一自然地理]

    时间:2019-01-27 03:34: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一自然地理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新生来说是一个拦路虎,有时教师费尽了口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懂。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觉得如果教师能根据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应用双重编码理论到日常教学中,则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较为轻松的攻下一个个难关。本论文目的就是通过列举笔者平时教学中的两个实例,为广大同仁介绍这一在教学中颇有成效的教学理论。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将这一理论发扬光大。
      关键词:双重编码理论 高一自然地理 地理教学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对许多同学而言,高一自然地理部分无疑是很难的,尤其是大部分形象思维偏弱的女生遇到这部分内容总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甚至出现“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态,考试只要遇到这样的题目,就只能“双手合十”默念“菩萨保佑”,然后心一横,随便回答了。于是“地理很难”“地理是文科中的物理”“上课听不太懂”“上课听懂了,习题不会做”等一些话语,铺天盖地而至,地理老师只好叹曰:“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地理真的很难吗?我认为如果地理老师能够利用双重编码理论,学生能够遵循三部曲“课上认真参与,课下及时复习,自修课认真整理图文并茂的自主学习手册,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则一切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了。那么何为双重编码理论呢?
      
      一、双重编码理论
      
      心理学家佩维奥是双重编码理论的提出者,他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对于双重编码理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也就是说,大脑对于形象材料的记忆理解效果和记忆理解速度优于语义记忆理解,教学材料中的信息如果同时通过言语和视觉(或空间)两条通道输入大脑,记忆理解会变得更加容易。
      
      二、双重编码理论的现实依据
      
      可能是造物者对人类思维能力特性的一种安排,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似乎有一个诀窍――那就是在进行思考、推理、记忆的时候,把相关的信息与图形、图像进行关联、映射,把推理、计算过程转换为图像变换过程――那么你就能较易理解和记忆相关的信息,或者能从相关信息中快速推算出新的信息来,而且,你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所理解的东西或者推理出来的信息能在你的脑海中清晰保存很长的时间。
      日常生活中,你去找别人问路的时候,如果刚好你问的路径比较复杂,被问路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拿纸笔画个路线图来帮助你更容易到达目的地。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大家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在潜意识里都承认了图像比其他方式更能帮助人理解信息。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双重编码理论的媒介
      
      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逻辑思维很强的或很难记忆的理论与知识转换成具体形象的、简单的、便于理解和记忆的视频图像、画面、场景。也可以将复杂难懂的画面场景转换为简洁的语言,以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掌握。它借助的媒介很多,如:板图、板画、地理图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拟、做实验、肢体语言等,只要便于学生理解即可。
      
      四、双重编码理论应用实例
      
      下面是本人在多年教学中摸索和借鉴的利用双重编码教学的一个案例(关于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学),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03年,受原校长那句“年轻人应该有豪气”的话鼓舞,抱着试试的态度到高复班竞聘(在我们那能到高复班上课是一种荣耀。为了提高补习班的知名度,允许各个学校老师参与竞聘,竞争非常激烈。学生来自各地,有的已补习好几年了,可谓见多识广,非常挑剔)。我是最后一个报名,最后一个试讲,前面已有六位地理老师上过课了。到了教室以后,我首先问学生地理哪部分学的最困难,过了大约“漫长”的一分钟后,有一部分学生在我眼神期待中打破沉默:“地球公转”“日照图”等。我说一句“简单”后,在学生半信半疑,甚至不屑一顾的眼神中,徒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很圆)。第二步画出赤道,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太阳直射光线的特征,以及与晨昏线关系,再明确:①太阳直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球心②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后,我在黑板上画出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直射点在北半球),并标出黑夜部分。第三步,我用书遮住南半球,问学生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如何?答案已明显了,在板画上北半球的昼很清楚的大于夜(空白部分很显然的大于阴影部分)。第四部,我将书向北极方向推移,让学生观察黑夜(阴影)部分的多少变化,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接着我又问,如果直射点在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又如何呢?我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模仿我的做法,将北半球遮起来,然后向南移,并判断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最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则那个半球昼长夜短,越往那个方向昼越长。看到学生掌握了,我说:“是不是很简单呀!”许多学生欣慰的一笑,有的长吁一口气说:“我终于明白了”。等了几分钟让学生整理完笔记后。我又引导学生:假如直射点北移呢?首先我在图上画出另外一个直射点,能看出这个直射点向北移了一点;接着我一边重复直射光线的特征与晨昏线关系,一边在图上用另一种颜色画出新的晨昏线,标出新的夜半球,然后再将南半球遮起来,请学生注意黑夜部分的范围(明显变小);之后与学生一道得出: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那如果直射点南移呢?情况会如何呢?”我又与学生一起分析,最后得出:直射点在哪个方向移,那个半球昼越长夜越短。学生在认真记录笔记时,我补充了一句:“以后你们若忘记了,只要会画这样的图就行了。”这时我感受到课堂前所未有的安静,我知道我大概有戏了。于是与学生调侃几句,轻松一下后,继续满怀激情的带着他们去攻克下一个知识点。最终,七位地理老师中,我的学生投票最多,从而顺利胜出。
      这个知识点处理成功之处,我认为是将复杂的三维立体动态抽象图,转换为简单的平面图,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再顺着学生的思维往下深入,将繁琐的语言描述转换为简单的图像思维,将学生的听、看、思、写等功能全部调动起来了,是特别适应空间思维薄弱的学生。随着多媒体的普及,最后一个直射点移动的图,现在我已改用flash动画了,不过在使用时,一定要能随时停顿,让学生有一个思考时间,否则,不停地播放,学生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反而会产生疲劳感和抵触情绪,那就适得其反了。
      
      五、结语
      
      我们平时一定要多去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顺着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去做;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切不可有这样的想法:“这不简单吗?”“怎么就不能理解呢?”要知道成人的思维与学生有很大差异,就像有一个大的沟壑,大人轻轻一跃就过去了,小孩呢?可能要爬半天,也许根本就不可能过去,难道他应该受到谴责吗?
      我介绍双重编码理论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将地理教学中一些难点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
      
      参考文献:
      1.阿伦・佩维奥.[Allan Urho Paivio],《联想学习和记忆中的心象》
       2.http://creativor.spaces.省略/blog/cns!f815ecd7b3d086d9!193.entry
      3.邵瑞珍等,《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推荐访问:自然地理 高一 编码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