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中国志愿服务网(官网) 社区志愿服务中的“时间储蓄”制度探讨

    时间:2019-01-23 03:25: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社区志愿服务作为政府社会职能的重要补充,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我国出现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者从社区志愿服务的作用意义、服务形态、与政府职能的关系等多重角度出发对社区志愿服务做了一定的研究。本文所探讨的是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的――“时间储蓄”制度。本文从社区志愿服务出现的背景及意义出发,首先明确了“时间储蓄”的概念及定义,概述了它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揭示了现阶段这一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道德银行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1(C)-0302-02
      
      一、“时间储蓄”概述
      (一)“时间储蓄”的定义
      “时间储蓄”一词在我国的出现源自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与外国专家学者对老龄问题的研讨和交流,他们在马耳他学习之后将这一做法介绍到中国,将国外的“Time Bank”翻译为“时间银行”,“Time Saving”翻译为“时间储蓄”。[1]“时间储蓄”主要是模仿银行制度中的储蓄概念,指在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将自己提供的服务以时间的形式储存起来,当自己需要服务的时候,再以时间为计量提取出来使用。
      (二)“时间储蓄”在我国的发展
      “时间储蓄”这一服务形式在我国最早也是用于对老年人的服务,它发端于上海,1998年初,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居民委员会开始推行“时间储蓄”服务形式。之后上海市虹口区出现“养老时间银行”。1999年初,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里第一居民委员会开始推行“时间储蓄”制度,组织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进行照顾。为服务者发放《低龄老人服务卡》以便记载服务时间和内容,当持卡人步入高龄则可以享受相应的服务。21世纪初,广州、太原、湖南、河南等地也开始推行“时间储蓄”制度,有人称其为道德银行。[2]总之,“时间储蓄”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日渐成熟,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二、“时间储蓄”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一)由于制度本身缺乏有力保障而使志愿者心存疑虑
      在“时间储蓄”制度推行的过程中志愿者总会出现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既然是做志愿者那为何还要求回报;第二,若干年后自己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还能够领回。前者导致参与储蓄的志愿者不做记录制度无法规范化;后者导致参与人员变少。
      造成上述这些状况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时间储蓄”制度是同一个社会的信誉程度密切相关的,它是“时间储蓄”制度推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社会信誉的缺失使志愿者心存疑虑,担心现有的社会信誉程度和制度无法保障自己的权利。再者,这在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某些志愿者志愿精神的缺失,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以倡导不求回报的志愿精神为前提的,因此倘若只是以得到回报为目的而参与“时间储蓄”的服务形式,这便失去了社区志愿服务原有的意义。最后,“时间储蓄”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制度来支持,这也无疑会导致参与人员对此制度的不信任和操作上的不规范。首先,是缺乏更有力的法规保障,我国对于“时间储蓄”制度推行办法都是在一些法律效力较低的文件中涉及。再者,一项制度的推行和实施是需要资金来维持的,我国的“时间储蓄”由于是在社区推行,因此大部分仅仅只是依靠党政机关的供给来维持,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最后则是管理机构的问题,目前实施“时间储蓄”的机构有的在街道,有的在民政部门,有的在劳动部门,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管理机构,即使在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机构也不尽相同,由于从事这项工作的管理人员归属部门不一致,队伍本身还不稳定,职责尚不清楚,这在形式上造成困惑,也给志愿者造成不信任的感觉,参与程度降低。
      (二)服务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不能通兑
      “时间储蓄”这一互助服务形式的推行现在还处于封闭的状态,目前的“时间储蓄制度只在某一街道或社区范围内组织展开,没有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网络,因此,储蓄时间的保存和转移存在很大障碍。当储蓄者因为搬家、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原来的社区,而迁居到其他社区后,“时间储蓄”的服务记录能否兑换是一个让人担心的现实问题。再者,“时间储蓄”制度在各地的推行办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也大相径庭,甚至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社区做法也不尽相同,加上各地的服务水平和生活水平差异较大,造成“时间储蓄”还无法实现全国通兑。
      (三)服务不易量化和标准化
      目前我国各地实行的“时间储蓄”制度都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这种单一的计量方式忽略了对劳动强度和劳动质量的关注。“时间储蓄卡”上大都只是简单的记录了服务的时间和种类并未记录劳动的强度和标准,简单的劳动和复杂的劳动统一只用时间来计量显然不太公平,比如照顾一个生活自理的老人和一个卧床不起的老人在劳动强度上的差别相当大,只用时间计量容易造成志愿者的懈怠,对劳动强度、提供服务质量较优的志愿者来说激励程度降低。再者,由于劳动强度和劳动价值量之间的换算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在我国各地推行的“时间储蓄”服务大都只是由街道或居委会记下被服务者的满意度,尚无完整可靠的服务质量评估。
      针对上述“时间储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局限,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完善的方法和设计方案。
      三、“时间储蓄”制度的完善
      关于制度本身的完善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全国“连网”实现通兑;二是尽量将服务量化、标准化。基于这两点笔者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一)统一开户建立志愿者信息库
      开户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但注意尽量扩大户头资源,利用网络系统建立全国性的“时间储蓄”志愿者信息库,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健康状况、学历、所从事工作、所在社区、服务意向、联系方式、志愿者编号等等。为每一位“储蓄者”开户,有利于相关部门对每一位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掌握。以所在城市、所在区域和志愿者编号及姓名进行搜索,便可查阅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及服务情况。
      (二)账户的管理
      借鉴银行在账户管理上的一些方法,在国家法规确保通兑的情况下进行“时间储蓄”账户的管理。一是所有志愿者在“开户”和“销户”时遵循自愿原则,但必须向有关负责部门申报。二是所有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都应该折算成标准时间单位进行登记,详细准确记录支取多少小时多少分。三是通兑业务的办理,当志愿者搬迁到另一地方应对其基本信息进行更改,不仅是所在区域的改变,还有服务意向、被服务的内容、志愿编号的改变等,保证信息库的与时俱进,利用全国性的网络系统实现通兑。四是转让业务的办理,当志愿者希望将自己储蓄的时间转让给亲朋好友或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可办理转让,做好记录并从转让者的账户上支取时间。
      (三)实行统一灵活的支取形式
      “时间储蓄”支取形式的不同也将对实现全国通兑造成障碍。因此,统一将全国的“时间储蓄”支取形式分为两种:“零存整取”和“零存零取”。[3]“零存整取”一般用于养老,他是指在自己年轻或还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别人,累积服务时数,当自己老了,不能再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享受到同等时数的服务,它相当于在年轻的时候用服务时间为自己买了一份养老的保险。而“零存零取”用于一般的互助,即志愿者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自己有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可以到时间银行去支取免费的服务。其特点是“闲时存入,忙时支取。”例如,李先生全家要外出旅游7天,需要有人帮忙照看自己的家,他可将这一需求告诉“时间储蓄”组织,“时间储蓄”便会指定志愿者前去照看。根据志愿者意愿采取灵活的支取形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于实现通兑问题很有必要。
      (四)将服务分门别类
      可将社区志愿服务分为低等劳动强度、中等劳动强度、高等劳动强度。[4]低等劳动强度的服务比如陪老人聊天、读书报等。中等劳动强度的服务比如买菜、烧饭、清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物件、采购日用品等。高等劳动强度的服务比如照看重病者、医院陪护等。当然,将各种服务归类必然会带一些主观色彩,但尽量保持公平和一致。这主要牵扯到不同强度服务之间的换算问题。笔者建议将中等劳动强度的服务设立为标准时间,低等劳动强度服务看为中等劳动强度服务的一半,而高等劳动强度服务看为中等劳动强度服务的两倍。也就是说,比如一个人为社区某老人陪聊1小时,陪聊属于低等劳动强度的服务,于是记为标准时间则为半小时;如果帮老人清洗衣物1小时,清洗衣物属于中等劳动强度的服务,于是记下标准时间1小时;如果老人生重病去医院陪护1小时,医院陪护属于高等劳动强度,于是记为标准时间2小时。最后这名志愿者记录下来的总服务时间为3个半小时。志愿者在支取服务的时候也应将各种劳动强度的服务化为标准时间来支取。比如生重病让人陪护1小时,支取的标准时间则为2小时。[5]
      (五)将现金、物资按市场价格折算成服务时间
      将志愿者用于服务的现金、物资按市场价格折算成服务时间可以扩大参与范围,使服务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例如,社区志愿者小刘为残疾人康复自愿捐款140元,当地的家政服务市场价格为每小时14元,那么,可允许小刘储蓄服务时间10小时。又如,社会志愿者李大娘为困难户自捐棉被两床,折合人民币100元,当地的家政服务市场价格为每小时10元,那么,可允许李大娘储蓄服务时间10小时。[6]
      综上所述,“时间储蓄”是一项惠及全国社区居民的互助服务形式,它为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可靠可行的方法,为加强邻里关系树立社区和谐新风创造了条件。[7]但“时间储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这也为该项举措的实施打下了重重的问号,但笔者认为问题的出现在政策的实施和制度的成长中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将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时间储蓄”制度将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陈功,杜鹏.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社会会保障研究,2001.9.
      [2]张维璋.关于“道德银行”的实践与思考――兼对浙工大之江学院“道德银行”的个案分析.法律图书馆,2005.9.
      [3]蒋舟.道德银行解读.科技文汇,2007.6.
      [4]侯玉兰,唐忠心.社区志愿服务理论与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5.
      [5]张维璋.关于“道德银行”的实践与思考――兼对浙工大之江学院“道德银行”的个案分析.法律图书馆,2005.9.
      [6]政协张家港市第十届三次会提案.《关于“时间储蓄”养老模式的建议》,2010.1.
      [7]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0年23号文件

    推荐访问:储蓄 志愿服务 探讨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